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岩石拉压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大型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153417
  • 作      者:
    赵宝元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岩石拉压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大型地下工程中的应用》以岩石的蠕变本构模型及地下岩体工程稳定性为研究目标,选取典型红砂为研究对象,利用先进的测试系统,在研究现有岩石蠕变特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岩石单轴直接拉伸蠕变、单轴压缩蠕变以及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运用岩石非线性理论,探讨了岩石的蠕变特性,建立了岩石非线性拉压蠕变模型,并将岩石蠕变特性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大型地下连拱洞室的施工控制当中。
展开
精彩书摘
  《岩石拉压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大型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3)试验结果分析 
  ①变形特征。 
  由不同围压下红砂岩应力差一应变曲线(图2—18)可以看出,红砂岩在三轴压缩作用下的应力差一应变曲线形态与单轴压缩试验相似,同样存在4个变形阶段:微裂隙闭合阶段、弹性变形至微破裂稳定发展阶段、裂隙非稳定发展和破坏阶段、破坏后阶段。红砂岩为一种微观不均质体,含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天然缺陷(如微孔隙、裂隙、层理等),在每一级同压下,开始施加轴向应力时,红砂岩内部缺陷同时也被压密,部分孑L隙裂隙闭合,岩样中的孔隙比随着轴向应力的增加而减小,因此,此阶段应力差一应变关系曲线呈现上凹状。随着围压的升高,在较大的围压作用下,岩样中的微缺陷已在很大程度上被压密闭合,轴向加载初始阶段压密阶段显得不明显。继续增加轴向载荷,岩样稳定承载,表现出相对明显的线弹性,本阶段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线弹性,通常称为表观线弹性变形阶段。之后,随着轴向应力的增加,变形继续增加,岩样中已有的裂隙开始扩展并且会生成新的裂隙,随着应力进一步增加裂隙的数量及尺度逐步增加,大量的裂隙开始连接贯通,并沿一定结构面发生剪切滑移,岩样进入裂纹非稳定扩展阶段。当达到峰值强度后,岩样随即发生突发性破坏,破坏后的岩石试样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石拉、压蠕变特性研究现状
1.2.2 地下大空间洞室施工控制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岩石拉、压蠕变特性室内试验
2.1 引言
2.2 岩石直接拉伸试验装置的设计与加工
2.2.1 岩石直接拉伸连接装置
2.2.2 简易岩石直接拉伸试验仪
2.2.3 岩石挂重型直接拉伸蠕变试验仪
2.3 试样采集与加工
2.4 岩石基本力学特性试验
2.4.1 岩石单轴拉伸力学特性试验
2.4.2 岩石单轴压缩力学特性试验
2.4.3 岩石三轴压缩力学特性试验
2.5 岩石单轴直接拉伸蠕变特性试验
2.5.1 试验方法概述
2.5.2 试验结果分析
2.5.3 破坏特征分析
2.6 岩石压缩蠕变特性试验
2.6.1 试验概述
2.6.2 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结果分析
2.6.3 三轴压缩蠕变试验结果分析
2.6.4 蠕变破坏特征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岩石拉、压蠕变本构模型及其参数辨析
3.1 引言
3.2 线性蠕变模型
3.2.1 线性元件基本力学特性
3.2.2 岩石典型线性蠕变模型
3.2.3 岩石线性黏弹性蠕变模型对比分析
3.3 岩石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研究
3.3.1 岩石非线性蠕变模型建立的方法
3.3.2 岩石非线性拉压蠕变模型
3.4 岩石非线性拉、压蠕变模型参数识别及对比分析
3.4.1 改进西原模型
3.4.2 参数识别及对比分析
3.5 岩石非线性拉、压蠕变模型在其他岩石中的应用
3.6 本章小结

4 非线性黏弹塑性蜗变模型在FLAC3D软件中的集成与验证
4.1 引言
4.2 岩石非线性蠕变本构有限差分形式
4.3 岩石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FI。ACm软件集成
4.3.1 FLAC3D软件集成环境概述
4.3.2 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FLAC3D软件集成概要
4.4 岩石非线性蠕变模型验证
4.4.1 试验验证
4.4.2 隧道工程实例验证
4.4.3 边坡工程实例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考虑蠕变特性的地下大空间洞室开挖施工方案优化计算
5.1 引言
5.2 工程简介
5.2.1 工程概况
5.2.2 地质概况
5.3 数值计算模型参数及开挖方案
5.3.1 数值计算模型
5.3.2 数值计算参数选取
5.3.3 施工方案
5.4 施工方案优化计算结果
5.4.1 围岩蠕变特性分析
5.4.2 围岩应力场分布规律
5.4.3 支护结构受力特征分析
5.4.4 洞周塑性区分布特征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考虑蠕变特性的地下大空间洞室施工控制
6.1 引言
6.2 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6.2.1 计算模型
6.2.2 计算参数选取
6.3 洞室围岩蠕变特性及支护结构受力分析
6.3.1 围岩蠕变特性分析
6.3.2 支护结构受力分析
6.3.3 塑性区分布特征
6.3.4 施工控制
6.4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