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料势如神:胡雪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818299
  • 作      者:
    易佳穗著
  • 出 版 社 :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作者简介
易佳穗,安徽人,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现在北京某财经杂志任职。作者平时经常写一些财经和历史随笔,见诸报端,颇受好评。本书是她运用财经视角,剖析胡雪岩崛起的原因以及衰落的教训。
展开
内容介绍
出身贫寒,却在短时间内迅速发迹,成为巨商富贾,帮左宗棠筹备军饷,替清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被赐黄袍马褂,红极一时的他为何能料势如神?
展开
精彩书摘
钱庄的深造岁月
要了解一个人,算八字不一定管用,靠眼睛观察也容易走眼,最好的办法, 就是实际考察他一下。在这个方面,胡雪岩最有话说。
记得当年他在钱庄学习的时候,有好几次,他都会发现地上有一些散落的银元。而面对这些意外之财的时候,胡雪岩都要捡起来,然后诚诚实实地交还给师傅,而师傅收到这些钱后,只是简单地说一句“谢谢”,然后就把这些银元收了回去。
由于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久而久之,其他的学徒也就习以为常了,就开始中饱私囊,收取这笔不义之财了。而唯独胡雪岩一直兢兢业业,且绝不贪污, 哪怕是一个铜板也要如实上交,绝不私自存留。
直到钱庄老板临终之时,他才告诉胡雪岩真相。原来,天上不会掉馅饼, 地上的这些银元,都是师傅故意丢在地上的,他要看看哪些徒弟会捡起,是不是有诚意地交上来,进而判断这个人的秉性特征。
毫无疑问,在这个特殊的“道德考试”中,胡雪岩得到了满分。
要知道,这种透过实际考试来检测员工是否诚信的办法,至今仍在使用(比如填写报销单)。所以我们切记,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要经得起各种考验, 千万不要去贪小便宜,更别以为老板不知道,否则的话,那句“贪小便宜吃大亏”的古训,很快就会降临在你的头上。
当然了,即使经过了这种道德考验,胡雪岩的学习过程,也远远没有结束。
按照钱庄的规定,学徒必须学满五年,才能够被委派工作,成为“正式员工”。
整整五年的实习期,扪心自问一下,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们,你们有几个人能扛得住呢?
但是胡雪岩就扛住了。虽然学徒的生活枯燥无味,且没有未来,但是胡雪岩深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在整个学徒过程中,胡雪岩兢兢业业,且毫无怨言,更没有半点儿动摇。因为他清楚地知道,那个自己开钱庄的梦想虽然依旧遥不可及,但是现在他已经抓住了其中一角。他现在所要做的, 就是把拳头攥得更紧,而不是彻底松开!
在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旅途中,上天很快就眷顾了胡雪岩。因为他的工作太出色了,所以刚刚到第四年,离出师还有整整一年的时候,钱庄老板就迫不及待地将他录取了,并提升他为“跑街”。
所谓“跑街”,就是自己可以独立开展对外业务,按照现在的标准,此时的胡雪岩应该是一位“业务经理”。
由于胡雪岩在没有担任跑街之前就已经掌握了整个街道和人物的特性,所以一旦出任这个职务,胡雪岩很快就能进入状态。最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 胡雪岩谈的生意越来越多,而钱庄的效益也越来越好。
这里要说明一点,对于其他生意而言,寻找客户是最艰难的事情,后期的服务则很容易——反正东西卖给你了,爱咋咋地;但是对于钱庄而言,寻找客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后期的“客户服务”,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因为钱庄的后期服务,就是“追债”。
所谓的钱庄,实际上跟现在的银行差不多,就是用一定的利息换取大家的存储,然后银行再把钱借给别人,最后再赚取这两方面的利息差价。但是问题来了,当时银行全都是私人企业,出了事情国家根本不负责。而且银行客户一旦借钱逃跑了,这人海茫茫的,基本上也就找不回来了,所以这些收不回来的钱,就被称为“死账”。
在当时,死账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官员下岗、生意破产、故意逃跑不归, 等等。更有甚者,就是故意赖账、坚决不还,反正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您自己看着办。
对于钱庄而言,死账是非常可怕的,因为死账一多,钱庄的资金就要周转不灵,它就有随时破产倒闭的危险了。但是对于胡雪岩而言,在他出任“跑街” 期间,他不仅能够找到合适信任的客户,避免这种死账的产生,他还能把原来的死账问题一一查清,并且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追债,最后不仅自己借出去的钱都能收回来,而且别人收不回来的钱,胡雪岩也能通过自己的办法收回来。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胡雪岩非常的聪明,也非常的精通世故,他更有一个出类拔萃的本领,他非常会“说话”。说白了就是:“见人说人话, 见鬼说鬼话。”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最难琢磨清楚的就是“人心”。如果你不了解对方的心思,那如何把对方揣测清楚?你连对方想要什么都不知道,还怎么跟别人打交道?
因此,所谓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是老让你往坏处想,而是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虽然胡雪岩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他特别地喜欢与人打交道。他也清楚地知道,对付什么样的人,你就要说什么样的话。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准确把握对方的想法,才能办成自己想干的事情。因此,不管什么事情交到他的手上, 他都能够处理得得心应手,也能处理得井井有条。
曾经有一个饭馆老板为了拓展生意向胡雪岩的钱庄贷了五百两银子。本来这笔钱没有问题,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几天,这位饭店老板就出事死掉了。饭店老板这一死,就剩下孤儿寡母了。而这位老板娘根本就不会做生意, 所以这个饭馆的生意一落千丈,甚至到了破产的地步。
在这种局面下,胡雪岩的钱庄就来讨要贷款,但是每次要钱的时候,这位老板娘都以生意不好,实在没钱为由,一直赖着不给。这么一来二去,最后钱庄只能将此事告到当地官府,誓要与老板娘对簿公堂了。
即使告到了衙门里,饭馆老板娘还是那些话,她不是不还,而是现在没有能力还,等有了钱以后,她一定如数奉还。除此之外,这位老板娘还在堂上一哭二闹三上吊,搞得当时场面甚是难堪,大家也都无计可施。
到了最后,当地官府见实在没有办法,把老板娘抓起来也没用,还会让事情越闹越大,所以官府让他们庭下和解,自己商议解决。
从这件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距。西方人打官司,那是一定要法官宣判的;而中国人打官司,最好的办法就是庭外和解。正所谓“法理不外乎人情”,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呀,不妨拿出来说说,咱们好好商量商量。
这种处理事情的办法,也算是一种中国最有效、最简单可行的一种办法。
殊不知,庭下和解的这种方式,可坑苦了钱庄了。可不是吗,要是老板娘肯商量,我们犯得着打官司吗?最后,果不出钱庄老板的预料,老板娘没钱还, 官府也不管,这么一来二去,这笔账就真的成了死账了。
从那以后,每每说到这笔账,钱庄老板都能气得直冒烟,但是对于胡雪岩而言,他认为这笔账还是有转机的。事在人为,任何事情都不能轻易下结论。所谓的“死账”,只是自己的“心”死了,如果一直奋斗下去,就一定能够获得转机。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无易事,只怕粗心人 。
—— 袁枚
别看胡雪岩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这些做人的道理,他却比某些饱读诗书的人懂得多。从那以后,只要路过那个欠钱的小饭馆,胡雪岩就要偷偷地瞄上一眼,看看这里的生意是否出现了转机。
果不出胡雪岩所料,经过了一年的时间后,胡雪岩惊讶地发现,这个饭馆的生意居然起死回生,甚至到达了“红火”的地步。看见饭馆生意如此之好, 胡雪岩清楚地知道,讨债的时机到了。
话虽如此,但做起来不容易,因为之前闹得很僵,饭馆老板娘已经和钱庄闹翻了,碍于自己的面子和尊严,饭馆老板娘能乖乖地还钱吗?她能咽得下这口恶气吗?
答案是:否。
当看见胡雪岩以后,饭馆老板娘立刻知道了他的用意,她板着脸大吼道: “哎哟喂,今天你怎么来了?是不是又要钱来了?”
面对老板娘的这种阴阳怪气的言语,如果我是胡雪岩,我一定会这么说: “对,我就是来要钱的。现在您生意那么好,肯定能还钱了吧,今天就还吧!”
当听见这番话后,我相信,这位老板娘一定会回忆起之前被侮辱的场面, 不管她生意多火,为了自己的尊严,也绝对不会还钱。
鉴于这一点,咱们看看胡雪岩是怎么说的,他是如何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
面对老板娘这种阴阳怪气、指桑骂槐的言语,胡雪岩一点儿也不愤怒,只是微笑着回答道:“您别误会,一点点钱而已,您又不是赊账的人。今天来的目的很简单,之前的事情是我们的不对,所以老板让我来给您道个歉。”
一听到对方不是来要账,反而是来给自己道歉的,老板娘的脸上立刻缓和了很多。而看见这幅场景后,胡雪岩又继续说道:“今天来,除了来道歉外, 我们老板还特别交代我一件事——如果您现在有需要,我们钱庄还能再给您贷款,毕竟您也是我们的老客户了,而且利息还能再低一点。”
当听完这番话后,饭馆老板娘再也不好意思了,如今人家这么真诚地来道歉,希望冰释前嫌,继续与我合作。正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如果我以后想扩大业务,也可以再向这个钱庄借钱……
在一番思考后,这位老板娘更加觉得不好意思了,她立刻换了一副嘴脸, 对胡雪岩说道:“你说的很对,道歉就不需要了,之前我也做得不对,这样吧! 你两天之后来拿钱,我一定准时还上。”
就这样,当胡雪岩两天后再来的时候,饭馆的老板娘二话不说,立刻偿还了之前的五百两银子。这还不算,在胡雪岩的不懈努力下,这位老板娘还和钱庄老板冰释前嫌,又从钱庄借走了一笔银子。
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这次“追债行动”中, 明明就是饭馆老板娘的不对,胡雪岩完全可以趾高气扬、盛气凌人地去要钱, 但是胡雪岩却没有这么做,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待人宽忍,这是何等的重要呀。
关键时刻原谅别人的过错,就是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朋友。既然都成为朋友了,还怕没有利益和商机吗?除此之外,胡雪岩的这种做法还有一个更加深奥的道理:商场如战场,得民心者得天下。
所谓商业的争夺,无非就是人心的争夺,而为了获得对方的心,就必须有一个宽宏大量的气度和一个既往不咎的态度。哪怕是之前的仇敌,也要完全争
取过来。
想想当时的结果吧,之前誓死不还、不惜对簿公堂的饭馆老板娘,居然和钱庄老板和好如初、冰释前嫌,并且还继续向钱庄借钱,这是何等劲爆的场面呀!
从那以后,这个欠钱不还的老板娘俨然成为钱庄的一个典型、一个样本、一个榜样。在这块金字招牌的作用下,胡雪岩所在的钱庄声名远播,越来越多的人消除了自己的顾忌,更加愿意与这个钱庄谈生意了。
可见,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远大的目标和宽广的心胸,真是一个也不能少。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德行定终身 / 1
安徽诞生的“天下第一商” / 1
十二岁的惊天巨变 / 3
伟大的母亲 / 6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 9

第二章 初露锋芒 / 11
少年学徒 / 11
无心插柳柳成荫 / 13
跳槽,食品业没有发展 / 16

第三章 钱庄岁月 / 19
一生的事业:钱庄 / 19
钱庄的深造岁月 / 23
钱庄最后的辉煌 / 28

第四章 福祸相依的日子 / 31
人生最大的赌局 / 31
胡雪岩投资王有龄的真正原因 / 38
有情有义结兄弟 / 40
被迫辞职 / 44
暗自回家 / 47
重新出山 / 50

第五章 辉煌的开始 / 52
接手钱庄 / 52
天下大乱 / 56
北上投供 / 58
他乡遇故知 / 60
捐官成功 / 64

第六章 小试牛刀 / 67
漕运的那些事儿 / 67
海运的那些事儿 / 72
漕帮的那些事儿 / 74
结交漕帮 / 76

第七章 强强联合 / 81
大赚特赚 / 81
财源滚滚来 / 83
湖州平叛 / 89
妙计收土匪 / 94
加官晋爵 / 100

第八章 天下动乱 / 103
承发宝钞,孤注一掷 / 103
军饷之争 / 107
曾、王交恶 / 113
彻底决裂 / 115

第九章 致命的漏洞 / 119
借师助剿 / 119
将心比心 / 122
训练洋枪队 / 126
第三件事:重用李元度 / 131
围困杭州 / 134

第十章 城外粮满仓,城内有龄亡 / 138
拼死突围 / 138
上海筹粮 / 141
艰难的“物流” / 145
城破人亡 / 149

第十一章 重新寻找靠山 / 154
胡雪岩的气节 / 154
重新遇到靠山 / 157
我是湖南一匹驴 / 159
晚清官场的一朵奇葩 / 162
未雨绸缪 / 166

第十二章 左宗棠,大树底下好乘凉 / 170
求救王德榜 / 170
面见左阎王 / 174
第二次辉煌的开始 / 180

第十三章 扬帆再起航 / 183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 183
考核的三步曲 / 185
最后一道难关 / 186

第十四章 辉煌继续 / 190
最初的任务——漕帮筹粮 / 190
坚持才能有信用 / 193
第二次借师助剿 / 196

第十五章 最大的死敌 / 199
初见“死敌” / 199
面见李鸿章 / 203
自种祸根 / 205

第十六章 完成任务 / 208
虚心求教,夯实自我 / 208
收复杭州城 / 210
王有龄的真正秘密 / 212
王有龄的“名”和“利” / 216

第十七章 善后风波 / 220
票号的由来 / 220
票号的讨债之旅 / 223
剃眉风波 / 225
举办义渡 / 228
乐善好施的真正原因 / 232

第十八章 “红顶商人”成功的秘密 / 234
胡雪岩的生意经 / 234
坛子的故事 / 236
开设当铺的原因 / 238
以恶制恶 / 241

第十九章 洋务运动 / 247
洋务运动的起因 / 247
准备造船 / 249
是找法国人,还是找英国人 / 251
开始造船 / 253
一波三折 / 256

第二十章 西征归来 / 261
支持西征 / 261
收复新疆 / 264
奉旨进京 / 265
北京,我来了 / 267

第二十一章 目标:北京 / 270
求救李莲英 / 270
进宫面圣 / 273
北京紫禁城 / 275
后宫的三种人 / 278

第二十二章 一生最大的殊荣 / 286
面见慈禧太后 / 286
皇家膳食 / 290
求得黄马褂 / 293
荣耀共分享 / 297
最后一个殊荣 / 298

第二十三章 开疆扩土 / 302
修建芝园 / 302
胡雪岩的女人们 / 305
正室夫人——陆氏 / 308
次室夫人——芙蓉 / 313
一生知己——螺蛳夫人 / 316

第二十四章 家和万事兴 / 320
第一夫人的实力 / 320
第一夫人的胸襟 / 323
九姨太——阿巧 / 326
最后一个姨太太——妙珠 / 329
智退情敌 / 332
代沟婚姻最后的结局 / 334

第二十五章 流传千年的产业——胡庆余堂 / 337
胡庆余堂的由来 / 337
胡雪岩的经营手段 / 340
戒欺 / 344

第二十六章 “谨言”的重要性 / 348
慈安之死 / 348
成也靠山,败也靠山 / 351
蚕丝战争 / 353

第二十七章 帝国的掘墓人 / 356
晚清三大富商之首:盛宣怀 / 356
电信之争 / 358
胡雪岩的强势反击 / 362
图穷匕见的结局 / 365

第二十八章 崩溃、彻底崩溃 / 369
盛宣怀的强势反击 / 369
一切都结束了 / 372
第二十九章 最后的日子 / 374
冷静收残局 / 374
巨星陨落 / 378
后记 胡雪岩最后的启示 / 38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