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人文宗教讲堂 2012年卷 总第二卷》:
清代学者主要通过考证、辨伪等方式来挣脱理学的束缚。刚才讲到胡渭考辨《周易》,还有与胡渭同时齐名的阎若璩考辨《古文尚书》,他们的考辨把理学家组成理学思想体系的一些重要概念抽掉了。正如清末民初梁启超所说,那些重要的概念和部分是理学家建立理论体系的依据,依据不存在了,理学家建立的理论可信度就大打折扣。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清代学者的考辨为当时学者挣脱理学束缚、解放思想起到了促进作用。也有学者把明末清初学术风气的变化看作是一种启蒙,认为它对近代思想具有启蒙意义,这是一种观点。是否具有启蒙意义,特别是近代启蒙意义,我们还可以再讨论。
晚清时期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等也属于考证、辨伪的著作,但康有为所做的考证、辨伪,以及他的学术主张和汉学是不同的,他依据的是今文经学,是乱世中应变的一种哲学。今文经学在晚清由学术走上政治舞台后,康有为借助今文经学来为自己的变法和改革主张寻求思想、理论和经典的依据。《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提出了在当时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的主张,这些主张为政治变革提供了依据,但在学理上是站不住脚的。也就是说,他的结论是不太可信的。康有为的书,以及他所做的研究更多的是政治上的意义,学术上的意义和价值相对要小一些,与汉学家从文字、音韵、训诂、考据出发,寻求经书的原义或圣人之道的原始面貌不一样,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变法改革的需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