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装修谋略》:
(一)确定性质
作者从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途径获得的材料是各种各样的,其性质纷呈、蕴意有别。有些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几方面的问题,有的材料相互游离,缺乏联系,孤立地存在于作者的记忆中。然而从本质上讲,一定的材料,只能表现一定的思想。鉴别就要首先搞清楚某一材料能说明什么问题,能从中提炼或引出什么思想、观点和结论,即确定其性质。
主旨是确定材料性质的依据。凡与主旨联系紧密,能表达同一主旨的材料,就被视为同一性质,具有候选资格。凡不能表达同一主旨的材料,即使再生动、再新颖,也不能纳入以特定主旨为凝聚点的文章系列,否则,会破坏文章的和谐,影响主旨的表达。
在鉴别材料性质时应注意,相反和对立也是一种联系。与主旨相反、对立的材料,在文中可以起到反衬、对比、强化主旨的作用。恰当使用,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不应将此类材料混同于其他不同性质的材料。
(二)辨别真伪
辨别真伪,旨在确定材料的真实可靠性。真实是实用性文章的生命,因此,它非常强调材料的真实可靠性,文学作品的材料,往往只要求反映事物的本质真实。因而允许虚构、夸张、集中,允许用典型化的手法反映生活。而应用文的材料,要求既符合客观的真实,也符合本质的真实,它们是在“真”、“准”的前提下经筛选、取舍而获得的绝对真实的材料。
辨别真伪,首先要辨别材料的客观真实性,要求材料客观存在,无伪无误。鉴别中要认真核对、查证所取事实、例证、数据,及其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员等的真实程度。既不能根据需要主观臆造,也不允许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还不允许夸张、缩小、扭曲。要首先保证应用文材料的客观真实性。
郭沫若在论及史学研究的材料鉴定时说:“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够固然大成问题,而材料的真伪或时代性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要危险。因为缺乏材料,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为有害。”(《十批判书》)这段话同样适用于一般的应用文。
有时我们会碰到这样一些材料,从全局看,它是偶然的、个别的材料;从局部看,它确实存在于客观实际中,是真实的,但它却不能反映事物的整体面貌和本质。鉴别材料,就要剔除那些个别的、偶然的、不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虚假材料,防止以偏概全,以个别代替一般的错误发生。列宁曾强调说:“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机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统计学和社会学》,《列宁全集》第23卷)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