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自我的兴起:龚自珍思想的哲学阐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525740
  • 作      者:
    吴晓番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吴晓番,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师从高瑞泉。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曾在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美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思想与文化》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论题涉及乾嘉伦理学、明清哲学、中国现代哲学等。另有译作数篇。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金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龚自珍是近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是传统学术思想转型的重要推手,亦是新思想的萌蘖标志。在他身上既有传统的因袭,又有时代的创造。《河海大学社科青年文库·现代自我的兴起:龚自珍思想的哲学阐释》以龚自珍的自我观为中心,全面地考察了龚自珍的哲学思想,旨在克服现有研究的零碎,按照问题的逻辑进展来重建龚自珍的哲学。
  古典时代向现代转变的重要标志是自我观的转变,古典时代的自我观是整体论的,现代自我观则是分化的。自我意识的挺立是进入现代的主要标志之一。现代中国人的自我观,无疑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先验的,它也经历过诞生、形成和固定的过程。从哲学上看,龚自珍是推动古典自我观向现代自我观转变的重要人物,因此,对其思想的系统研究,对于理解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以及理解我们自身,无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龚自珍是中华帝国晚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深处乾嘉诸老凋谢和嘉道学术转型之间,是传统学术思想转型的重要推手,亦是新思想的萌蘖标志。在他身上既有传统的因袭,又有时代的创造。《河海大学社科青年文库·现代自我的兴起:龚自珍思想的哲学阐释》以龚自珍的自我观为中心,全面地考察了龚自珍的哲学思想,旨在克服现有研究的零碎,按照问题的逻辑进展来重建龚自珍的哲学。
展开
精彩书摘
  《河海大学社科青年文库·现代自我的兴起:龚自珍思想的哲学阐释》:
  龚自珍虽然主张个人的独立,把自我提升至本体论的地位,主张人皆有私,但是在他那里没有出现西方现代哲学中那种“孤零零的自我”,即原子式的个人。原子式的个人由于有各自的独立性,彼此不通声气,甚至可能发展到萨特所说的“他人即地狱”的境况。在承认个人独立自主性的同时,龚自珍认为要给予他人以同样的地位,而且自我与他人的存在是交相呼应的。“相应于每人个性的发展,每人也变得对于自己更有价值,因而对于他人也能更有价值。他自己的存在上有了更大程度的生命的充实;而当单位中有了更多的生命时,由单位组成的群体自然也有了更多的生命。”①在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时,龚自珍首先主张个人的独立,即所谓“一而七”,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有着独立的个性和思想,彼此之间都有着自由的人格,彼此相交,互相尊重。其次,他主张自我与他人是互相关联的,即所谓“七而一”,自我与他人之间不是对峙、敌视、隔绝的关系,而是“既有区别又保持一致”的关系,或者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其次,关于个人与家族的关系,龚自珍有奇文一篇,日《庐之推》,借用庄子寓言,对儒家的孝道大加批判。历史上对于孝道的批评,大致有两种批评理由和意见。与儒家同时期的墨子,从功利的角度批评儒家的孝道,认为重丧礼耗费甚巨,不利于生产。魏晋之时的名士如孔融,也对孝道提出了深刻批评,不过他对孝道的批评在当时是有政治意图的。儒家的孝,按照《论语》,大概有三层意思,第一是“能养”,即子女应对父母长辈尽孝之心和供养之力。二是“无违”,亦即子女晚辈应对父母长辈所代表的权威和家族传统表示尊重与服从,并使传统延续下去,发扬光大。三是“施于有政”,即把家庭、家庭内部施行的孝道,推广到其他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领域,从而达至儒家君子的理想人格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社会政治理想。其第一层含义在今天仍有其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因为道德义务(moralduty)乃是人的存在论事实所决定的。①第二、三层意义,正是戴震、龚自珍等思想家所反对的,也是后来儒家孝道大受现代思想家质疑之处。龚自珍对于孝道的批评很有现代意识。他提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的观点,值得我们注意。首先,他认为丧亲之哀,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所以大办丧礼是没有必要的。马克斯·舍勒对于“同情”现象的现象学分析,也表明了对于情感的独特领会无法与他人“共同”,个体才是情感的最终承受者,“同情”具有某种虚假性。龚自珍用情感的不可让渡性表达了情感的独一无二性,他认为情感只有个体方能承担,这无疑是个体意识的一种深层体现。
  其次,龚自珍认为,儒家的孝道容易使得“自我”丧失。个人要尊重和服从父母长辈的权威,也就是说,个人没有自主能力,万事的责任皆可推脱至父母身上。无论生前抑或死后,作为独立存在的自我以及自我的后代皆被隐没在祖先的光环之下。“如是则必没吾躬,及吾子孙矣。”这又一次表明了龚自珍对自我的自作主宰的意识的凸显。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龚自珍思想研究综述
二、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目标
三、龚自珍哲学思想主旨及其逻辑展开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自我”
一、研究“自我”的四条进路
二、两种不同质的“自我”
三、作为前哲学概念的“自我”
四、作为部分而存在的“自我”
五、古代自我观的转型

第二章 龚自珍的自我观
一、作为主体的自我
二、实践中的自我
三、感性自我
四、作为个性的自我
五、龚自珍自我观的后果与困境

第三章 “以制作自为统”
一、从三代到当代
二、王道必有阴谋
三、天命与君命
四、大伪明于天下
五、政治理性主义

第四章 历史意识
一、历史意识的兴起
二、从经学到史学
三、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四、历史的自主性

第五章 自我与道德
一、乾嘉新道德
二、道德与人性
三、自我与道德
结语

附录一 从经学到史学
附录二 乾嘉新道德
附录三 清代思想中的“人禽之辨”
附录四 乾嘉思想的伦理新向度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