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研究.2013年春季卷总第17期.No.17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55051
  • 作      者:
    周晓虹,谢曙光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中国研究(2013年春季卷·总第17期)》的创刊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
展开
精彩书摘
  T女士于1993年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当时面前充满在学术界发展的机会。不过,先生和婆婆的想法改变了她的人生。她获得博士学位后,先生想要一个女儿,希望她再生一个孩子。婆婆的想法很保守,觉得孩子越多越好。婆婆经常在国际长途电话里跟T女士说:“日本没有计划生育,你可以多生孩子。”最初她并不想再要孩子。一来,刚拿到博士学位,学术道路是光明的。二来,儿子一直托付给父母照看,自己没有跟他一起生活,再生一个孩子的话,恐怕会伤害他。不过,后来因为夫妇之间闹矛盾,为了维持家庭,她决定再生一个孩子。
  1996年女儿出生,为了可以在父母帮忙照看小孩的情况下从事研究工作,1997年她带着女儿回到新疆的母校任教。那时大学非常看重她,上任后马上被评为副教授,而且可以指导学生,生活过得非常充实。可是,她先生一个人留在日本读博士,精神状态欠佳,几乎不能继续研究。而且,她儿子也想去日本。于是,她带着两个孩子再次到了日本,首次实现一家四口一起生活。她回想当时的情形说:
  我在儿子两岁时赴日的想法与现在不一样了。那时我很重视自己的目标,所以把孩子托付给父母去了日本。我妈妈是一名高中教师,对我教育很严格,对孙子也一样严格要求。我儿子到初中前学习成绩很好。不过上了初中后,慢慢进入青春叛逆期,他开始问为什么不能跟父母一起住,说自己也想去日本。我也想过在他上初中的时候带他去日本。可是我两个弟弟都不在妈妈身边,妈妈身边也没有其他孩子,所以妈妈想把我儿子留在身边久一点。我想,如果我带儿子去了日本,妈妈确实很孤独、很寂寞。于是,我决定再等一下。儿子初中毕业后,我就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回到日本。再到日本以后,我的生活变成了以家庭为主,同时在大学当中文兼职老师,从事留学生会馆的管理工作等,收入还比较稳定,可以支持先生的研究和照顾孩子。现在很后悔为了先生、家庭牺牲自己,放弃了研究。(向笔者说)你最好不要为了男朋友牺牲自己,那样做你也会后悔的。我也经常对学生说,应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儿子高中三年级参加日本大学入学考试的前夕,我突然生病,一直发高烧,徘徊在生死线上。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忽然很想回国,刚好一周后先生接到中大招聘消息,不久之后工作也定了下来。那时儿子刚考上日本的大学,女儿刚幼儿园毕业,因此儿子一个人留在日本,我们三个人回国。我现在也很在意儿子的感受。
  儿子跟我说他不想当学者,只要拥有平凡的家庭就行了(她说着说着眼泪汪汪的)。我觉得他是因为一直离开父母生活,所以才这么说的。我到现在还觉得对不起他。
  她现在虽然是大学的副教授,但自从由新疆再到日本后一直以家庭为主,五年中没有什么研究成果,由于先生的关系才获得现职。她觉得身为教师不合格,学生报读研究生的时候,她劝他们不要选她当导师。并且,她想早点退休让位给优秀的年轻人,但她没有后悔生女儿,她说:
  化学方面可以接替我的人很多,即使我辞职也没有影响。不过家庭需要我,母亲只有我一个。现在女儿就是我人生的结晶,她既聪明,又有毅力,很高兴她很懂事。我觉得我先生其实一直希望我做个贤妻良母。年轻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很传统的女性,过了40岁以后那种感觉才慢慢清晰起来。有一个日本女性朋友说她年过40岁以后才喜欢“演歌”(enka)①,也许我也是那种感觉吧。毛泽东打着“男女平等”标语提倡女性也参加工作,可之前传统家庭中女性是以家庭为主的,我妈妈也是。我觉得40岁以后珍惜家庭的感情才慢慢萌芽。
  另外,她还自称受到了日本女性的影响。当时她考上了自费的博士课程,但付不起入学费用,就在这当口,救世教(基督教的一派)的一位K女士捐了20万日元给她,并且改变了T女士的人生观。K女士告诉T女士说她觉得所有的人都是普通的、平等的,所以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T女士想退休后当一名志愿者,尤其是照顾老人,她觉得这就是K女士对她的影响。
  ……
展开
目录
发刊词

主题研讨:界与跨界
界与跨界:一种导读
睦邻的交易:中越边境上的小规模贸易及相互认知的型塑
亲密的边界:西南中国的感官王国
生活于日本和中国之间:跨国家庭的生活方式及其制约
脱离“韩国人外籍配偶”身份的女人——中国汉族女性在韩国离婚的个案研究

学术论文
新经济精英:地方权力的社会基础
中国与危机:近来西方中国话语的分析
家庭形态的想象与重构:一个分析性框架——1949年以来的国家权力实践
下岗中的性别化逻辑:体制变革与身份认同重构——以上海一家食品企业为例
国家政权建设与劳模制度的地方实践——基于新中国成立前后山西地区的初步考察
红色旅游中的历史展示——对沙家浜景区的个案考察
合作社中的复合型差序格局

书评与随笔
中产阶层家庭中“亲密的陌生人”——评孙皖宁《中国保姆:媒体、道德和边界的文化政治》
“中国模式”需要华丽转身——评丁学良《辩论“中国模式”》

英文目录与摘要
稿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