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声
汽车喇叭声
一个城市住久了,就会发现有不少相矛盾的事情。你看,广州的工地多,泥头车多,尘土飞扬的场面也多,机器轰鸣,令人情绪十分不正常。这就像天天在养鸡场旁放鞭炮,母鸡连鸡蛋也不会生了。母鸡都如此,人也必然受影响。
但有一件奇怪的事,广州市的汽车禁鸣,是国内开创此举较早的,也是相当成功的。在广州市开车,车水马龙,前呼后继,高峰期如潮水般的流动。但是,几乎没什么人按喇叭,没什么人遇不顺当的事就一巴掌按响按钮,让喇叭“哇哇”作响。更没有众人遇着某件事,一齐发泄按喇叭,搞得满城人心惶恐。有时,看到前面有一辆出租车,左冲右突,喇叭声响不断,就判断这一定是外省来粤打工的司机。凑过去一看,哈,八九不离十。老广州司机,是不轻易发出吵杂声的。
钩 机
一看那些“舌尖上的中国”之类报道,内心十分纠结,常常说我们的菜如何有特色,如何引领潮流,如何艰苦探索,又如何成为顶尖的、美味的、世上罕有的菜式。总之,你会认为智慧无穷、能力无尽、创新无阻。
但住家不远处的谭村的拆房钩机正“轰隆轰隆、机机拱拱”一片嘈杂刺耳。我想,我们的智慧怎么都用在了食物上呢?可惜连一台小钩机的响声都控制不了,连消音器都不懂装上去。于是烦人、扰人的声音响彻大地。
有时,我们是聪明人。有时,我们并不聪明。
自行车可以载多少人呢
多年以前,自行车是每一座大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从自行车的牌子上,可以观察推测出自行车主人的背景材料。例如:你家里拥有几辆凤凰牌自行车,就透露一些基本情况,说明这家人的家境宽裕,门路很广。因为那时候“凤凰”牌自行车是抢手货,不少地方是凭票供应的。有的家庭没有“凤凰”牌自行车,却有“永久”牌的自行车,那也是很厉害的,因为“永久”牌也极难搞到手的。至于家里有我省生产的“红棉”牌自行车,那也是生活属于中等,属小康了。稍微生活紧张点的家庭,是买不起自行车的,当年的自行车,就像后来的摩托车、小汽车、商务车一样是高档消费品。
那时候年轻人喜欢自行车,竟变成恋爱中一个重要条件,例如,要求男方家里有“三转一响”,三转就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加收音机。等于今天有房子、有车子一样的要求。年轻人谈恋爱,后座坐上年青的女朋友,穿一件“的确凉”上衣,衣兜上放一包“大前门”香烟,脚穿白袜子,一双皮鞋,算是那时候品味高的表现了。
自行车能载多少人?可载女朋友,生小孩后载小朋友上学、放学,偶尔同事有事要办,载同事去办事,据我目击,一般自行车,载两个人算是比较紧的了,后尾架载一个人显得从容些。我们常常想,一辆自行车如果载五六个人怎么办?如果载上七八个人怎么办?答案是:除了杂技的专业表演,一般人都没这承载能力。
那么,一座城市可以承载多少人呢?自行车承载的人多了,会摇摇晃晃,弯来拐去,城市超编了会不会如此呢?科学发展观是一句理论性、实践性很强、很紧迫的话,真正了解内涵并不容易。有的地方拼命发展城市,大量的流动人口,大量外来人口,文化的冲突、治安的冲突、就业的冲突、教育的冲突、小贩与城管的冲突,接踵而至。这不由让我们想起:自行车可以载多少人这个话题。从而更联想到,我们每一座城市,适宜的居住人口多少才合适呢?这是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近期、中期、远期的解答方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