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
预防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辨证施治,严格掌握适应证如清开灵注射液具阴寒药性,用于表证有遏制阳气之弊,故表证患者,无论表寒、表热或表里同病,均不能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又如双黄连药性寒凉,受凉后发热咳嗽或虚寒腹泻用双黄连静滴,也属错用。
(2)用药前注意询问过敏史过敏反应占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2/3之多,因此过敏反应的预防就显得尤其重要。用药前一定要仔细询问患者变态反应史。对于过敏性体质者,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高,应避免使用中药注射剂;曾有对某种中药注射剂中的成分过敏者,不宜使用含有此种成分的中药注射剂。尤其是花粉类物质过敏者,应避免使用由花类提取的注射液,如红花注射液等。
(3)需谨慎特殊群体用药尽量避免将中药注射剂用于老年人、体弱者、儿童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用药,必须谨慎用药,并密切观察,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
(4)注意用药方法肌内注射与静脉用药的注射剂质量要求不同,不能将只能肌内注射的进行静脉给药。凡能口服的避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用药的不静脉用药。静滴时速度不宜过快,输液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控制滴速,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尤其是对小儿及老年体弱患者更应注意。序贯配伍使用时,在两种药物溶液转接过程中,接用一定量的隔离液或氯化钠注射液,将输液器中原药液冲洗净后,才进行更换。
(5)严格掌握剂量,不可超剂量使用。
(6)注意配伍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时,注意选用适宜的溶剂,以减少不溶性微粒;并且尽量单独给药,减少配伍用药,不宜与其他中药注射剂或西药混合后给药。如复方丹参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混合液内毒素、pH无显著性变化(P>0.05),不溶性微粒符合药典规定;与10%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微粒有倍增现象,不符合药典要求;与5%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后pH8.10,且颜色变化明显;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6h内含量有显著变化,不宜配伍[7]。
(7)注意药品质量尽量选用质量好的注射剂,一个疗程内尽量使用同一厂家的同一批号的产品。
(8)规范药液配制配液时在清洁条件(局部100级)下进行,输液时使用精密药液过滤器。这样可减少不溶性微粒产生的数量,截留药液中的微粒,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9)加强用药监护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尤其应加强首次使用患者和开始给药后30min内的观察。有的不良反应出现在连续用药半个多月以后,所以对较长时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
(10)提高注射液的质量包括规范和提高生产工艺、通过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建立中药注射剂的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标准等。
(11)注重医护人员与临床药师的合作通过医、护、药三方面沟通合作,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以促进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研究,加强上市后的药品再评价,建立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确保安全用药,更好地发挥传统医药作用。
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治疗
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停药,然后根据不良反应的情况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1)出现过敏反应后应停药,必要时可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异丙嗪、马来酸氯苯那敏、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
(2)出现过敏性休克时,立即给患者吸氧,并将肾上腺素0.5~lmg皮下或者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复多次使用,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血管活性药及扩容剂等。
(3)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刻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静脉给药等心肺复苏术。
(4)对中药注射剂引起的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皮疹及静脉炎,一般情况下可分别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①疼痛的处理:针刺样疼痛与静滴10%氯化钾所出现的疼痛相似,一般在调慢滴速后可以缓解。在调慢滴速后不能缓解者,可以一边静滴一边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痛处,基本可缓解。
②发热的处理:减慢滴速或停止静滴;给予抗过敏药物和退热药,如非那根(异丙嗪)25mg肌注,高热者给予柴胡注射液4ml肌注;物理降温,如冰敷头部、双腋窝,如经上述处理仍未能降温,可行酒精擦浴帮助降温;如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寒热往来的症状,应在恶寒时适当增加衣被,注意保暖,发热较甚时则不宜用冰敷、擦浴等物理降温法,可用发汗法帮助退热;患者多饮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为主,并辅以新鲜水果;中药汤剂宜温服,通过发汗以助退热。
③恶心、呕吐的处理:减慢滴速,注意观察,必要时停止输液;患者恶心欲吐又吐不出者,可用冬青油、驱风油等涂抹双太阳穴和人中穴,亦可嗅吸柠檬、橙子等水果的香味,以减轻恶心感;患者取半卧位,注意保持其衣物、床铺清洁,如有沾污及时更换;呕吐后应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以免诱发恶心呕吐;使用止吐药,如胃复安(甲氧氯普胺)10mg肌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