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3,政策执行与制度创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1603
  • 作      者:
    齐晔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低碳发展报告》是中国首部综合性、专业性、原创性的低碳发展系列研究报告,由我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多位著名专家组成编辑委员会,经数十位资深学者深度审阅并修订而成。本皮书将逐年对中国低碳发展的政策、行动和绩效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分析。每年定期面向社会发布中国经济各主要用能部门的能源利用状况和低碳政策的实施效果。《中国低碳发展报告》系列是政府制定气候变化政策的重要参考资料,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低碳发展状况的窗口,是决策者、研究人员、投资人、读者的信息来源。
  本年度报告重点通过归纳中国低碳发展的绩效,评估与低碳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分析政策效应的制度背景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政策制定、优化和实施提供支持。
展开
作者简介
  齐晔,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委员,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环境科学与森林学院(SUNY-ESF)及Syracuse大学博士。教育部与李嘉诚基金会“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曾执教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展开
内容介绍
  《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低碳发展报告:政策执行与制度创新(2013版)》探讨中国低碳发展中的政策执行和制度创新问题。选题的确定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良好的政策绩效往往取决于政策的执行,而政策的创新和政策执行机制的创新有赖于制度环境的创新。以往的研究发现目标责任制在近年来中国节能减碳政策执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这项制度的建立是中国节能政策执行机制的创新。随着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中国节能政策执行由原来以工业部门为执行主体的“条管”体制转变为以地方政府为基本架构的“块管”体制。尽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节能政策执行模式自始至终保留了以政府为核心的治理结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的政策执行模式。在风能开发中,中央政府的作用在于通过法律、法规和规划确定政策方向和目标、创立市场激励、明确竞争规则。市场,而不是政府,成为治理的核心。在太阳能光伏制造和应用中,企业成为先导,利用国际市场和技术,拉动了产业发展,并推动了政府朝着有利于产业的方向制定政策。在节能、风能和太阳能三个领域形成了三种政策模式。
  节能目标责任制
  节能目标责任制是“十一五”以来中国节能政策执行的基本制度,在省、市、县、乡镇四级人民政府,以及各类重点耗能企业范围内得到了深入执行。目标责任制为“十一五”以来节能目标的完成发挥了关键作用。目标责任制的确立,使节能管理体系由行业部门主导转变为地方政府主导,使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以来不断弱化的节能管理机构得以强化。目标责任制执行以来,地方政府加强了节能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了节能监察执法和能源统计机构,为节能目标的实现奠定了组织基础。地方政府逐级配套节能资金,并逐年增加,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的发展,有效带动了企业节能工作的开展。目标责任制强化了企业负责人在相关决策中对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改变了企业的资金流向,使企业资金一定程度上向节能领域倾斜。
展开
精彩书评
  该报告在广泛调研和文件整理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中国“十一五”期间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成效,并且提出未来政策建议,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苏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该报告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个系统、全面、深刻反映中国低碳发展的报告,值得祝贺。该报告高度的概括、自然流畅的论述以及述中评、评申述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可谓国内一流,是很值得我们其他报告编写者借鉴和学习的。
  ——戴彦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展开
精彩书摘
  四《节能法》所确立的法律机制
  节能目标责任制得以顺利实施,不仅依托于国务院的一系列政策文件,还有赖于节能目标责任制的法律地位。200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从法律层面明确了目标责任制在节能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保障了节能目标在政府间的层层分解。
  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不仅包括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而且包括对具体的节能措施的要求。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节能措施涵盖了节能管理、淘汰落后产能、节能资金投入、节能技术改造、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等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无论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还是政府对企业的目标责任考核,节能措施中的大部分项目都是《节能法》中规定的内容,但是目标责任制中的规定更为具体。《节能法》为各级政府落实节能措施特别是一些约束性措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节能法》第七十一条规定,“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者生产工艺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停止使用,没收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情节严重的,可以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提出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在执行能耗限额标准方面,《节能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生产单位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用能,情节严重,经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者没有达到治理要求的,可以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提出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
  ……
展开
目录
前言
BⅠ综合篇
B.1 中国低碳发展的政策执行与制度创新
一 政策执行之谜
二 低碳发展政策执行的三种模式
三 节能政策执行模式的演
四 可再生能源政策执行模式的形成
五 低碳发展试点推动政策和制度创新
六 政策启示
B.2 中国低碳治理体系的逻辑、约束及创新
一 基本逻辑
二 支撑要素
三 主要约束
四 创新路径

BⅡ 政策执行篇:节能目标责任制
B.3 中国节能政策执行的机制创新
一 目标责任制是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的核心制度
二 节能目标责任制的概念与内涵
三 目标责任制的确立,使政府机构改革中不断弱化的节能管理机构得以明确
四 目标责任制的确立,有效提升了节能管理部门的权力体系
五 依托于独特的行政体系,目标责任制在中国得以有效实施
B.4 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实施路径
一 政府间的节能目标责任制
二 政府和企业间的节能目标责任制
B.5 节能目标责任制的绩效
一 保障了“十一五”以来中国节能目标的实现
二 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节能机构建设
三 促进了地方政府的节能资金投入
四 激励了各级政府的节能政策创新
五 完善了企业的节能管理
六 引导了企业的节能资金流向
七 对地方政府的发展观难以形成实质性影响
八 对企业的目标责任考核缺乏科学性
B.6 节能目标责任制的作用机制
一 自上而下的压力传递机制
二 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官员激励机制
三 各级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激励机制
四 《节能法》所确立的法律机制
五 目标责任制难以形成自下而上的节能动力机制

B Ⅲ 政策效应篇Ⅱ:能效投融资
B Ⅳ 政策效应篇Ⅱ:可再生能源投融资
B Ⅴ 制度创新篇:低碳发展试点
B Ⅵ 低碳指标篇
B Ⅶ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