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饶之海》四部曲,是三岛由纪夫生前最后写作的作品,包括《春雪》(1965)、《奔马》(1967)、《晓寺》(1968)和《天人五衰》(1970)。这部作品规模宏大,时间跨度久远,从大正初年(1912)到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约六十年间,几乎涉及这个时期内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是一部全景式的巨著。这部被日本人称作“大河小说”的作品,对人生中的根本问题一一加以拷问,诸如生存、爱恋、战争、死亡和佛缘等,最后演绎出“世事皆幻象,人生即虚无”这样一个主题。《晓寺》是《丰饶之海》四部曲的第三部,于一九六八年九月至一九七○年四月连载于《新潮》杂志,七月出版成集。如果说《丰饶之海》是按照古典诗文“承上转合”的构想组织全卷,那么《晓寺》正好位于“转”的阶段。首先,人物活动的舞台不再局限于日本,作品第一部分,情节的推演和展开挪到了泰国的曼谷,还有印度,然后再回到日本。还有,在第一卷和第二卷作为配角或旁观者的本多转为主角,一切事件都在围绕他而形成、发展并走向终结。在第一卷中死去的月光公主,作为第二卷的主角勋的转生,在本卷中浮现,并上升为光彩照人的主要人物了。《晓寺》遵循“轮回转生”一路写下来,作者依然不时为我们创造着神秘莫测的环境,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又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令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说起来,贝纳勒斯这座城镇,神圣至极,同时又污秽至极。阳光只能照射到房檐,细细小巷两侧,是一排排油炸果子和点心店、占星之家以及米粮店等店铺,充盈着恶臭、阴湿和疾病。穿过这里,来到临河一座铺着石板的广场,自全国各地前来朝拜的一群麻风病人,这里一团,那里已堆,簇拥在广场两旁。他们一边等死,一边行乞。众多的鸽子。午后五时灼热的天空。乞丐面前的洋铁罐里,贴底儿只有几枚铜板。一个麻风病患者,一只眼睛红肿溃烂,向前举着失去指头的手,犹如经过整枝的桑树,伸向黄昏的天空。
这里聚集着各种各样的残疾人,侏儒又蹦又跳。肉体缺乏共通的符号,犹如未能解读的古代的文字排列着。那不是来自腐败与堕落,而是扭曲、歪斜形状的本身。从那里依然以肉的鲜活与温热,喷涌出可厌的神圣的意味儿。血与脓,通过无数苍蝇,似花粉般运往四方。肥硕的蝇体,闪耀着光亮的金绿。
沿河向下游走去的道路右侧,张起了绘有圣纹的色彩艳丽的帐篷,人们在聆听和尚讲经,旁边堆满白布缠裹的尸体。
一切都浮游不定。众多的最赤裸、最丑陋的人的肉体的实像,连同那些粪便及其恶臭、病菌还有尸毒,一起曝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犹如平素现实里蒸发的水汽,在空中飘浮。贝纳勒斯。这是一张丑恶到华丽程度的绒毯。一千五百座寺院中,有通过朱红廊柱上各种性交体位的黑檀浮雕表达爱的寺院;有终日扯着嗓子高声读经而等死的寡妇之家;有居民、来访者、濒死的人、已经死了的人、疮疥满身的儿童,以及叼着母亲乳头的垂死的婴儿……一张由这些寺院和人员组成,夜以继日、嘻嘻相欢,张挂于天空的喧闹的绒毯。
广场向河流方向倾斜,行人自然被引向最重要的“达萨斯瓦梅朵河坛”。传说那里是创造神梵天(Brahma)献出十匹马作为牺牲的场所。
这条水量丰沛、泱泱不息的黄土色的河流就是恒河!在加尔各答,虔敬的人们盛在小铜壶里,为信徒的额头和生贽少许洒上几滴的圣水,如今就满满荡荡地储蕴在眼前的大河里。这是神圣而难以置信的宴飨!
怪不得病人、健康的人、残疾人以及濒死者,个个都充满黄金般的喜悦。怪不得蝇蛆也因无限喜悦而肥壮,印度人特有的严肃以及可谓“意得志满”的表情里,充盈着几乎看不出丝毫无情的虔敬。如何才能将自己的理智,融入这酷烈的夕阳、这恶臭、这细微的瘴气般的河风之中呢?本多对此产生怀疑。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祈祷的唱和声、钟磬声、乞讨声以及病人的呻吟声。黄昏的空气仿佛是这些声音致密地编织成的一枚燠热的毛织物,本多怀疑自己的身子是否也埋没于其中了呢?本多害怕自己的理智,一如独自藏在怀里的匕首,会随时戳破这枚完整的织物。
这部作品通达西洋古典之骨脉,也是空前未有的深刻的日本式作品。日语文体之精美达于ji致,三岛君绚烂的才能,在这部作品中几乎纯粹升华到一种危险的激情。这部新的抒写命运的典范之作,将*越国家、时代和评价而永生。
—— 川端康成
自《源氏物语》以来日本小说的名作。 —— 川端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