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8004688
  • 作      者:
    谢正富著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基层治理陷入了政府的“不出事”逻辑VS民众的“出大事”逻辑的困境之中。如何走出困境,这是基层治理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命题。《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从基层治理行动逻辑入手,致力于回答基层治理行动逻辑内涵是什么?使用什么理论工具来展开研究行动逻辑?行动逻辑是如何形成的?行动逻辑未来的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研究将会对基层治理困境的破解产生积极意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基层治理陷入了政府的“不出事”逻辑与民众的“出大事”逻辑的困境之中。如何走出困境,这是基层治理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命题。《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从基层治理行动逻辑人手,致力于回答基层治理行动逻辑内涵是什么?使用什么理论工具来展开研究行动逻辑?行动逻辑是如何形成的?行动逻辑未来的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研究将会对基层治理困境的破解产生积极的意义。
  《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一逻辑主线,从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基本内涵、分析框架、历史考察、形成原因、案例分析、域外经验、未来方向几个方面逐层深入展开。基本内涵部分主要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归纳来回答“不出事”逻辑与“出大事”逻辑的内涵、特征、要素以及两者间的关系,这是后续研究的基础。分析框架部分是基于现有理论工具在解释行动逻辑方面存在局限,因此在借鉴吸收国家一社会关系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冲突理论、胡克定律的基础上,结合基层治理的实际,提出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弹簧模型这一新的分析框架。弹簧模型的核心假设就是行动主体间的互动遵循弹性定律。另外,根据弹簧两端行动主体的位置关系,将弹簧模型分为上下关系弹簧模型和水平关系弹簧模型,而水平关系弹簧模型则是未来的方向。历史考察部分是从制度的角度,通过纵向的历史考察来分析基层治理行动逻辑是如何发展演进的,弹簧模型与不同历史时期的行动逻辑之间有什么联系。形成原因部分就是回答为什么会产生行动逻辑,本部分从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理性选择、社会结构、信息技术、公民社会这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来分析这些因素是否对行动逻辑的形成产生了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案例分析部分首先呈现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然后从理性选择的角度和弹性定律的角度来分析:一方面来验证所提出的假设;另一方面通过案例来检验分析框架的适用性。同时,案例分析更是通过经验材料来回答行动逻辑形成的原因。域外经验部分选取四个基层治理成效显著的国家和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然后从如何形成政府与民众间有效互动的角度来归纳总结其已经取得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基层治理的实际对经验取得原因展开分析。未来方向部分主要回答基层治理行动逻辑,如:为什么要转型.向什么方向转型,为什么向这个方向转型.如何转型。这些问题关涉行动逻辑未来的方向。本部分先对世界上基层治理取得显著成就的几个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基层治理经验进行考察,然后从理论上阐明未来的方向在哪里,最后提一下中观层面的对策思考。
  基层治理困境的突围之路就是必须实现行动逻辑的转型,即从“不出事”与“出大事”的行动逻辑转为“出小事”与“不出事”的行动逻辑。根据弹性定律可知,只有实现行动主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平等,实现民众的有效组织化,遵循“出小事”与“不出事”逻辑,基层治理才会实现良性发展。《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力图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学科界限的突破;二是分析工具的突破;三是对策建议的突破。在学科界限方面,当前基层治理的研究大多是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而《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大胆引用物理学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打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拓展学术研究视野,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在分析工具方面,当前基层治理研究多采用理性选择理论来研究行动主体的行动规律,而《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基层治理研究的弹性定律,用以分析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理论上的一个探索和突破。在对策建议方面,《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打破常规的就事论事型对策建议方式,从问题的本质人手,根据事物内在的规律和行之有效的理论对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政策法规的制度提供理论建议。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必将对基层治理中两大行动主体的行动方式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也必将加快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
展开
精彩书摘
  2.研究意义
  1)现实价值
  基层治理的核心是维持社会稳定,而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如何来化解社会冲突维持社会稳定,是当前以及今后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当前,中国基层治理陷入两大怪圈:一个是基层治理体制改革“翻烧饼”的怪圈;另一个是基层社会秩序“越维越不稳”的怪圈。我国有些地方基层治理体制改革之所以会出现“翻烧饼”,是因为行动逻辑在实际支配着政府和民众的行动,而政府和民众依然沿着其固有的行动逻辑运行,在行动逻辑没有转型的情况下,治理体制改革出现反复就不足为怪了。一些地区社会秩序出现“越维越不稳”的现象,其根源是政府的行动逻辑是“不出事”的逻辑,而民众的行动逻辑是“出大事”的逻辑。这两大主体行动逻辑在行动目标上是相悖的,从而导致维稳失效。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就是探求突破基层治理困境、打破治理怪圈的研究,是寻求社会和谐稳定的研究。
  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适应了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需要。中共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适应了当前基层社会管理实践的需要。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就是针对这两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从政府与民众互动的视角来为当前基层社会如何保持长治久安寻找答案,刚好满足当前基层社会管理实践创新的需要。因此,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也就是从行动逻辑的角度来为当前基层社会如何保持长治久安寻找答案,为政府基层治理公共政策的制定寻找理论支撑,为国家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也为民众的社会参与提供理论指导。
  2)理论价值
  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不但讨论中国当前基层治理中的问题,而且也讨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在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中的发展问题。当前基层社会的行动逻辑实质上就是政府的“不出事”逻辑和民众的“出大事”逻辑,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的核心就是研究这两种逻辑间的关系,其实也就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在基层社会,政府代表着国家,民众代表着社会,因此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就反映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所以,本书的研究问题虽然是“不出事”逻辑与“出大事”逻辑之间的关系,其实背后透视的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探讨。
  另外,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还拓展了基层治理研究的领域,通过对行动主体行为方式规律的探究来推动基层治理研究的发展。因此,本书对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两大行动主体行动逻辑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本书有利于深化对城乡基层社会管理的实践与规律的认识。中共十八大将社会管理与民生并列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将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社会管理的目标。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通过对行动主体行为方式规律的研究来拓展社会管理研究的领域,深化社会管理研究的内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还有利于推动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新的发展。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是国家与社会关系框架下政府与民众互动关系视域内的研究,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在中国基层社会的实践创新,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中国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l.中国基层治理研究
  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是中国基层治理研究的一部分。中国基层治理研究按照研究领域划分,可以分为乡村治理和社区治理两大领域。本书的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是把乡村治理和社区治理统一起来纳入基层治理范畴。下面对乡村治理研究的现状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1)乡村治理研究
  自20世纪初至今,中国的乡村治理研究可谓蔚为壮观。以梁漱溟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从文化本位出发来尝试通过乡村社区建设复兴中华文明,其代表作品有《中国文化要义》《乡村建设理论》和《中国地方自治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的问题关键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其代表作品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土地革命的态度》和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以费孝通先生为代表的学院派从社会学、人类学角度来研究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试图从村落内部的社会结构分析中国社会变迁的动力,其代表作有《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乡土中国》。以林毅夫、张乐天为代表的学者对人民公社时期的乡村治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公社制度的效率以及家族共同体瓦解的原因,代表作品有林毅夫的《集体化与1959—1961年的农业危机》和张乐天的《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行动逻辑的研究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简要述评
三、基本概念与研究主题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主要限度

第二章 基本内涵:基层治理行动逻辑内容分析
一、“不出事”逻辑
二、“出大事”逻辑
三、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要素
四、“不出事”逻辑与“出大事”逻辑之间的关系
五、小结

第三章 分析框架: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弹簧模型
一、理论基础
二、分析框架
三、小结

第四章 历史考察: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制度分析
一、自然经济时代基层治理行动逻辑
二、古代基层社会民众的行动逻辑
三、计划经济时代基层治理行动逻辑
四、市场经济时代基层治理行动逻辑
五、小结

第五章 原因分析: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形成
一、政府“不出事”逻辑形成的原因
二、民众“出大事”逻辑形成的原因
三、小结

第六章 案例分析: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悖论
一、天价赔偿案
二、姐妹上访故事
三、什邡事件
四、小结

第七章 他山之石:域外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发展
一、美国基层治理经验
二、日本基层治理经验
三、新加坡基层治理经验
四、中国台湾地区基层治理经验
五、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未来方向: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转型
一、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困境
二、未来方向:从“不出事”逻辑到“出小事”逻辑
三、逻辑转型:“出小事”逻辑形成的路径
四、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一、“出小事”与“不出事”
二、弹簧模型的适用
三、弹性定律与“治乱循环”
四、治理模式与行动逻辑
五、弹性定律与合作治理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