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红尘》:
以前读关于武则天的书时,虽然知道她残暴得杀人不眨眼,但也佩服她的用人胸襟、气魄与执政策略、办法。后来继续读关于她的资料,我开始思考她成功施政的理论基础。
近日看了点西方的有关社会结构方面的书籍,我才寻找到了武则天成功的理论依据。武则天肯定没有读过这类的书籍,但她的行为做法和西方关于社会结构的论述真是有着奇特的相似之处。在《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198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这本小书里,知道皇权、贵族官僚、平民三者的力量均衡为均角三角形时,封建社会相对平稳,而当任何两者相联合,另一方就危险了。武则天使用的政治手段恰恰就符合了这个三角形规律。
武则天代表的自然是皇权,而皇亲国戚官僚则是典型的贵族,平民自然不用说了。武则天当政,对皇亲、国戚、朝臣进行了残酷的杀戮与镇压,铜匦成了权贵者的地狱之门,而不是只有满意和非常满意两个答案的摆设。“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她使这个特权阶层力量受到了巨大的打压,这一特权阶层受到打压,平民阶层不一定得到多么大的好处,但在心理上,他们知道特权阶层不是可以随便乱来、到处“叫嚣”的。还有就是大批枉法朝臣权贵被诛杀后,大量职位空缺出来,更多的人有了进入这个空缺的机会,而不是美丽的只能远望却不能走进的海市蜃楼。
武则天开拓了一条让平民进入权贵阶层的大道:增加了科举考试名额,完善了殿试制度,甚至通过“自荐”获得官职。尽显当时的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让更多的人对自己能否进入公务员行列,担心的是自己的水平问题,而不是量身定制的“萝卜坑子”。
武则天一脚将门阀士族的优越特权踢出殿外,豪贵在铜匦面前再不能为所欲为。庶族出身的官员,也不再因门第贫贱而受耻受辱于人。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施用。这样一条大道,让更多的平民站在了武则天的一边。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唐初元勋徐世绩之后徐敬业等贵族官僚阶层相继举兵讨伐武则天,为何很快平息,很快被镇压?固然与她的铁腕有关,但平民没有站在贵族官僚这边的力量不可低估。
对农民,武则天施行优抚政策。“建国之本,心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还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而不是卖地多了,楼盖多了就能升官。“为政苛滥”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农民的命在土地里,谁滋润他们的生命,谁就拥有了他们。谁让农民因为土地与房子而悲鸣时,谁就成了农民的敌人!“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百姓不管是武家还是李家的天下,他们看的是谁家能给予他们安康的生活,宁静的村庄。这样的口号,注定不会获得平民多少支持。武则天的智慧,在于没有把平民当成“屁民”。在封建中国,农民向来是被利用的人,因为他们实在太苦,实在太贫,实在太难了。如果连利用都不屑了,就剩下赤裸裸的欺凌敲诈,那么注定“鲁难未已”。
武则天的皇权向贵族官僚力量倾斜时,武则天自己也就走到了末路。皇权和官僚贵族利益一结合,两者力量远远大于平民百姓的力量,欺压的便是平民,对百姓进行物质上的掠夺占有。唐玄宗的“开元之治”不过是昙花一现,随之而起的便是腐败丛生。唐玄宗的享乐,杨贵妃的奢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还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经验告诉我们战乱不是在一方的享乐中产生,就是在一方的贫困中爆发。我想说,看一个政权还有多长的寿命,只要看看他的官员正在做什么样的事,他的人民正在过什么样的生活就知道了。遏制权贵力量而向平民一方倾斜时,想不稳定都不行,因为平民的要求真的不高。
武则天一唐朝女子尚能如此执政,着实令吾国女子颜面有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