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俄罗斯学者论巴赫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136160
  • 作      者:
    周启超编选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跨文化视界中的巴赫金丛书:俄罗斯学者论巴赫金》选收俄罗斯著名学者论巴赫金的文章28篇,其时间跨度为80年(1929—2009)。以著名苏联文艺理论家A.卢纳察尔斯基《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多声部性”》开篇,以巴赫金文本的一位当代年轻注释者□.波波娃《狂欢》作结。这里,有“巴赫金与符号学”,也有“巴赫金与社会学”;有“巴赫金与形式主义”,更有“巴赫金与对话理论”,“巴赫金与狂欢化理论”;有“巴赫金与作者理论”,也有“巴赫金与作品/文本理论”;有“巴赫金与美学理论”,也有“巴赫金与语言学理论”;有巴赫金“发现者”与追随者对巴赫金思想的推崇,也有巴赫金学说质疑者的声音。如此结构的这部文选,旨在多维度多视角地展示俄罗斯“巴赫金学”全景的缩影。
展开
精彩书评
  ★米-米·巴赫金不仅比迄今为止任何人都更加明确地肯定了多声部性在陀恩妥耶夫斯基小说中具有的巨大意义,确定了这一多声部性作为他的小说最重要的特点所起的作用,并且正确地指出了每种“声音”都具有异乎寻常的、为多数其他作家根本不能设想的独立性和充分价值。
  ——卢纳察尔斯基《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多声部性”》(1929)
  
  ★对话,——绝对是他这人学术创作中主导性的、中心的与枢纽性概念,他那些基本的主题与建树围绕着这一概念而群集。以巴赫金之见,“对话性交流——话语之真正的生命圈”;……“双声性”言语(以其对他人话语的定位)的各个不同的方面,第一次由巴赫金加以系统化。
  ——伊凡诺夫《巴赫金关于符号、表述与对话的思想对于当代符号学的意义》(1973)
  
  ★在这里,巴赫金的遗产中有两点引人注目。其一,这是巴赫金对语言符号之动态性的肯定;符号并不是某种给定物,而是所指与能指之间的动态性的关系,况且所指并不是某种给定的概念,而仅仅是朝向概念的运动。……其二,这是对话主义思想。
  ——洛特曼《巴赫金的遗产与符号学前沿问题》(1984)
  
  ★在文本范畴上,他实施了两个手术,两个同符号学的倾向大相径庭的手术。其一,巴赫金……将文本“变成化身”了;其二,他将文本“人性化”了,……文本,以巴赫金之见,——不是别的,而是表述,对话性地定位于另一些文本一表述的表述。
  ——鲍涅茨卡娅《巴赫金的著作中的艺术作品之文本问题》(1995)
  
  ★他开启了相当宽广的问题世界,……就好像在人文思想的地图上发现了新大陆那样。譬如:他人话语就是如此。这是巴赫金在语文学里近乎哥白尼式的发现。……在他的著作中有我所喜爱的地方。譬如:“当我们互相注视的时候,两个不同的世界反映在我们眼睛的瞳孔上。”
  ——鲍恰罗夫《存在事件——论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1995)
展开
精彩书摘
  《跨文化视界中的巴赫金丛书:俄罗斯学者论巴赫金》:
  在裸露身体方面,光腚起着特殊作用:因为光屁股粘上烟油子或粪便,以及用自己的光身子扫净烟熏火燎的高板床上的尘土类脏物,这些更加突显出屁股的裸露:“十分难得地用光腚扫除高板床上的烟油子。”(文集,62)“同不务正业的人一相识,就光着腚一头倒在高板床上,身子滚来滚去,满身沾着烟油子和炭黑。”(文集,64;比较73页、88页等)
  笑的功能是裸露、显现真理,为现实褪去覆于其上的各种礼节性、仪典性、人为不平等的外衣。裸露使所有人都实现了平等。“赤条条的兄弟们”相互间是平等的。
  在这种情况下,糊涂的功能与裸露相同(文集,69)。糊涂,是一种从一切虚礼,一切形式、习惯之中走出来而显露出的智慧。因此,谈论和看见真理的人,正是傻瓜。他们正直、诚实而勇敢。他们像那些一无所有的人一样快乐。
  古罗斯之笑——这是“脱光了裤子的”、暴露出真相的笑,也是赤裸的、什么都不在乎的笑。
  古罗斯之笑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反穿衣服(熟羊皮毛朝外反穿),反戴帽子。滑稽改装里的蒲席、小椴树内皮、桦树皮有着特殊的作用。这些仿佛是化装者和流浪艺人偏爱的“伪装材料”。这一切本身就标志着那个相反的世界,古罗斯之笑在这个世界里有了生命力。
  最有特点的是,对异教徒的揭露表明,异教徒是属于反世界的,他们并不是真正的。1490年,诺夫哥罗德的大主教根纳吉下令让异教徒倒骑在马上,衣衫反穿,蒙着接有许多用小椴树内皮做的穗子的桦树皮面罩,戴着干草编的桂冠,上面写着:“这就是撒旦的军队。”这是他以独特的方式为异教徒脱衣——把他们归人颠倒的、恶魔的世界。在这里,根纳吉并没有什么发明①——他完全是以“古罗斯”的方式“揭露”了异教徒。
  颠倒的世界失去了与真实世界的联系。真实的事物、概念、思想、祷文、仪典、体裁形式等等,都向反面翻转。但重要的是这一点:被翻转的是最优的对象:富有、丰裕、虔诚、显贵的世界。
  赤身露体——这首先是无衣蔽体,以饥饿与富有相对立;孤身一人一一即弃于朋友;举目无亲——即失于双亲;四处游荡——即居无定所,无房无亲,以酒馆与教堂相对,以酒馆的快乐与教堂的礼拜相对。在被笑的世界的背后,总是树立着某种正面事物,这种事物也是另一个世界所缺少的,那里生活着某个年轻人,即作品主人公。在翻转的世界的背后总存在着某种理想,即便是最微不足道的理想,也以丰裕感和满足感的形式表现出来。
  所以,古罗斯的反世界的对立面并非通常的现实,而是这种现实最好的表现。反世界与神圣相对立——因此它亵渎神灵;与富有相对立——因此它贫穷;与仪典和礼节相对立——因此它不顾羞耻;与穿衣和体面相对立-~因此他脱衣、裸露、赤脚、不体面;这个世界的反英雄与世袭贵族相对立——因此他出身寒微;与庄重相对立——因此他连跑带颠,唱的是最欢快的歌曲,而绝不是庄重的歌曲。
  在《按字母顺序讲述穷光蛋的故事》中总是强调穷光蛋处境的消极面:别人有,而穷人无;别人有,但不与他共享;想要,却没什么可要的;想乘车去做客,却无车可乘,无人邀请、无人接待;“一些人家财万贯,就是分文不给我”,“我住在京城莫斯科,要吃没吃要喝没喝,要买没钱要借无门,谁也不自给我”①,“我见到,富人富得流油,而分文不给穷人,鬼才知道他们把钱藏到哪里,干什么用去了”(俄罗斯讽刺,31)。通过描写过去穷光蛋拥有过现在所需的一切、曾经能够实现现在无法实现的那些愿望,强调出穷光蛋世界的消极面:“我父亲把财产留给了我,我全都拿去换酒喝,分文不剩尽挥霍。”(俄罗斯讽刺,31)“我有一套房子,可是上帝因为穷而不让我住进去。”(俄罗斯讽刺,31)“我带着几只猎犬,连滚带爬地跟踪一只狼,没有雪橇没有车,要跑我跑不动,追它追不上。”(俄罗斯讽刺,32)“我想吃肉,但瘦肉容易塞牙缝,何况我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弄到肉。”
  ……
展开
目录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多声部性”
安·瓦·卢纳察尔斯基著(1929)
张冰译

巴赫金著作中的小说诗学与小说理论问题
格·弗里德连捷尔 等著(1971)
周启超译

古罗斯之笑
德·利哈乔夫著(1973)
米慧译夏忠宪校

巴赫金关于符号、表述与对话的思想对于当代符号学的意义
维亚切·符·伊凡诺夫著(1973)
周启超译

20世纪俄罗斯文化中的巴赫金
米·米·加斯帕罗夫著(1979)
夏忠宪周启超译

巴赫金论著中的文学体裁问题
莉里娅·切尔涅茨著(1980)
凌建侯译

巴赫金的遗产与符号学前沿问题
尤里·洛特曼著(1984)
周启超译

作为美学范畴的“作者形象”
纳塔莉亚·鲍涅茨卡娅著(1985)
王加兴译

巴赫金·笑·基督教文化
谢·阿韦林采夫著(1988)
陈爱香译夏忠宪校

审美事件:外位性与对话(节选)
叶莲娜·沃尔科娃著(1990)
萧净宇译周启超审校

20世纪20年代科学思维背景中的巴赫金对话思想
鲍·叶戈罗夫著(1991)
凌建侯译

论社会学诗学的起源——米·米·巴赫金与形式论学派的论战
弗·图尔宾 著(1991)
张冰译

巴赫金著作中的艺术与文学的社会学问题(节选)
尤里·达维多夫著(1991)
凌建侯译

文艺学中的新非形式主义方法——论文艺学家的外位性问题
德·巴科著(1991)
黄玫译

巴赫金的语言哲学与价值相对主义问题(节选)
柳德米拉·戈戈吉什维里著(1992)
萧净宇周启超译

巴赫金与语言问题
B.费奥多罗夫,c格雷茨卡娅著(1994)
凌建侯译

巴赫金的著作中的艺术作品之文本问题
纳塔莉亚·鲍涅茨卡娅著(1995)
周启超译

存在事件——论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
谢·鲍恰罗夫著(1995)
凌建侯译

米哈伊尔·巴赫金与扬·穆卡若夫斯基
——通往人的符号之路
阿·格里亚卡洛夫著(1995)
朱涛译周启超审校

审美话语之建筑般的构造
瓦·秋帕著(1995)
周启超译

历史诗学空间中的巴赫金与形式主义者
伊·沙伊塔诺夫著(1996)
凌建侯译

巴赫金文艺学术语系统的独特性与文学作品的建构
谢·柯尔米诺夫著(1996)
李懿译黄玫校

围绕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的悲喜剧游戏
B.C.瓦赫鲁舍夫 著(1996)
夏忠宪译

M.M.巴赫金和B.B.维诺格拉多夫的作者理论
——以俄罗斯“乡村小说”为分析材料
阿拉·博利沙科娃著(1999)
王加兴译

作为创作的文学史与作为研究的文学史:以巴赫金为例
米·加斯帕罗夫著(2004)
周启超译

巴赫金著作中的文艺学与哲学论域
伊琳娜·波波娃著(2004)
凌建侯译

作为历史诗学问题的时空体
弗·扎哈罗夫著(2007)
高慧译夏忠宪校

狂欢
伊琳娜·波波娃著(2009)
周启超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