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书来话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962187
  • 作      者:
    徐雁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徐雁,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
展开
内容介绍
  《全民阅读书香丛书:书来话多》系作者藉其雁斋所收藏的作家、学者签名本,对孙犁、姜德明、涂宗涛、朱永新、张建智、吴定安、范风书等人的旧书新著加以多元化的品评,共分“人文的底蕴”“书香的魅力”“渐行渐远的故事”“读读孙犁,看看姜德明书话”“前言与后语”五辑,向读者彰显了淡泊明志、知书识礼的乐趣。
展开
精彩书摘
  “以古今大块为述作,与天地清气相娱游”,是位于南京东郊的灵谷寺中的一副联语,它恰如其分地揭示了钟山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山的时空内涵。虽然曾经龙盘凤舞却又终成“六朝废都”的南京城,不失为中国封建史上失败政治的典型,但“失败乃成功之母”,它却一直默默地警示着来者要时刻警惕披着时尚外衣的历史剧的重演。
  自从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灵安钟山之后,以“民族、民权、民生”为诉求的“中国梦”,又为这座名山赋予了“天地正气”的时代内涵。
  因此,四时更替、常读常新的钟山,总是让中外文人墨客如潮而来,题咏而去。精装一大本,共574页的《钟山诗文集》(东南大学出社2012年),首次集中搜集并展示了历代文人学士咏怀钟山的诗文作品,成为当代南京地方文献丛林中一部不可多得的“名山艺文志”。
  钟山古名“金陵山”“圣游山”,位于宁镇山脉西端,横亘于南京城东,有峰三座,蜿蜒起伏,翩若游龙。
  后因东吴大帝孙权安葬于钟山南麓后,为避其祖父孙钟名讳,故易名为“蒋山”而有“蒋陵”“吴皇陵”“孙陵”的别称,成为南京地区六朝陵墓之首。因山体地质构成中的紫色页岩层,在阳光映射下耀如紫金,因而又被称为“紫金山”。“佛诞斯辰霁晓天,瑜伽声动袅炉烟。”在六朝时,山林中寺庙众多,历经岁月的沧桑,可惜如今只仅存灵谷寺一处。
  龙蟠钟阜、毓秀金陵的钟山,虽在历史上曾有甘熙(1798—1852年)的《灵谷寺志》、王焕镳(1900一1982年)的《明孝陵志》、傅焕光(1892—1972年)的《总理陵园小志》等问世,但长期以来还是欠缺一部全景式集大成地揭示钟山历史人文内涵的《钟山志》。于是在2005年,钟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现任南京钟山文化研究会长王鹏善先生即发愿编纂该志。经金陵地方文献专家吴小铁先生等广采博征有关的古代史籍、史志及近现代报章杂志,终于蔚成大观,并独立为《钟山志》续篇之《钟山诗文集》问世。
  据《钟山诗文集》编者的搜集和统计,自六朝至现代的l’700余年间,先后有700余人写下了歌咏钟山的文史作品。如今一编在手,由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国文化、佛教文化、山水城林文化、生态休闲文化总合酿就的钟山文化,其丰厚性已然不言而喻。
  王鹏善先生在序言中说本书的价值,一日“存史”:“辑录前人诗文,一仍其旧,可真实反映历史上各个时代有关钟山的政治、经济、军事及重大事件、文物名胜、民情风貌等社会历史现象乃至天文、地理、生物等自然现象,是最为宝贵的第一手材料。许多诗文作者,时代久远,其不显,作品散失,此集所存,吉光片羽,弥足珍贵。”二日“提升”:“此集诗文作者,或居处金陵如王安石,或侨寓钟山如顾炎武,更多的是登山临水,惊鸿一瞥,以生花妙笔,状山河之盛,此乃对钟山文化最好最美的诠释。我们今天汇集群贤诗文,实为提升弘扬钟山乃至古都南京文化品位计,不仅发思古之幽情而已!”三日“继承”。他认为,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极“左”思潮盛行之时,“中国传统文化曾面临断代危机,当前市场经济大潮又使人们无暇顾及传统文化”,如今“要使南京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地,文化创作生产高地,文化产业集聚高地,文化人才荟萃高地,文化遗产传承高地和文化创新引领高地,《钟山诗文集》的出,便是为实现此目标迈出的坚实一步,更是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留下了历史的脚印!”《钟山诗文集》卷首有“凡例”11款,把本书的编录标准,如诗词作者的断代,生年顺序,作品出处,内容中的异体或错别字,诗词原注的史料价值等,条分缕析地予以说明,足见编者的学风的仔细和严谨。
  本书正文部分为含有谢灵运、沈约、王昌龄、李白、白居易、元稹、杜牧、温庭筠、李煜、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白朴、朱元璋、方孝孺、文征明、汤显祖、顾炎武、纳兰性德、林纾、康有为、于右任、鲁迅、叶恭绰、柳亚子、胡小石、毛泽东、叶圣陶、张恨水、林散之等诗、词、联语的古韵文集和古散文集两大块。如按年代分,以明、清两代留存的诗词作品为最多(各有200余人的作品被收录);其次为宋代和民国时代。
  编者对有关诗词的注解,很具可读性。如清代学者钱大昕《过明孝陵》诗中有这样一句:“初承龙凤号,终应富家谣。”此处“富家谣”是有典故的,诗后注释道:元末谣云“富家莫起楼,贫家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
  ……
展开
目录
人文的底蕴
“白门秋柳秦淮梦”:黄裳的《金陵五记》
“古今人文萃一编”:王鹏善主编的《钟山诗文集》
“耕读孝义传家久”:
《湖南历代文化世家·湘乡曾氏卷》
“临川才子金溪书”:吴定安的《芗草集》
“江淮本是书香地”:
刘尚恒、郑玲的《安徽藏书家传略》
“苹楼万卷情独锺”:涂宗涛的《苹楼藏书琐谈》
从端居室到小莽苍苍斋:
范凤书的《中国著名藏书家与藏书楼》
曾经灿烂的“中国梦”:
刘东主编的《中华文明读本》

书香的魅力
“敲罢了三声晚钟”:张建智的《绝诗话》
“旧家燕子傍谁飞”:薛冰的《旧家燕子》
“在隐秘的花园里”:韦泱的《旧书的底蕴》
“窗头明月枕边书”:桑农的《随遇而读》
“书自香我何须花”:朱永新的《书香,也醉人》
“以书会友叙书香”:翁长松的书人书事随笔集

渐行渐远的故事
“志士文豪合一身”:张夷的《陈去病诗注析》
回忆“青涩年华”:阿滢主编的《我的中学时代》
“奋斗的生命才是美丽的”:勇于“造命”的陈衡哲
“心香一炷笔墨开”:《郑泽堰——民国县长郑献徵传奇》
“一蓑烟雨任平生”:萧乾的口述自传《风雨平生》
“走在自己的人生道上”:亮轩回忆录《飘零一家》
瞬间与永恒:阮义忠的摄影随笔集《失落的优雅》
熏陶与受教:张曼菱忆父录《中国布衣》
“隐忧”:陈思和回忆录《1966—1970:暗淡岁月》
“安心是药更无方”:
肖峋回忆录《革命·运动·法制》
读读孙犁.看看姜德明书话
“梦中每迷还乡路”:孙犁的《乡里旧闻》
半世三代一工程:百花文艺出社补订新《孙犁文集》
“敬惜字纸津京书”:《孙犁书札——致姜德明》
“白洋淀紫苇之魅”:《韩映山文集》
一部“新文学简史”:姜德明书话的开笔诸集
梦寐中的旧书摊:姜德明的“三梦二话”
半世纪的书林笔耕:姜德明的“书话三叶”
半个“藏书家”:想起了姜德明的“淘书告诫”
所谓“旧文艺”:姜德明读写之路的深刻启示
前言与后语
《被湮没的篇章》序
《风情民国老期刊》序
《桐溪书声——(梧桐影)文选》序
“书爱众香薰”:《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前言
“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