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中的镜像:论晚明僧人视域中的《庄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3104911
  • 作      者:
    周黄琴著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周黄琴,女,1973年生,湖南株洲人,哲学博士,现为广东省肇庆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西江历史文化研究院的驻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与宗教,曾在《宗教学研究》、《学术界》、《广西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学术论坛》及中国台湾的《哲学与文化》、《鹅湖》等刊物上发表过近二十篇学术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历史流变的长河中,同一部《庄子》却在不同时代与思维视域的观照下呈现出道、儒、佛的不同界定,以及或消极或积极之定性。即使对于同处晚明的僧人而言,不仅《庄子》与佛教之关系具有不同之面相,如云栖袜宏强烈的“抬佛斥庄”、永觉元贤极大凸显庄佛之异、憨山德清却“纳庄入佛”、紫柏真可则强调“庄佛会通”,而且《庄子》本身亦有不同的相,即憨山德清与恨亭净挺“以佛解庄”、释性通“以庄注庄”、觉浪道盛与方以智却“以儒解庄”。然有意思的是,晚明高僧们的解庄维度恰好又构筑出了一个以释、道、儒三教解庄之大画面。在晚明僧人的视域中,《庄子》思想不是消极保守,而是充满着强烈的忧愤与反思精神,是解救社会的重要思想武器,如其不仅揭露出了“我与自由”、“道与迷性走向”之人生困境,而且还为人类摆脱困境提供了“回归本真”之出路。
展开
精彩书摘
  《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历史中的镜像 论晚明僧人视域中的庄子》:
  可见,即使面对历史事实之追问,云栖袜宏却以震旦中唯有“周、孔、老、庄”之书为最,佛经又是来自“五天”,以致不得已而引用之来回应。而且,在云栖袜宏看来,此引用只是“多用其言,不尽用其义”。即是说,佛经引用《庄子》仅是一种外在语言文字上的借用而已,其内在意涵则是存有差异的。然从云栖袜宏的论说内容来看,其无不向人展示出了两大毋庸忽视的信息。
  其一,在回应社会上各种关于《庄子》与佛教关系的论点中,云栖袜宏都是把儒学置于比老庄之学更高的位置上。如当人论及《庄子》之文“玄旷疏逸”,而佛经所无法比拟时,云栖袜宏则通过对孔子之文的赞叹来贬低《庄子》;而当人质问“古尊宿疏经造论”为何会引用“《庄子》语”时,他却把“周、孔”摆在“老、庄”之前。此举无疑折射出了儒学在云栖袜宏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正如其在《五祖不养母》中云:“戒虽万行,以孝为宗。”在《缁门崇行录叙·开陈报应》中,云栖诛宏则指出,“<易》称'积善余庆,,《诗》美'求福不回',虽周孔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训。”无疑,云栖袜宏心中强烈的儒学观念也是明朝强化僧人儒学教育的一种缩影而已。
  其二,在论说庄佛关系时,云栖袜宏时常难以自圆其说,而是存有前后相悖之处。综括来看,云栖袜宏在论说庄佛关系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四大矛盾之处:第一,既然认为老庄之深意“尚不及佛法之浅浅”,那引用《庄子》之语又如何能起到“借车明舟”之作用呢?从“车”与“舟”的比喻上看,“车”与“舟”虽存有差异,但其主要是在外在形式与使用地点上的差异,而在内在本质上却存有一致性,即“载物而致远”。那么此比喻是否也暗示着《庄子》与佛教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可有意思的是,云栖袜宏本想极力佐证佛教仅在语言文字的形式上借用了《庄子>之语而已,然在其论述中却反而衬托出了《庄子》与佛教在内在本质上存有一致之处。第二,既然佛经强调“至辞无文”,并“与世人较文”,乃“阳春与百卉争颜色也”,那为何还要引用劣处较多的《庄子》之语呢?第三,既然《庄子》之文与孔子之文相差很远,那为何不去大肆援引“正大光明”的孔子之文呢?第四,既然庄文与孔文存有如此大的差别,那为何云栖袜宏在《山房杂录·偈颂》的《示省吾》中却把“庄子之丧我”与“孔子之无我”看做为一伙呢?如其云:“曾子吾省吾,庄生吾丧我。庄若犯异端,夫子亦难躲。意必固我四皆无,无我丧我同一伙。”
  无疑,这两大信息都折射出了云栖袜宏内心上强烈的护教意图。正是基于极端的护教需要,以致云栖袜宏在面对经验事实时,都显得比较武断。其不仅一味地贬低《庄子》而抬高佛教,并尽力抹杀佛教曾与《庄子》所发生过的历史关系,从而导致出现前后相悖之现象。而且,在下结论前,他亦从未进行理论分析,都是一些直接性的断语。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研究的现状
三  构思与旨归

第一章  沉寂后的绽放——论晚明庄学的兴盛
一  明初庄学的沉寂
二  晚明庄学的兴盛
三  兴盛之因的探究

第二章  解读的多维性——论晚明僧人的多维《庄子》
一  以佛解庄
二  以庄注庄
三  以儒解庄
四  多维中的融合

第三章  排斥与会通——论晚明的庄佛之辨
一  问题的缘由
二  武断性的抬佛斥庄
三  会通中的庄佛合一
四  义理中的抬佛贬庄

第四章  困境与回归——论晚明僧人庄学中的解脱面向
一  “我”与自由之困境
二  “道”与迷性走向之困境
三  生死问题的凸显
四  本真的回归

第五章  忧愤与救世——论晚明僧人庄学中的救世面向
一  忧愤之情的揭露
二  反思精神的凸显
三  以庄救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