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解密《变形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6072299
  • 作      者:
    柳冬妩著
  • 出 版 社 :
    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解读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诠释20世纪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变形记》则是一部明察秋毫的伦理学的惊人的画卷,但它也是人在发觉自己一下子变成动物时所经验的那种骇异感的产物。这种基本的双重意义就是卡夫卡的秘密所在。自然性与非常性之间、个性与普遍性之间、悲剧性与日常性之间、荒诞性与逻辑性之间的这种持续不断的抵销作用,贯穿着他的全部作品,并赋予它以反响与意义。
——加缪(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变形记》是给我影响最大的现代文学作品。
——卡内蒂(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我的天,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
——马尔克斯(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假如在您还没有读过《变形记》之前,有人告诉您那篇小说的主题就是一个可怜的职员变成令人厌恶的甲虫,那您有可能一面打着哈欠一面心想:立刻放弃阅读这类愚蠢的玩艺儿,可是,由于您读过了这个卡夫卡用魔术般的技巧讲述的故事,您就毫不怀疑地“相信”了格里高尔•萨姆沙的意外事件 …… 
——略萨(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那些伟大作家的虚构作品,之所以让我们感到真实,就在于他们写作时调动了自己的全部的感觉,并且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出了许多奇异的感觉。这就是我们明明知道人不可能变成甲虫,但我们却被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人变成了甲虫的故事打动的根本原因。
——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变形记》是20世纪最为异类的经典作品之一,给整个世界文学带来的启示和变化,无异于一粒种子和数年后满布各国的一片粮禾,一粒星火与几乎燎原了整个世界的一片红光。 
——阎连科(2014年度卡夫卡文学奖得主)
(责任编辑:张懿)
展开
作者简介
柳冬妩,本名刘定富,1973年生于安徽霍邱。现任东莞文学艺术院副院长、东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和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独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广东省社科项目和广东省重点文学创作项目多项,荣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奖项。已出版文学评论专著和诗集各三部。在《读书》《天涯》《文艺争鸣》《南方文坛》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万字,被《新华文摘》《新华文摘精华本》《读书三十年精萃》等转载和收入三十多万字。
展开
内容介绍
2015年是卡夫卡的《变形记》发表一百周年。《变形记》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对世界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变形记》不仅对加缪、萨特、贝克特、卡内蒂、马尔克斯、库切、品特、略萨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影响巨大,也给莫言、余华、格非等中国当代作家带来了巨大启示。
  本书尝试运用不同的理论系统和批评方式,从不同角度考察《变形记》,将其置于广阔开放的批评视野,意在提供一种差异性及其造成的潜对话,揭示这部经典小说可能的审美维度和精神纵深。运用形式主义理论,分析小说的叙事策略;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批评方式,分析小说的社会历史语境;运用了结构主义批评范式,指出小说用以建构意义的符码。运用现代叙述学理论,分析小说的视角问题;运用原型批评理论,解剖小说对神话原型主题的再现、变形和想象;运用接受美学理,分析那些“伟大的读者”在《变形记》的经典构成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对这篇小说的解读,还涉及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医学、文学与心理学等理论领域。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经典的诞生
一部作品或一个作家能否真正成为经典需要经历起码一个世纪的时间考验。经过一百年的时间检验,无论从精神意蕴上还是从艺术审美上来看,《变形记》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文学中最具有权威性、神圣性、根本性、广泛性、典范性的小说经典文本之一,它的优秀品质不断得到重新验证。英国BBC广播电台在1998年做了一个系列节目,回顾20世纪的艺术经典,盘点一百部20世纪最有影响的艺术作品,第一集就介绍了卡夫卡的《变形记》。以《变形记》为代表的卡夫卡的小说,的确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以至于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和讨论其作品的“卡夫卡学”。《变形记》隐喻了具体的时代,同时又具有恒定的艺术价值和精神意义。不管对《变形记》怎样解读,它都是一篇非常有力的经典作品。但经典并非从天上掉下来的。经典的产生包含了复杂的创造、遴选、比较、评价、确认,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从《变形记》的创作、发表、出版与读者接受的维度,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过程。
一、写给菲莉斯的情书与小说创作的心路历程
经典文本自身的审美信息、艺术魅力、可阐释的空间是文学经典建构的客观基础。《变形记》文本,包括文本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字,对每一个读者、每一个批评流派和每一个时代而言都具有无限的可读性和阐释性。《变形记》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提供了它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合法性依据。换言之,卡夫卡的艺术创造,是《变形记》成为经典的根本前提。1912年11月17日至12月6日期间,在给菲莉斯的信中,卡夫卡多次提及《变形记》,见证和记录了这部伟大作品的诞生过程,揭示了卡夫卡选择主题、提炼情节、构思布局等艰苦而复杂的精神劳作和写作时的心境。卡夫卡与柏林姑娘菲莉斯•鲍威尔于1912年8月13日相识,到1917年12月下旬告终,他们的爱情经历长达五年零四个月,期间两次订婚又两度解除婚约。菲利斯后来嫁给了别人,但是她并没有记恨卡夫卡,相反她精心保存着卡夫卡给她的625封信件、明信片和电报,成为卡夫卡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912年9月22日晚10时至翌日清晨6时“一气呵成”的短篇小说《判决—献给菲莉斯•鲍小姐的故事》,是卡夫卡献给刚结识不久的菲莉斯•鲍威尔的礼物。《判决》是卡夫卡的创作进入成熟期和旺盛期的第一个成果,与《变形记》一样,是他的创作生涯中自己颇为得意的五六件作品之一。在完成《变形记》前的一段时间里,卡夫卡与菲莉斯书信往来频繁,十五次提到《变形记》。这些信件是研究《变形记》的重要文献和宝贵资料,是解开《变形记》之谜的一把钥匙,让我们能悟到《变形记》成为经典的情形中反映出的某些似乎是有规律性的东西。
1912年11月17日,在写给菲莉斯•鲍威尔的情书中,卡夫卡第一次提到正在创作的《变形记》:“尽管今天我还得东跑西颠,而且还有一部在床上苦恼时想到的并使我内心感到压抑的简短故事要写,但今天我可能仍然会再给你写信。”这一天是星期日,卡夫卡久久地躺在床上,伴随着菲莉斯的梦中形象,一篇新小说的框架在他脑海里出现。
11月17日至18日夜,在给菲莉斯•鲍威尔的情书中,卡夫卡第二次提到《变形记》:“我最亲爱的,现在是夜里1点半,上次提到的故事还远远没有完成,今天没有时间写小说,上床时我的情绪十分低落。”
11月18日2点30分,卡夫卡给菲莉斯发了一封电报,第三次提到《变形记》:“我刚才正想坐下来写我昨天的经历,当时受绝望的刺激很想把自己写进小说。……面对着这篇一天来没有动笔的小说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继续写新的、启发人的故事,几天几夜几乎完全失眠,脑子里想着一些不太重要、但却令人心烦意乱的事。……现在我不知道是继续写小说呢还是去睡觉。”
11月23日,卡夫卡在给菲莉斯的信中第四次提到《变形记》:“亲爱的,我的上帝,我是多么爱你啊!现在是夜深人静。我放下了我的小故事,我已为此花了两个晚上,但一字未写。这小故事开始悄悄地生长成一个长篇故事了。给你阅读,这如何使得?即使写完了也不行,写得字迹潦草,看不清。即使你习惯我潦草的字迹,没有任何障碍,我也不想寄给你看,我想给你念。这太好了,一边念,一边不得不拉着你的手,因为故事情节有些可怕。故事叫《变形记》,可能让你吓一跳,可能你会感谢这故事,因为我每天的信都让你吓一跳。亲爱的,我们用这一较好的信笺开始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现在我太忧郁,也许不该给你写信。我小故事中的主人公今天日子也不太好过,已写到他不幸的最后一段。我怎么能特别地高兴起来呢!”在这封信中,卡夫卡明确了小说的名称。
11月24日,卡夫卡在给菲莉斯的信中第五次提到《变形记》:“亲爱的,这是一个多么恶心的故事。我现在再一次放下它来,以便再在对你的思念中振作起来。这个故事已写一半了。总的来说,我对它不是不满意,但它太恶心了。你看,这两种想法共存一颗心。你不必太伤心,因为谁知道呢,我写的越多,越解放自己,可能对你就越纯洁,越高尚。当然,我内心里肯定还有许多东西要说,几个夜晚都不算长。……我的小故事本来明天肯定写完,但明晚6点必须上路,10点左右到达赖兴贝格,第二天早上7点去克拉兹奥上法庭。我已决定在这件比较复杂和冒险的案子中让自己丢丑,这样别人就再也不会让你接这种案子。……今天上午,我像往常星期日一样去看鲍姆(你认识奥斯卡•鲍姆吗?)向他(马克斯和他的未婚妻也在场)朗读了我的小故事的第一部分。”卡夫卡对写作《变形记》兴致很高,但因为要办案,不得不中断小说写作。通过一个星期的写作,小说接近全部篇幅的三分之一。卡夫卡把手稿念给奥斯卡•鲍姆、马克斯•勃罗德以及勃罗德的未婚妻艾尔莎•陶西希听。后面的两章在此后的两个星期内完成,中间因去克拉兹奥的区法院出了一回差而有所中断,卡夫卡必须在那里代表保险公司出席11月26日的一桩诉讼案。
11月25日夜里,卡夫卡在给菲莉斯的信中第六次提及《变形记》:“最亲爱的,我今天不得不把我的小故事放下来,因为要去克拉兹奥,停写一两天。我昨天和今天都没怎么动笔。虽然这对故事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但我觉得很遗憾。我还需要三四个晚上才能完成故事。我说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是因为这个故事由于我的写作方式已受到足够损害。这样的故事最迟必须在两个十小时之内写成。这样,故事才自然流畅,跌宕起伏。上个星期日我就有这样的灵感,但我没有两个十小时的时间,所以只能尽力而为,因为最好的灵感已经过去。我不能给你念一下,太遗憾了。”
11月26日,卡夫卡在给菲莉斯的信中第七次提到《变形记》:“我始终担心我的公差会影响我小故事的质量,也许我根本写不下去了。”
11月27日,卡夫卡在给菲莉斯的信中第八次提到《变形记》:“你问我怎么过圣诞节。可惜我手头没有日历。我只有两天节日假。但我今年还有三天休假(这是宝贝。几个月来,每当想到休假,就精神振奋),如果再加上星期日,那么我圣诞休假时间就不短了。我曾决心把这假期用在我的小说上,也许能写完小说。到今天为止,小说已一个多星期没动了。新的故事虽然已结束,但最近两天我一直觉得自己太固执,我是否有必要坚持我原来的决定呢?圣诞假期有一天要花在我妹妹的婚礼上,这是12月22日。另外,我想不起来是否曾在圣诞节出去旅行过。随便去哪儿,过一天再返回,这种毫无意义的旅行一直令我窒息。亲爱的,你怎么过圣诞节?不去休养而是待在柏林?你想上山,去哪儿?去你能去的地方?我曾决心在完成小说前不见任何人,但我问自己,当然仅是今天晚上,如果我完成了小说,难道我在你面前就显得更高大或不太坏了?”
11月30日,卡夫卡在给菲莉斯的信中第九次谈到《变形记》:“我现在写作这样不顺利,根本没有资格睡觉,而是注定在往窗户外东张西望之中度过长夜。亲爱的,你理解吗?写不好东西,但又必须写,否则我真要彻底绝望了。这就是你为好作品而高兴的代价!感觉到不幸,还不是真正的不幸;真正的不幸是在活页纸上书写让自己恨的、令他人恶心或至少感到冷漠的东西,目的仅是为了生存。呸,魔鬼!难道我不能销毁我最近四天写的东西,就像它们从来没有过一样吗?”
12月1日,卡夫卡在给菲莉斯的信中第十次提到《变形记》:“亲爱的菲莉斯,在结束与我小故事的斗争后—第三部分,也肯定是最后部分已开始动笔—我无论如何要向你说声晚安,虽然我明晚才投寄这封信。”
12月1日夜里,卡夫卡在给菲莉斯的信中第十一次提到《变形记》:“亲爱的,就几句话。已经很晚了,明天有很多工作要做。我才开始为我的小故事投入战斗。我的心想让我进一步卷入这个故事,但我必须试图把我尽量放在故事外面,这是一个艰苦的工作,要过几个小时才会有睡意,因此我必须抓紧上床休息。……亲爱的,我很想说些快乐的事情,但一时想不起什么自然的事情。在我故事的最后一页,四个主人公都哭了,或者至少很悲伤。”
12月3日,卡夫卡在给菲莉斯的信中第十二次提到《变形记》:“亲爱的,我本该今天通宵写书的。这是我的义务,因为我正在写我的小故事的结尾,而集中时间,一气呵成,从创作的统一性和激情来看,对结尾是有很大好处。而且天知道明天我听完我现在就在诅咒的讲座后能否继续写作。尽管如此,我还是停笔,不敢再写下去了。虽然我这样,系统地写作时间并不长,但我正从一个虽称不上模范、但还有一定能力的官员(我目前的头衔是策划)成为我上司的累赘。我办公室里的写字桌从来没整齐过,现在堆满各种纸张和公文。我只大约知道堆在上面的是什么,下面的,我只知道是否有疑难案子。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快被写作和办公室折腾死了。……我的故事使我彻底难眠,但你给我带来充满美梦的睡眠。”
12月4日,卡夫卡在给菲莉斯的信中第十三次提到《变形记》:“啊,我最亲爱的,正像我担心的那样,对我的小故事来说,真的已经太晚了,到明天晚上才能写完。但现在正是我给你写信的时间。”
12月6日,卡夫卡在给菲莉斯的信中第十四次提到《变形记》:“哭吧,亲爱的,哭吧,现在是哭的时候!我的小故事中的主人公不久前刚死去。如果你需要安慰,那告诉你,他是在平静之中,在与众人和解之后死去的。故事本身并没有完全结束,但我现在对故事已没有兴趣,所以把结尾放到明天再写。现在也已很晚了,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来克服昨天的干扰。很遗憾,故事中的某些情节明显地反映了我的疲劳状态、其他干扰和不必要的忧虑;它们原本是可以清除掉的。正是从甜蜜的章节可以看出这些。这正是那种永远钻心的感觉。我作为一个感觉到自己有创造力的人,暂且不论这一创造力的强度和耐久力,在生活条件更好的情况下,创作的作品可能比面前的作品要更纯洁、更有感染力、更有条理。这种感觉不会被任何理智所消除,尽管如此,理智还是最高明,它说,人不应该指望现实以外的生存环境,因为不现实的生存环境并不存在。不管怎么样,我希望明天结束这个故事,后天就重新着手写小说。”
12月6-7日,卡夫卡在给菲莉斯的信中第十五次提到《变形记》:“亲爱的,听着,我的小故事已经完成,但今天的结尾一点也不让我高兴,可以写得更好一点,这是毫无疑问的。”小说完稿了,但卡夫卡对结尾感到并不满意。在读卡夫卡作品时一定要记住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没有完成,这一点非常重要。
1912年11月18日,卡夫卡动笔写《变形记》,到12月6日正式完稿,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孕育过程。从卡夫卡这一期间写给菲莉斯的信中,可以看到卡夫卡在创作过程中的各种意图和想法,还可以看到卡夫卡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作家,对创作甘苦有着特别深切的感受。他写作《变形记》,把业余时间利用到了极限,都是用必要的休息和睡眠时间换来的。从《变形记》的创作历程来看,一部伟大作品的产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变形记》这部伟大的德语小说,正是经过字斟句酌、精雕细刻而成的,每个字都是在灵魂深处饱浸了作者的心血。卡夫卡渴望心无旁骛地全身心投入艺术的创造,他所苦苦追求的艺术风格,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卡夫卡来说,他的艺术创造力,他的想象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毅力。一个杰出的作家必定是一个敏感、勤奋而又充满毅力的人。卡夫卡所依仗的是深思熟虑、精雕细琢和旷日持久,时间是他创造与想象世界的基本材料之一。卡夫卡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将不顾一切地、无条件地进行写作,这是我为自身的生存所进行的战斗。”“我被疯狂的时代鞭打之后,用一种对我周围每个人说来是最残酷的方式进行写作,这对于我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事情。”“这样的创作对于我将是一种奇妙的解脱和真正的生活。”在卡夫卡创作旺盛期的十二年内,其中七年被病魔纠缠着,尽管如此,他还是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不下三百万字的东西,包括书信、日记在内。同时他的创作态度也十分严肃,他对自己的绝大多数作品都不满意,在他晚年不止一次写信给勃罗德,带遗嘱性地要求对方把他的所有著作“尽行焚毁”。 卡夫卡如同他笔下的“饥饿艺术家”,无限地追求艺术的完美性。在《变形记》的创作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卡夫卡试图接近完美的努力。
从卡夫卡写给菲莉斯的情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变形记》是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出发而加以升华的。《变形记》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在卡夫卡写给菲莉斯的情书中都能找到对应的现实痕迹。卡夫卡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提取出怪异事件,构成一种绝妙的审美情趣。“因为不现实的生存环境并不存在。”卡夫卡自己的这句话,正是对《变形记》的深刻阐释。一些评论家认为,卡夫卡的作品可称之为“由隐喻伪装起来的精神自传”,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变形记》显示了卡夫卡内心自传的意义,然后由此引起和形成所有其他意义。卡夫卡的伟大在于他具有以个人写世界、以世界写个人的非凡能力,把日常生活变成魔术的能力。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变形记》汉译本的比较分析 
一、格里高尔有没有服过兵役 
二、体贴格里高尔的话是谁说的 
三、老板是坐在桌子后面吗 
四、“它”还是“他”
五、“墙角”为什么变成了“椅子角” 
六、神秘数字“三”可以意译吗七、格里高尔的家到底有几个厅 
八、“格里高尔的妹妹”还是“妹妹”九、“左侧”能省略吗十、“看到”还是“听到”
第二章 经典的诞生
一、写给菲莉斯的情书与小说创作的心路历程 
二、发表与出版的曲折经历 
三、一百年的接受与影响
第三章 写作作为祈祷的形式 
一、 格里高尔的类耶稣形象
二、上帝的拟人化形象 
三、宗教形象的变异与宗教思想的形成 
四、当代打工文学中的神秘书写
第四章 数字的宗教话语 
一、“三”与圣经的属灵含义
二、“四”与旷野的旅程 
三、“五”与摩西十戒
第五章 感觉的世界 
一、以感官的眼睛寻找
二、以精神的耳朵倾听 
三、嗅觉与味觉的变异
四、触觉经验的表达
五、感觉的联想
第六章 叙事的魅力 
一、内部视角的经验传递
二、叙述者的隐匿与掌控
三、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
四、贴近内心主观世界的句型结构
五、格里高尔为什么高兴
第七章 现代小说的时间建构 
一、神圣时间与世俗时间
二、循环时间与线性时间
三、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
第八章 在这最不幸时代的严冬里. 
一、《变形记》的季节轮回
二、尼采的永恒循环 
三、里尔克《杜依诺哀歌》的代序循环
第九章 空间的多重隐喻 
一、一个男人的住所是他本人的延伸 
二、墙的悲喜剧 
三、门锁与钥匙的隐秘结构 
四、窗外的世界
第十章 黑暗与光的原型分析 
一、《变形记》的黑暗意识 
二、里尔克诗歌的黑暗本源
三、当代打工诗歌中的黑暗意象
第十一章 动物的象征体系 
一、大甲虫和它的谱系 
二、 大甲虫的先驱者
三、大甲虫的中国后裔
第十二章 眺望命运的肺 
一、身体的症候 
二、治疗与拯救 
三、当代打工文学中的尘肺书写
第十三章 手的暗语 
一、格里高尔的手和胳膊哪里去了
二、卡夫卡对手的凝视
三、当代打工文学中的手伤之痛
第十四章 失语者的呼声
第十五章 规训与反抗
第十六章 家庭伦理的惊人画卷
附录 变形记(李文俊译)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