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演义:反腐肃贪历史小说》:
宗旨既明,言归正传。话说笔者要推出的这位县令,姓董名宣字少平,西汉末年,出生在河南陈留大董村一殷实的耕读之家。那董宣长到十五六岁时,已是身高八尺,肩宽腰细,鼻如悬胆,目若朗星。其父见儿子一表人才,又博闻强记,便将其送往长安求学,期望将来谋个一官半职,也好光耀门第。董宣进入长安太学,苦读四书五经,五年后,已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那时,国家还无科举制度。选拔官吏,靠的是各级官员推荐。董宣学成归来,便有官员推荐他到陈留县任职。谁知董宣并无兴趣,竟一口回绝。这是为何?却原来,当时的汉室江山已被王莽篡夺,建立了新朝。那王莽本是大奸之徒,篡位之后,又沽名钓誉。搞什么托古改制,弄得朝纲大乱,贿赂公行,百姓流离,民怨沸腾。董宣本是刚正之士,见吏治腐败,国势目衰,无意为官。便回乡躬耕。闲暇时节,或教授族中子弟读书,或习练剑术。因他知书达理,常帮邻里调解纠纷,又因其性情刚直,遇到不平之事,常挺身而出,不惧官府,不避豪强,因而甚受乡邻敬重。待到汉光武帝刘秀起兵讨莽,平定天下,光复汉室,选拔贤才,董宣被大司空宋弘闻知,举荐为安丘县令。董宣早知刘秀赫赫大名,又见朝廷颁布的法令能拨乱反正,以民为本,深感刘秀是一代明君,又想到中兴汉室正需人才,也就走马上任去了。
那董宣上任之时,年方二十八岁,血气方刚,不谙官场,不媚上司,不跑不断,只知公事公办。上任伊始,便将县衙中那些户曹、尉曹、法曹、仓曹、水曹、金曹等一千属员,一一找来问话,测验学问。又到乡下明察暗访,倾听百姓们对这一千衙吏的评说。一番考察下来,董宣心中有了底数,同时也发现了个大tt猫腻”:县衙中有十名属员,名字在编制之内,却不见人来上班。董宣想问个究竟,谁知众人皆支支吾吾,闪烁其词。董宣恼怒。便将尉曹水丘参叫来问话。那水丘参虽说只有二十三岁,却已在安丘县衙供职三年。其人武艺高强,一口八卦追风夺魂刀,少有人敌,又为人正直,办案公道,百姓口碑甚好。董宣经过考察,对他甚为满意。当下,董宣指着这十人名单问道:“这帮人等。白拿俸禄,却不来公千,是何缘由?”水丘参答道:“这帮人等,有的是朝中高官的亲戚,有的是青州府官员的熟人,有的是本县豪强大户的子弟。说起来都是些胸无点墨、游手好闲之辈。前任县令大人为讨好上司,联结豪强,便用了这个法子,为的就是让他们吃些空饷。”董宣怒道:“当今建武皇帝光复汉室。正需励精图治,怎容得这般勾当?你明日将他等统统带来,本县自有理会。”翌日,水丘参便将那十名吃空饷的吏员带到了董宣面前。董宣细瞅这帮人等,有的油头粉面,衣着光鲜;有的满身泥土,呆头杲脑,咋看都不像县衙吏员。董宣一一询问他等所负何责。任内所做何事,皆是一问三不知。更有一名田曹李某,董宣问他县内良田多少,荒地几何,这李某张口只是“呜呜呀呀”.却说不出一句完整话语,分明是白痴一个。董宣见状,哭笑不得。当下对这十人宣布道:“本县不养闲人,你等吏职,一律注销!”立将十人遣散回家。水丘参见这些人灰溜溜地走了,便对董宣道:“别人可以注销,唯独那个田曹李某,有些麻烦。”董宣道:“却是为何?”水丘参道:“大人有所不知,这李某虽说是痴呆之人,却是青州刺史庞政的内侄。那庞政可不是什么省油灯,若是惹恼了他,安丘县怕是不得安宁哩。”董宣正色道:“水丘参说哪里话来!我等食君之禄,就须忠君之事。若是各级衙门都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蝇营狗苟,岂不是又退回了王莽新朝?如此,汉室大业如何复兴?”水丘参不语。董宣直言道:“本县生性最不喜攀龙附凤,最不齿结交豪强,最不懂官场周旋。将来升降沉浮,殊难预料。我看你人才难得,如若跟随本县。对你的前程恐有妨碍。不如另谋高就为是。”这一番话,直讲得水丘参热血上涌,不觉跪地动容道:“水丘愚直,亦不谙官场猫腻,今得遇大人,犹如拨云见日。今后唯愿追随大人,肝脑涂地,在所不辞!”董宣忙扶起水丘参,也动容道:“当今圣上英明,正下大力气拨乱反正。我等为国效力,正当其时!”翌日,那十名吃空饷的,便被一律注销了吏职。董宣本来心地磊落,当下又将此事行文,上报青州府。
且说青州剌史庞政,原本是汉朝官吏。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他便依附王莽,被封为青州刺史。刘秀讨莽大军一到,庞政见大势已去,即刻易帜归降,摇身一变,又成了汉朝的封疆大吏。青州下辖二十三县,地广人稠,物产丰富,油水不小。庞政很快就和一帮贪官污吏、豪强大户沆瀣一气,同流合污。又收受贿赂,卖官鬻爵。今见董宣不跑不送,如此另类,自然心中不悦。但董宣行事奉公,并无差池,他亦不便随意扣押董宣的行文,只好照准。
董宣见庞政并未干预,也就未将此事放在心上,照常办公。
一日,董宣正在衙内批阅案卷,有文书送来青州公文一封。上写本月十五日为青州刺史大人五十岁寿辰,奉刺史命,各县均不得送礼,云云。董宣看罢,冷笑道:“这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遂将水丘参叫来,询问其详。水丘参道:“大人有所不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