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光地易学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3104928
  • 作      者:
    冯静武著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冯静武,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博士。现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法律与人文综合教研部讲师,从事哲学、宗教及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长期担任《道学研究》《老子学刊》等期刊编委,在《文史哲》《周易研究》《宗教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经多次赴美国、芬兰、不丹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培训活动,参与“儒家经济伦理与市场精神”、“中国宗教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等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研究,相关成果已由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安溪湖头人。同时代的学者尊称其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国”。他对清初疆域统一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易学思想渊源有自,对象数和义理兼收并蓄。他在折中诸家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易学主张。他还运用《周易》中的哲理来阐发人伦之理、君臣关系以及治国之道。李光地是清代易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人物,其易学思想是中国易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
展开
精彩书摘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李光地易学思想研究》:
  李光地在理解中国哲学的许多范畴的时候,并不是完全尊崇程朱,他经常绕过程朱,直指范畴的源头本身。比如我们之前所讲的存养心性的问题,他就直接回归到孟子,从孟子那里引申出来自己对存养的理解。对于性命也是一样。他认为程朱所说的有关性命的话并不如周敦颐所言。在这个问题上他非常推崇周敦颐,他说:“周子真不可测,过数年更觉见得其书妙处,又进过几年复然,总无隙缝可乘。至邵子之书、程子易传、朱子本义,皆不能无遗义。不知周子之学何所自来?朱子作周子像赞,直以为不由师传,默契道体。以为授自希夷者,非也。”他说:“程朱说性命许多话,似还不如通书诚上章为尽。”周敦颐的《通书·诚上章》中说道:“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日: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李光地对此解释道,圣人讲尽性,而性乃自然之实理,所以是圣人之本。既然说圣人,就是针对人来说的,而不是针对天来讲的。“诚之源”,指的是人之实理所以出。比如“天命之谓性”,“大哉乾元”,说的是乾始一点至洁净、无所为之心,万物资之以始者,这就是“诚之源”。那么什么是万物资始?李光地解释道,自圣贤、庸愚,以至昆虫草木,皆得此理,无有彼此厚薄之异。就比如天上下雨一样,不可能说上天往江河湖海里多下一些,往沟渠蹄涔少下一些;往清水流淌的地方下点清水,在臭秽处下点浊水;上天不能厚此薄彼,天理亦是如此。他接着说:“'乾元,只是生理,至云'乾道',则有阴阳矣。有阴阳便有变化,错综交互,无所不有。”这也就是说因为有了阴阳变化,有了“各正性命”,才有了差别,才有了圣贤、庸愚。就像江河自然得雨多,沟渠蹄涔自然得雨少,清流觉得清,秽处觉得浊一样,但是无论大小清浊,皆有此雨。李光地说即使是“极恶人亦断不了此理”,所以说它“纯粹至善也”。
  李光地还把性分为三种类型,即天地之性、人性和物性。什么是天地之性呢?“天必有性而后有命,其'为物不贰,、'於穆不已',是天地之性也。”这句话说明了天地之性的三个特点:第一,天地之性的在先性。天性是在天命之前的,所谓“天必有性而后有命”。第二,天地之性具有唯一性,它“为物不贰”,只有其一。第三,天地之性具有流动性。它“於穆不已”,庄严肃穆,永远流行,永不停息。在李光地看来,天地之性的地位极高,他说:“太极者,天地之性也。”还说:“太极,天之性;帝,天之心。”在他看来,太极就是天命之性。他还说:“不知要知得到,非见得天性之本者不能。惟吾之性,即天地之性,故自尽其性,则能尽人物之性,参赞位育,都不外此。”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的动机与目的
二  李光地学术思想研究回顾
三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李光地的生平及著述
第一节  李光地的生平与经历
一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
二  兴修水利,利国利民
三  推举贤才,弘扬理学
四  李光地“三案”决疑
第二节  李光地的学思历程及著作
一  李光地的学思历程
二  李光地的著作

第二章  李光地易学思想的背景与渊源
第一节  李光地易学思想的时代背景
一  清初的社会背景
二  康熙帝与清初经学
三  “汉易”与“宋易”之争
第二节  李光地的易学渊源
一  家学渊源
二  师友启迪
三  《参同契》之启蒙
四  程朱易学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  李光地对《周易》的基本认识以及释易的方法
第一节  李光地对《周易》的性质与内容的理解
一  《周易》的由来
二  《周易》的象数与义理
第二节  李光地释《易》的方法
一  训诂之法
二  综合比较
三  继承与创新
四  运用比喻
五  时与位

第四章  李光地的易学象数思想
第一节  李光地的“图书说”
一  河图、洛书
二  太极图
三  先天图与后天图
第二节  “爻象”说与“卦象”说
一  重视“比应”说、“卦主”说
二  八  本卦乃指人心之德
三  乾坤取象龙马最精
第三节  论“蓍数”
一  论大衍之数
二  论筮法变卦
第四节  李光地对《周易参同契》的理解
一  《参同契》与“人身”
二  儒家与《参同契》
三  《易经》与《参同契》

第五章  李光地的易学义理思想
第一节  易与自然
一  易源于自然
二  天地、阴阳与“易”
第二节  “乾”、“坤”新解
一  “元亨利贞”四  字解
二  从“乾始”处见天心
三  乾无始,坤无终
四  对直方大的理解
第三节  太极·理·气·德
一  理气问题
二  天玄地黄与天理人欲
三  以易论德
第四节  易与心性之学
一  理即性
二  性为太极,性是人之本,天道乃性之本
三  易为性命之源
四  修正程朱之“心性”说
五  “存心养性”与“存性养心”

第六章  李光地的易学贡献与历史地位
第一节  李光地易学的评价
一  李光地的易学特色
二  李光地的易学影响
第二节  李光地的易学实践与历史地位
一  榕村易学与经世致用
二  毁誉参半的评价
三  余论
附录  李光地生平事迹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