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关系研究》为清政府赈济台湾相关原始文献的史料选编,包含了起居注档案、兵部档案、户部档案、奏折等各种文献形式。本书让读者看到当时灾难频仍的台湾人民面对灾难时是如何在中央政府的赈济与帮助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使当时的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行为变得具体而有血有肉、 有声有色。这同时也说明了当时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和治理,说明了当时台湾与大陆统一于一个中央政府的历史事实。
第一章
理论分析框架与历史背景描述
本文主要考察和重点阐述冷战后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发展从台湾的角度来看,它是属于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将重点阐述台湾“国家空间”问题的演变脉络和两岸在此问题上的政策立场为了更好地理解后冷战时期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发展,第三节将简略阐述冷战时期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关系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演变脉络
一、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由来
台湾“国际空间”问题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台湾“国际空间”
的急剧缩小和“外交孤立”的日趋严重,诱发了国民党在台湾威权统治的“合法性”危机而在此之前,国民党政权并末面临较大的“合法性”危机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台湾当局在经济社会政策方面颇有成功之处,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违“宪”的政治操作,缓解了缘于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价值危机,导致社会、经济现代化和政治威权的结合;二是国民党利用海峡两岸的军事和政治对抗的紧张局势,作为其实行“戒严令”、推迟回归“宪政”的理由,以“反共心防”作为其凝聚“忧患”意识,打击政治反对者的手段;三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基于战略考虑,对国民党的威权统治子以容忍,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子以大力支持1一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台湾“国际空间”的范围是极其广阔的,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一方面,台湾的“邦交国”数量众多,从1950年到1970年这20年间,台湾的“邦交国”多于新中国的“建交国”另一方面,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台湾当局还“非法”占据着中国在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席位。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美苏两强争霸的格局态势已经越来越不利于美国由于美国战线拉得过长,国力消耗巨大,经济危机的爆发更使美国国力“雪上加霜”,尤其是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不仅造成了国内一系列社会危机,而且也使其陷人“战略被动”的困境苏联则利用美国的困境疯狂地在全球拓展势力和扩展影响一z一为扭转“苏攻美守”的态势,尼克松总统上台后,积极寻求与新中国接近在此背景下,两岸在国际舞台上的较量态势也开始发生逆转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席位,并将台湾当局的代表驱赶出联合国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主动打开中国大门,寻求中美和解,引发一场强烈的“尼克松冲击波”美国在《中美联合公报》中阐明了“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不仅打破了中美两国战后20余年彼此隔绝与对立的状态,使两国逐步走上正常化的轨道,而且对其他国家的对华和对台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国家纷纷转向承认新中国,与台湾则断绝“外交”关系1978年底,美国政府宣布次年美台“断交”,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外交”进一步受挫台湾的“邦交国”数目,由1970年底的67个,骤然下降到1977年底的23个德一联合国的诸多专门机构,如万国邮政联盟、农业发展机构、国际电信联盟等取消了台湾当局在其中的原有席位。
一连串的“外交”挫败使得国民党政权的“汉贼不两立”的“外交”政策及其施政能力都受到了台湾社会的怀疑和批评,一4一也冲击着国民党政权在台湾统治的。“合法性”这是因为,国民党退台后,台湾权力体制的设计和运作是基于代表整个中国的“法统”“中央民意代表”之久末全面改选,地方自治之残缺不全,以及勺戊严令”的实行,跟国民党政权坚持代表整个中国,有朝一日“反攻大陆”的“迷思”有着直接关联既然国际社会不再接受国民党政权代表中国的说法,维持原有政治统治的理由,也就难免令人怀疑犷台湾地区的一些民众因不满台湾“国际地位”的下降和国民党的对外政策,转而l司情、支持台湾前途“自决”或台湾“独立”的诉求这股力量与要求民主改革的力量汇为一体,对国民党威权统治的施政能力和统治方式提出了双重挑战为了维护政权“合法性”,如何阻止台湾“国际空间”的缩小并力图扩大台湾的“国际空间”,就成为台湾当局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
前言
绪论
一、研究主题与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和结构安排
第一章 理论分析框架与历史背景描述
第一节 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演变脉络
一、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由来
二、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发展与现状巧
第二节 两岸在台湾“国际空问” 问题上的政策立场
一、台湾当局的政策立场
二、大陆的政策立场
第三节 冷战时期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李登辉时期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的关系
第一节 李登辉时期的大陆政策
第二节 李登辉的“务实外交”
一、“务实外交”的内涵、特点与目标
二、“务实外交”提出的背景
三、“务实外交”下的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的政治安全关系
第三节 第一次“南向政策”
一、第一次“南向政策”提出的背景与目的
二、第一次“南向政策”的举措与成效
第四节 第二次“南向政策”
一、亚洲金融危机对东盟各国与台湾地区的影响
二、第二次“南向政策”的启动
三、第二次“南向政策”的成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陈水扁时期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的关系
第一节 陈水扁时期的大陆政策
第二节 陈水扁的“烽火外交”
一、“烽火外交”的提出
二、“烽火外交”下的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的政治关系
第三节 “新南向政策”
一、“新南向政策”提出的背景与目的
二、“新南向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新南向政策”的效果评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马英九卜台以来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的关系
第一节 马英九时期的大陆政策
第二节 马英九的“活路外交”
第三节 本章 小结
台湾地区与东盟各国的政经关系发展
第五章 东盟各国的两岸政策
第一节 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
一、大国平衡战略的背景
二、大国平衡战略的实施
第二节 冷战后东盟各国的对华政策
一、东盟各国的中国观
二、东盟各国对华政策的内容
第三节 东盟各国的对台政策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例分析:南海问题
第一节 南海问题的山来与现状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及其原因
二、后冷战时期南海问题的现状
第二节 台湾当局的南海政策
两蒋时期台湾当局的南海政策
二、李登辉当局的南海政策
三、陈水扁时期的南海政策
四、马英九上台以来的南海政策
第三节 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
一、两岸南海主权宣T基本一致
二、两岸南海合作的重要性与口能性
三、两岸南海合作的路径选择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台湾参与东亚区域经济整合
第一节 台湾在东亚区域经济整合中的作用
一、东亚区域经济整合及其成就
二、台湾在东亚区域经济整合中的作用演变
三、台湾经济的边缘化及其原因
第二节 台湾谋求参与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策略
第三节 大陆的对策思考
第四节 ECFA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一、 从和平发展的确立到ECFA的出台
二、ECFA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深化
三、 ECFA生效后的台海局势和两岸关系展望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附录二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附录三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