《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第八卷)》:
加之慈善公信力面临的挑战,许多慈善公益组织陷入了资金困境。资金的困境不仅严重制约着组织更好地开展与组织宗旨一致的项目,甚至导致一些组织自身的生存都成了问题。解决资金不足成为当务之急。既然传统的资金渠道难以为继,那么引入商业模式进行慈善公益创新就成为必然选择。
通过公益慈善商业化运作手段提高慈善效率和品牌价值成为公益组织引入商业模式的重要创新价值。传统公益慈善强调组织使命,强调公益爱心,重视捐助的行为、奉献的绝对数量,但忽视慈善公益的效率,往往导致辛辛苦苦做慈善,忙忙碌碌搞活动,但最终的结果和效果则不尽如人意。如何有效配置慈善公益资源成为业界和学术理论界越来越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慈善公益强调非营利,强调遵循组织使命、奉献爱心,但绝不是不讲效率、不需要管理运营核算,恰恰相反,公益资源、慈善捐赠来之不易,更应该高效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并实现效率效益最大化的良性循环。公益慈善商业模式创新强调公益组织通过创新公益慈善商业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实现慈善资源效用最大化,无疑颠覆了“只要有爱心就能做好慈善公益”的传统公益慈善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人们慈善公益不需要专业能力的错误观念。通过公益慈善商业模式完善组织管理,提升运作效率,激发公益组织在策划、执行活动时的潜力,通过引入商业理念和手段后提升组织的管理效率,使得公益组织在内部管理上借鉴企业高效的管理方式促进其逐步摆脱原先运作不畅、结构僵化的困境,为公益组织独立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慈善公益商业模式创新是通过资源配置优势互补实现跨界合作的有效途径。慈善公益事业本身就是一项跨领域、跨部门、跨地域的活动合作与资源配置。传统理念下,慈善公益组织、政府、企业、公众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并不重视相互合作关系,而是各有其行为准则和活动边界,具体到实践中往往体现为一个主体行为的结束是另一个主体行为的开始,公众和企业捐赠后慈善公益组织开始实施项目开展活动。而在慈善公益商业模式创新理念下,不同主体可以通过将公益慈善的内容设计成一套商业模式,把该项目活动本身变成一种新的商业业态,以实现多主体的深度合作与可持续发展事业。在慈善商业模式下,公益组织通过洞察社会需求,设计利益相关方的交易结构,通过这种交易结构不仅有效实现合作,而且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慈善公益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并通过不断完善交易结构而提高慈善效率。因为这种交易结构越粗放,慈善效率越低,交易结构越明晰,慈善效率越高。这就为提高慈善效率找到了一条可靠的途径。由此可见,公益商业模式的创新点就在于促使公益组织和企业一样可以直接进入市场,通过改善交易结构,形成跨界合作,以期提升慈善效率并增强竞争力。为了打造优势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公益组织通过优化决策和执行过程,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项目进行最大限度的完善,期间不仅对目标受惠群体进行仔细的调研,还需以战略性眼光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调整完善,加强跨界合作,以此来延续这个公益项目的资金来源保障。这不仅间接地确保了目标受惠群体的利益,还为组织的长期发展和更复杂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长远规划,从而提升慈善效率。“善水”公益倡议项目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该项目是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机构联合主办,通过科学分析水资源现状,积极向企业界及公众发起“善水”公益倡议,并向企业及公众提供与传播善水价值理念与解决方案。它倡导和推动企业建立水资源管理框架,通过发起“合作环保”和企业的联动执行,促使企业与公众发起与参与水保护公益。在这种模式下,交易结构中由单方扩展到了多方,以集合各自专业优势使得慈善资源有效结合并得以充分发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