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手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2217783
  • 作      者:
    刘效栓,李喜香主编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效栓,甘肃省中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药师,执业药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和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现任甘肃省中医院药学部主任。《中药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长期从事中药学、临床药学等科研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手册》分总论、各论两部分介绍注射剂相关知识。总论包括中药注射剂发展概要,中药注射剂的特点、安全性、临床合理应用原则与规范、运输与储存;各论汇集了110种中药注射剂及34种中药来源的化学药品注射剂。每种中药注射剂按照处方组成、制备工艺、性状、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处方分析、药理毒理、临床应用、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贮藏等方面广泛收集有关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方便医生、药师及护士等医务工作查阅,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预防潜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
精彩书摘
  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
  预防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辨证施治,严格掌握适应证如清开灵注射液具阴寒药性,用于表证有遏制阳气之弊,故表证患者,无论表寒、表热或表里同病,均不能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又如双黄连药性寒凉,受凉后发热咳嗽或虚寒腹泻用双黄连静滴,也属错用。
  (2)用药前注意询问过敏史过敏反应占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2/3之多,因此过敏反应的预防就显得尤其重要。用药前一定要仔细询问患者变态反应史。对于过敏性体质者,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高,应避免使用中药注射剂;曾有对某种中药注射剂中的成分过敏者,不宜使用含有此种成分的中药注射剂。尤其是花粉类物质过敏者,应避免使用由花类提取的注射液,如红花注射液等。
  (3)需谨慎特殊群体用药尽量避免将中药注射剂用于老年人、体弱者、儿童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用药,必须谨慎用药,并密切观察,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
  (4)注意用药方法肌内注射与静脉用药的注射剂质量要求不同,不能将只能肌内注射的进行静脉给药。凡能口服的避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用药的不静脉用药。静滴时速度不宜过快,输液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控制滴速,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尤其是对小儿及老年体弱患者更应注意。序贯配伍使用时,在两种药物溶液转接过程中,接用一定量的隔离液或氯化钠注射液,将输液器中原药液冲洗净后,才进行更换。
  (5)严格掌握剂量,不可超剂量使用。
  (6)注意配伍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时,注意选用适宜的溶剂,以减少不溶性微粒;并且尽量单独给药,减少配伍用药,不宜与其他中药注射剂或西药混合后给药。如复方丹参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混合液内毒素、pH无显著性变化(P>0.05),不溶性微粒符合药典规定;与10%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微粒有倍增现象,不符合药典要求;与5%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后pH8.10,且颜色变化明显;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6h内含量有显著变化,不宜配伍[7]。
  (7)注意药品质量尽量选用质量好的注射剂,一个疗程内尽量使用同一厂家的同一批号的产品。
  (8)规范药液配制配液时在清洁条件(局部100级)下进行,输液时使用精密药液过滤器。这样可减少不溶性微粒产生的数量,截留药液中的微粒,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9)加强用药监护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尤其应加强首次使用患者和开始给药后30min内的观察。有的不良反应出现在连续用药半个多月以后,所以对较长时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
  (10)提高注射液的质量包括规范和提高生产工艺、通过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建立中药注射剂的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标准等。
  (11)注重医护人员与临床药师的合作通过医、护、药三方面沟通合作,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以促进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研究,加强上市后的药品再评价,建立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确保安全用药,更好地发挥传统医药作用。
  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治疗
  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停药,然后根据不良反应的情况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1)出现过敏反应后应停药,必要时可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异丙嗪、马来酸氯苯那敏、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
  (2)出现过敏性休克时,立即给患者吸氧,并将肾上腺素0.5~lmg皮下或者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复多次使用,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血管活性药及扩容剂等。
  (3)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刻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静脉给药等心肺复苏术。
  (4)对中药注射剂引起的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皮疹及静脉炎,一般情况下可分别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①疼痛的处理:针刺样疼痛与静滴10%氯化钾所出现的疼痛相似,一般在调慢滴速后可以缓解。在调慢滴速后不能缓解者,可以一边静滴一边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痛处,基本可缓解。
  ②发热的处理:减慢滴速或停止静滴;给予抗过敏药物和退热药,如非那根(异丙嗪)25mg肌注,高热者给予柴胡注射液4ml肌注;物理降温,如冰敷头部、双腋窝,如经上述处理仍未能降温,可行酒精擦浴帮助降温;如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寒热往来的症状,应在恶寒时适当增加衣被,注意保暖,发热较甚时则不宜用冰敷、擦浴等物理降温法,可用发汗法帮助退热;患者多饮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为主,并辅以新鲜水果;中药汤剂宜温服,通过发汗以助退热。
  ③恶心、呕吐的处理:减慢滴速,注意观察,必要时停止输液;患者恶心欲吐又吐不出者,可用冬青油、驱风油等涂抹双太阳穴和人中穴,亦可嗅吸柠檬、橙子等水果的香味,以减轻恶心感;患者取半卧位,注意保持其衣物、床铺清洁,如有沾污及时更换;呕吐后应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以免诱发恶心呕吐;使用止吐药,如胃复安(甲氧氯普胺)10mg肌注。
  ……
展开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中药注射剂发展概要(刘效栓)
第一节 中药药剂发展概要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药注射剂的特点、分类与应用(黄清杰)
第一节 中药注射剂的特点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的分类
第三节 中药注射剂的给药途径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李喜香)
第一节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事件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机制
第三节 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第四节 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诊断与防治
第六节 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与安全性
第七节 中药注射剂再评价的内容、必要性与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原则与规范(李莉)
第一节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规范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中药注射剂的运输与储存(刘军刚)
第一节 中药注射剂稳定性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的运输管理
第三节 中药注射剂的储存管理
参考文献
各论

第六章 补益类(李喜香)
薄芝菌注射液
补骨脂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
参芪扶正注射液
刺五加注射液
骨痨敌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
注射用黄芪多糖
鹿茸精注射液
人参糖肽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
猪苓多糖注射液

第七章 活血类(刘军刚)
丹参注射液
注射用丹参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丹红注射液
香丹注射液
丹香冠心注射液
冠心宁注射液
灯盏花素注射液
注射用灯盏花素
灯盏花素葡萄糖注射液
灯盏细辛注射液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红花注射液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
苦碟子注射液
脉络宁注射液
毛冬青注射液
舒血宁注射液
银杏内酯注射液
疏血通注射液
血塞通注射液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心脉隆注射液

第八章 祛风湿类(刘效栓)
当归寄生注射液
丁公藤注射液
复方风湿宁注射液
红茴香注射液
黄瑞香注射液
鸡矢藤注射液
健骨注射液
夏天无注射液
雪莲注射液
雪上一枝蒿总碱注射液
野木瓜注射液
伊痛舒注射液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

第九章 抗肿瘤类(赵森)
康艾注射液
康莱特注射液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消癌平注射液
香菇多糖注射液
艾迪注射液
华蟾素注射液
蟾酥注射液
复方苦参注射液
乳腺康注射液

第十章 清热类(黄清杰)
白花蛇舌草注射液
板蓝根注射液
柴胡注射液
穿心莲注射液
莲必治注射液
喜炎平注射液
胆木注射液
复方半边莲注射液
复方大青叶注射液
复方蒲公英注射液
肝炎灵注射液
黄藤素注射液
抗腮腺炎注射液
苦黄注射液
苦木注射液
羚羊角注射液
清肝注射液
清开灵注射液
清热解毒注射液
热毒宁注射液
热可平注射液
射干抗病毒注射液
舒肝宁注射液
双黄连注射液
痰热清注射液
醒脑静注射液
岩黄连注射液
野菊花注射液
茵栀黄注射液
银黄注射液
鱼金注射液
鱼腥草注射液
肿节风注射液

第十一章 其他类(赵森)
川参通注射液
喘可治注射液
地龙注射液
矾藤痔注射液
复方当归注射液
复方蛤青注射液
复方麝香注射液
瓜蒌皮注射液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
芍倍注射液
肾康注射液
痛安注射液
血必净注射液
消痔灵注射液
益母草注射液
止喘灵注射液

第十二章 中药来源的化学类(李莉)
阿魏酸钠注射液
斑蝥酸钠注射液
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
棓丙酯注射液
薄芝糖肽注射液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
穿琥宁注射液
注射用炎琥宁
大蒜素注射液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丹皮酚注射液
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
莪术油注射液
蜂毒注射液
葛根素注射液
苦参碱注射液
苦参素注射液
榄香烯乳注射液
亮菌甲素注射液
灵孢多糖注射液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
羟喜树碱注射液
人参多糖注射液
天麻素注射液
细辛脑注射液
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
注射用藻酸双酯钠
注射用硫酸长春碱
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
紫杉醇注射液
硝酸一叶萩碱注射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