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不论是作为个体还是共同体,权利和责任仅限于人类。人类有权利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尽管人类或许善意地对待或尊重其他物种,节约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但这并非人类所负有的责任或义务。人本主义包括两大组成部分: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
1)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否认个人权利之外的其他权利,对经济和社会行为的评价是依据其是否尊重个人权利为准则,认为个人权利不可侵犯。自由主义的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由主义认为权利是作为个体的人所固有的,个人权利不可侵犯,共同体或社会权利的概念并没有意义。它主张通过个人行为来追求个人福利。为了确保作为个体的自由和权利受到尊重并得以持续,自由主义主张程序、步骤和机制的首要性。
第二,自由主义完全反对基于后果或结果的公正概念,结果本身在道德上不可能是好的或是坏的。这种道德哲学极大地限制了政府可以合法行事的领域。例如,在人们之间或者是在政府之问,强制要求代际之间的征税再分配政策是不公正的,除非每个受影响的人都赞同该政策。
第三,自由主义认为,政府行为应当被限制在维持支撑自由契约和自由交易所要求的制度上。这种观点得到了有限政府职责和反对政府干预的学者们的认同。
然而,由于自由主义十分注重个体权利和义务,政府在处理非正当获取物方面,面临着如何权衡、选择可行的措施和途径的问题:一是政府应该如何对待非正当持有;二是应当如何处置自由使用或公共财产资源;三是如何区分外部影响和公共物品与正当获得物的概念及联系。
显然,按照自由主义伦理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个人福利的追求,必然会导致形成忽视自然规律和毫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伦理行为,势必会造成巨大的自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是一种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哲学。行为后果或结果决定了该行为的道德价值,这与自由主义根本不同。功利主义强调个人如何获得愉悦或欢乐,注重个人效用与社会福利之间的联系。功利主义有许多变体,主张对结果的评价只依照其对社会利益的贡献程度。对于个人的利益或福利,功利主义认为按照构成个人利益的标准,个人利益或福利的原则在人们之间或是在时问上是可比较的。功利主义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功利主义认同社会福利是所有相关者效用的某种函数。但只有个人效用是可比较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希望对社会福利进行代际测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一种总和的测度。大多数经济学家是从效用只是人类的效用这一前提出发,但效用并不只为人类所专有。
第二,效用是指个人获得的愉悦或快乐,社会利益(社会福利)是个人效用的某种总和。行为应当投入到使所有个人产出最大利益的活动。后来的功利主义者认为友谊、知识、勇气和美丽等事物也具有内在价值,并因此而影响个人效用和社会利益。
第三,社会福利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效用函数,也就是说,社会福利是全社会个体成员效用的加权之和。
以效用最大化为基础来判断行为的功利主义,即使在道德上是正当的,但由于人类效用可能有赖于其他物种的生存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即使只把人类效用视为社会利益的唯一组成要素,其他生物的生存状况也将体现在人类效用函数之中。因此,功利主义不应注重!‘经济人”的行为准则,而应将“社会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规范。
2.自然主义
与个人主义不同,自然主义伦理否认人类的这种首要性或专有性。在这种伦理架构中,价值不是源自人类,它没有人类的心理基础,也不是专属于人类。更确切地说,它只有考虑到某种自然系统,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成分,才能对权利加以定义。自然主义的出现表明大多数经济学家所采纳的典型的人本主义哲学并非无可挑剔,道德基础大多归于自然主义伦理观,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传统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发现他们难以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取得一致。
工业革命以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规模较小,仅维持在自然资源承载力范围之内。进人工业革命以后,工业化的发展扩大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规模。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主要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接近自然资源供给的极限。资源危机和越来越多的生态事件的爆发,使得资源环境约束成为威胁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人类开始反思人本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局限性,这种背景下,自然主义的思想得到了绝大多数学者们的认同。理论和实践领域,决策者们和学者们提出并发展了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文明等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可持续与和谐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并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重要发展战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