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佩纶,清末大臣。字幼樵,一字绳庵,又字箦斋。直隶(现河北)丰润人。根据山东省无棣县《张氏家乘》,张氏于明永乐二年由山西洪洞移居山东无棣张家码头,八世祖再从无棣迁往丰润齐家坨村。与张之洞、陈宝箴等人交好,被称为“清流党”。清流党,晚清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指那些标榜风节,不畏强御,遇事敢言,评议时政,指斥当道,不与权贵同流合污,深负清望的士大夫。
张佩纶,便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四谏臣”之一。
张佩纶仪容俊雅,风流倜傥,能言善辩,少年得志。对朝中手握重权者皆不买账,包括后来成为其岳父的李鸿章他也多次弹劾,时局人物曾国藩等重臣也皆不入其法眼。他自恃一身傲骨,一番经纶,常常侃侃而谈,雄才韬略胸中卧。他喜着长衫竹布衣,闲来好狎妓饮酒,其飘逸无羁的另类装扮竟引得京城名士纷纷效仿,这就是张佩纶,典型的旧式士大夫形象。
张佩纶一生铁骨铮铮,文韬出彩,同治进士,做编修,擢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中法战争初起,主战者,受命以三品卿衔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1884年7月15日,法军舰侵入马尾港后不加戒备;8月23日,法舰发起进攻,福建水师覆灭,马尾船厂被毁,与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被褫职遣戌。
1888年获释,复入李鸿章幕。中日甲午战争期间,被劾“干预公事”,旨令回原籍,遂迁居南京。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北上以编修佐办和议。因在对俄态度上与李鸿章意见不合,旋返南京,自此称病不出。
在这一段极不如意的潦倒经历中,张佩纶的妻子与世长辞。而在入李鸿章幕府后,竟得李鸿章器重赏识,李将爱女,年方23岁的李菊耦许配与他。当时张佩纶年长李菊耦20岁,生活环境极度窘迫,清贫漂浮,戴罪之身。就是在这种无法让人猜度又极不合常理的状况下,李菊耦带着丰厚的嫁妆,和一时煊赫的声势与盘根错节的影响力,嫁入了张家。
这是命中注定。其实姻缘从来不随己愿,不随人臆想。如若遇见,便是五百年修得的同船渡。又若结为连理,那是几生几世修得的圆满了。
老夫少妻,如此更是当时极为传颂的一段佳话。
可也好景不长,在李菊耦35岁那年,张佩纶与世长辞,享年55岁。
留有一子一女,男的便是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时年7岁,有女张茂渊,年方2岁。整个家族就此清冷了下来。
之后,子女的教育重任,便落到了李菊耦一人身上。
李菊耦将夫君不能实现的理想和抱负,全然寄托在了儿子身上,严家教,催奋进,立志向,不能随便外出,不能这般那般地放纵,不能结交外面的纨绔子弟,以防学坏,典型的封闭的传统教育模式。给他穿花红大绿的衣裳,绝了出门的念头。据张家女仆何干回忆,那些年李菊耦在教养女儿张茂渊上,与儿子是大相径庭的,李菊耦将张茂渊作女公子来养着,思想开化,未有过多的思想拘谨和行为束缚。张茂渊是自由的,她是旧式家庭里可以延伸了出去的藤蔓,伸展了姿态。而相对于张廷重时常受母亲的挨打受骂来说,张茂渊则是幸福、幸运的“宠儿”。
如此,这种失衡的教育理念,在幼年时便埋下了祸根,伴随着张廷重的成长而根深蒂固了。尽管张廷重的教育也同步了西洋文化的熏陶与植入,但是,性格的压抑,思想的滞碍,或本身对家族理念、对中国文化的接受,最终造就出这么一位“重门深掩,帘幕低垂”的旧式人物来。
不过,从张爱玲对父亲的一些描摹可以得出结论,张廷重也是极富才情的。但终究怯懦、软弱、享乐,以致一事无成,典型的华贵公子哥、不思进取的遗少模样。
回过头去,张爱玲外曾祖父黄翼升,对其母亲家族的影响可见一斑。
黄翼升,字昌岐,湖南长沙人。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通常称之黄军门,所统带的五千水师归李鸿章节制,是李鸿章的得力干将和副手。
在镇压捻军战斗中,为清政府立下汗马功劳,功封男爵爵位,后独子承袭爵位。黄家与李家,这两个权势大家族之间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张爱玲的母亲、黄翼升的孙女便是李鸿章的远房外孙女,可谓世交。
黄翼升一房人丁单薄,独一子黄宗炎,而其正房夫人却一直无生养,这可急坏了黄家人。在黄宗炎走马上任广西盐道的阔差事前,家族为其在长沙乡下物色了一位农村姨太太。这位姨太太也特别争气,在黄宗炎因赴任广西水土不服早逝后,为黄家留下了一支最为珍贵的血脉,一胞两胎,龙凤子女。女子便是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后出国时改名黄逸梵。
其后没几年光景,这位姨太太也追随亡夫而去。
黄逸梵和其弟的教育一直是黄家大夫人亲自着手教导安排的。因是黄家唯独的血脉,这位主母也算熟谙现实之人,一直将姐弟俩视为己出来养育。旧社会,只有男丁才能继承家族的遗产,黄逸梵弟弟的存在,让所有暗中窥探黄家丰硕财产的族人无从下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