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让体面生活够得着的“阶梯” 6/5/2011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近日获批转。这是一个指导今年经济工作,布局今年重点领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的诸多要求中,今年将“择机实施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引人关注。这个要求意味着,传闻已久的“阶梯”价格,将于今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实行。
“阶梯”价格的实行,是以一个假设为前提的。这个假设就是:居民的水、电、(燃)气的用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必需使用的,另一部分是非必需使用的,也就是说,一部分是“刚性”需求,另一部分是“弹性”需求。由此,必需的“刚性”需求的价格,处在“阶梯”的最低部;而非必需的所谓“弹性”需求价格,则随着需求“弹性”摆动幅度的加大,要不断攀升价格的“阶梯”。这样,通过价格的杠杆,来控制和限制非必需的“弹性”需求的需求量,以此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假设,“阶梯”价格的设计,就没有了“合法性”,就成了水、电、气变相涨价的一个噱头。
那么,什么是必需的“刚性”需求,什么又是非必需的“弹性”需求,标准谁来定?此外,必需的“刚性”需求量是多少,确定这个量的标准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必要在实行“阶梯”价格前就搞清楚。否则,“阶梯”价格也一定会成为垄断供应商涨价的代名词。
在今日中国居民之构成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过“紧日子”和“窘日子”的人,应该在一半以上。可以说,现今中国绝大多数家庭的生活习惯,仍然深刻烙印着物质紧缺年代的生活习惯。挥霍、浪费,或者大手大脚、一掷千金,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而言,也仍然只是传媒上的传说。甚至一些被揭露出来的“巨贪”,虽然花起公家的钱来毫不痛惜,搂起不属于自己的钱物来也豪爽大方,但是,一旦钱物归己,不也是难改匮乏年代形成的习性,“外表朴素”,抠门吝啬么?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今居民对水、电、气的需求量,基本上就是必需的“刚性”需求量。无疑,把最低“台阶”搭建得低于这个量,其实与涨价无二。不能认为人们的脸蛋鼓了、腰围粗了、信用卡多了,其挥霍宝贵资源的嫌疑就大了,浪费的习惯就养成了。实际上,即使是水、电、气的现行价格,甚或把这个价格再下浮一些,那些没有经历过物质供应紧缺年代的年轻人,由于房贷、子女教育以及不断上扬的物价的压力,也绝不敢浪费通过自家管线流出来的资源。
水、电、气“阶梯”价格的基础部分,应该采取“量化宽松”的标准。宽松的基础部分之外,其价格不妨陡生。当然,“量化宽松”,并不是“松”得没了标准,其底线应该是让居民能够过上一个体面的生活。体面生活,就是进门洗手,便后冲水,衣着干净,窗明几净;就是在高温时节可用空调降温,在寒冷日子可以加温取暖;就是劳作一天后可以冲个澡,在静夜里有明亮的灯光伴读总之,就是不能让人们跨进自己的房门之后,活得猥琐不堪,一使用点“自然资源”,就心怀焦虑,盘算着自家的合法收入是否足以应付自己体面的生活。
“阶梯”价格的实行,应以居民体面生活为基础。小康社会也好,和谐社会也罢,在一个人均GDP已经接近4000美元的国家里,人们有理由生活得更舒心、更畅快,有理由过上一个富而不奢的体面生活。(光明网评论员)
80%的小康社会是个什么样子 12/22/2011
昨天的几则消息引人关注。
一是有媒体报道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这个数据显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在2010年已经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05个百分点。以此平均速度,到今年底,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至少应该达到82.15%。因为从今年的GDP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来看,2011年中国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提升的百分点应该高于以往10年的平均数。小康社会实现程度82.15%,这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这个数字,意味着最多在10年以内,中国将百分之百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这个数字,也契合了今年年初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所述: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则消息是,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大会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公布了PM2.5和臭氧监测“四步走”的时间表。按照这个时间表,明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将开始PM2.5和臭氧监测,至2016年,中国所有地方都要实施上述监测并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周生贤对此解释说,环保部门必须避免监测数据和群众感受“两张皮”问题的出现,不能让人民群众遭受污染之害,而监测数据自说自话这其中官方“数据”与公众“感受”“两张皮”的提法耐人寻味。
第三则消息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赵家荣日前表示,2011年初确定的全年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完成。根据发改委的数据,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单位GDP能耗仅下降1.6%;而根据发改委在今年3月公布的2011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目标,单位GDP能耗的下降值应该在3.5%。显然,在距离今年结束还剩下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要完成3.5%的年度目标,已经没有任何可能。
还有一条消息来自欧盟。该消息说,欧盟在许多国家的强烈反对下,还是于昨天“悍然”宣布从明年1月1日起开始征收国际航空碳排放费——亦即人们所谓的航空“碳税”。这个从天而降的税种,对中国而言,不啻饱汉子从饿汉子的碗里抢食。
上述几则消息,都与中国公众的生活质量有关。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有关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在去年就已达八成的消息。小康社会,当然要有一些“硬”指标。国家统计局把这些“硬”指标分解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个方面。
按照小康社会的“硬杠杠”(此既定标准应该为公众所知晓),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分解后的数据为:“经济发展”的实现程度已经达到76.1% ,“社会和谐”的实现程度为82.5%,“生活质量”的实现程度为86.4%,“民主法制”的实现程度为93.6%,“文化教育”的实现程度为68%,“资源环境”的实现程度为78.2%。不难看出,这其中,“民主法制”的实现程度最高,“文化教育”的实现程度最低。不过,略为遗憾的是,这些百分比数据所比对的标准目标值为多少,人们不得而知;而且,得出这些统计数据样本的调查范围、被调查对象的地区分布以及人员构成等基础性资料都没有披露。
当然,“硬”指标之外,小康社会也肯定不是全由“数据”构成的。这也是有的地方政府屡屡强调“幸福感”的原因所在。“幸福感”,关键在于“感”。只有“幸福”的数据,没有那个“感”,最终也还是没有“幸福感”。当然,还有的地方,把“幸福感”也搞成了数据。可这就如同“因为幸福数据,所以有幸福感”的自说自话,公众不买账是必然的。(光明网评论员)
让GDP增长促进经济福利净增长 3/29/2011
28日,工信部公布“十二五”期间和今年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明确2011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这三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以上和7%左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2.2个百分点。这个指标,是对“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分解和落实。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在“十二五”期间要达到的一系列节能减排目标。与此相对应,工信部公布的“十二五”期间中国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是,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在接下来的5年里,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可谓艰巨。
完成这个指标,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力促经济结构转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扩张服务产业,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经济增长在原有的结构中打转转,那么,中国要完成上述指标,是根本不可能的。
应该明确的是,降低能耗、排放和污染指标,当然不意味着降低经济发展的指标。在今年和整个“十二五”期间,既定的经济发展指标不仅不能降,而且还要保质保量地维持在高水平。这也正是实现上述节能减排指标的难度所在。可以说,能否完成这些指标,是经济结构转型是否顺利的标志之一。
完成上述节能减排指标,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尤其是各级决策者的思维和思路都要有所改变。首先要改变的就是GDP唯上的思维定势。实事求是地说,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其过程确能给人一种轰轰烈烈的感觉。许多人喜欢以至沉迷于这种所谓“干事业”的方式,追求在短短几年任期内就能够见物、见效的所谓发展,对需要费时、费力、需要协调矛盾、决定取舍的调整、转型,对事关百姓的长远发展、事关后代的千秋大计不感兴趣,心生抵触,能躲则躲,能拖则拖,以致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喊了三十多年,其结果是结构的扭曲程度缓解不大,有的领域和行业的扭曲度更甚以往。思维不变,思路不改,用什么实现节能减排的指标?近闻中央相关机构正在根据不同地区和部门的自然资源和工作目标等不同情况,制定指标不一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希望这样的措施可以为领导干部思维和思路的改变增加一些有利的因素。
为什么要在保持GDP增长的同时,要把能耗、排放和污染降下来?说到底,就是因为GDP的增长值并不等于经济福利的增加值。在能耗、排放和污染居高不下的情况下,GDP不顾一切的发展,带来的很有可能是负数的经济福利。这就是说,GDP的价值,还抵不上治理其带来的“后遗症”所需的花费。由此,那些为了自己任内几年的政绩而耗尽了无数后代的资源、留下万劫不复的环境的人,哪里还是什么GDP增长的功臣?
把GDP增长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的同时,把能耗、排放和污染降下来,这当然不仅仅是领导干部主导GDP发展的政绩,与百姓总体经济福利增长之比值大小的问题,更是当下这几代中国人在这个地域之内,是否注意到了代际公平、并且为后代预留了合理的发展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光明网评论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