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人学思想
一是人性假设。以人的本性“利己心”作为前提,引申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以此来解释商品交换、分工、货币等一切经济现象。二是提出劳动价值论,主张人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配第指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能动因素”,李嘉图则坚持并发展了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观点。三是试图从经济上剖析社会的阶级划分,提出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阶级对立和两极分化。
二、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人学思想
一是主张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低级到高级的有规律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必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二是在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中,提出了很多关于人的合理思想。如,圣西门认为,每个人的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是他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一切人都应当劳动,人对人的剥削应由人对自然的开发所代替,对人的政治统治应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傅立叶认为,劳动是人的真正的生活需要和自我锻炼,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令人厌恶,未来历史发展将上升为新的“协调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社会将保证按照人的愿望自由地选择劳动。欧文认为,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和个人成长环境两方面结合的产物。为了发展生产力和人的共同福利,未来社会应建立在财产公有的基础上,没有阶级和剥削。人人劳动,各取所需。
三、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历史学家们的人学思想
一是开始突破所谓“英雄史观”,提出了群众是社会制度和社会事业的创立者和主要参加者的思想。二是结合英、法资产阶级革命阐述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说明利益变化是产生阶级对立和斗争的原因。三是认为财产关系决定社会阶级和阶层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潮。
四、19世纪上半叶德国哲学中的人学思想
它突破18世纪欧洲形而上学机械论人学的局限,取得了重大进展。从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到费尔巴哈,这一时期哲学家们思想的特点是围绕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展开,表面上是讨论感觉、理性等意识、精神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人和世界的关系。他们提出并探讨了人是什么,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的自由、思维、理性、行动、实践、审美等,一系列关于人的存在和本质的重大问题,发表了很多重要的论断。康德主张:“人是自然界的立法者。”“始终要把人当作目的,不应把它只当作手段。”费希特和谢林围绕“自我”与“非我”的关系深入探讨了主客体的辩证法。黑格尔第一次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系统论述了世界和作为主体的人的运动发展变化过程,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当然,他们都是在各自唯心主义体系的范围内,坚持精神、意识为本原的基本前提下,阐述关于人的观点的。
五、费尔巴哈的人学思想
费尔巴哈把自己创建的新哲学称为“人本学”。[德文是anthropologis一mus,源于希腊文ahtroposlogos,直译是人学。中文译为人本学,加一个“本”字,可能是着眼于费尔巴哈哲学的特点:与宗教神学和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相对立,主张人是哲学的根本原则,以人为本原、主体和中心来建构哲学学说]费尔巴哈说:“新哲学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作哲学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一一因而也将人学连同生理学当作普遍的科学。”“哲学上最高的东西是人的本质。”在世界观(本体论)上,他承认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时间上永恒的自然是第一性的实体,人是第二性的。但他强调,在地位上人是第一性的。在哲学基本问题——存在与思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上,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哲学的根本错误是把思维当成主体、存在当成宾词,颠倒了主客体的真实的关系。他也反对“人是机器”的机械论,强调应以人这个“实在的感觉实体”为出发点,人是思维和存在统一的主体和基础。在社会历史观上,费尔巴哈提出人是历史的、国家的、宗教的、艺术的本质。费尔巴哈声称他所说的人是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强调人的自然生理属性和精神属性,提出了“人的本质”这个词,并把它归结为“类意识”,主张“理性、爱和意志力是完善的品质,是最高的能力,是人之为人的绝对本质,以及存在的目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