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民讲堂(第二辑)》: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唐朝文人要仿效前人,像唐宋许多的高士名人都到这里来隐居,许多人都是打着学习张翰的旗号,借着这样一个名义到这个地方来。不要看我们前人逍遥山水,或许实际上是十分痛苦的,杜甫在仕途不顺的时候也向往这些隐士,他写道“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李白则是打着学习张翰的旗帜,或正用,或反用,大张旗鼓地到浙东来,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此行不为鲈鱼绘,自爱名山入剡中”(《秋下荆门》),还有“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送友人寻越中山水》)也是如此。隐逸传统和隐士们的踪迹在浙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此后历代文人慕名而来。
隐士之外,道士与唐诗之路关系更加密切,为当时大唐的文人能够千里迢迢来到浙东提供了直接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国的道教始于东部沿海,北方山东半岛到南方的雷州半岛甚至于交趾(今越南)这一带沿海都是中国历史上道教盛行的区域,道教的传播和影响也最为深厚、最为深远。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为什么这一带会成为宗教,特别是道教产生和传播的一个核心地带?第一,因为这个地方靠海,容易接受海上外来因素的影响,也容易接受一些外来的文化。第二,道教早期许多领袖人物和创始人都诞生在这里,无论是五斗米道还是天师道,都起自东方,道教的宗师叫张天师,张天师是天师道,天师道传播、影响也都在这一带,这是它产生的地理因素。第三,道士追求长生不老,能否修炼得道、羽化成仙,有几种必备的条件,像服饵炼药,就是指吃的食物很有讲究。我们一般人吃粗茶淡饭,那成不了仙,还要练功,导引行气,要辟谷、诵经等,这些都是修炼长生不老的必备环节。那么,其中的关键在哪里?是炼丹服药。炼丹是道士的必修课,丹的极品是金丹,特别是九转金丹,是丹中最好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