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回忆安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014152
  • 作      者:
    (奥)梅普·吉斯,(美)艾莉森·莱斯利·戈尔德著
  • 出 版 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安妮日记》之姐妹篇,亲历者的叙述,最真实的照片,展现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安妮·弗兰克和一段犹太人的辛酸历史案例编。
  
  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梅普·吉斯(Miep Gies),出生于奥地利,由于家庭困难,十一岁时被送往荷兰。作为一战难民,她拥有一个刻骨铭心的悲惨童年。长大后,梅普·吉斯在奥托·弗兰克先生的公司担任文员。为了躲避纳粹的追捕,奥托·弗兰克先生带着一家人迁居到了阿姆斯特丹。在躲藏的日子里,梅普·吉斯和丈夫给予这家人无微不至的帮助,特别是在情感上带给小女孩安妮极大安慰,也见证了他们在这段辛酸岁月里的真实生活。
展开
内容介绍
  是她,帮助安妮·弗兰克一家隐藏在纳粹魔掌下两年之久,每天冒着生命危险给他们送去食物,传递信息,给予情感上的安慰;也是她,发现了安妮的日记,并将它交到了奥托·弗兰克的手上,为世界带来了爱和希望的讯息。作为《安妮日记》中真实存在的人物,梅普·吉斯回忆了那段令自己毕生难忘的往事,包括其身为难民的童年时代,躲躲藏藏的黑暗日子,以及与弗兰克一家的深厚情谊。
  《回忆安妮/胜利译丛》从旁观者的角度反映出安妮一家在纳粹阴影下的日子,图文并茂地还原了当时的真实生活。这既是一本关于梅普·吉斯个人及其家庭的回忆录,又是一段与《安妮日记》互为映照的、无法回避的历史。
展开
精彩书评
  ★一本见证历史的书。
  ——《纽约时报书评》

  ★一个真正在乎他人的人书写的美丽文字,她的简单令人着迷。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展开
精彩书摘
  我绝对不是一个英雄,我只是不计其数的善良的荷兰人中微不足道的一员。在那个黑暗恐怖的年代,他们所做的远胜于我。那个年代过去了,但对于我们这些见证者来说,关于那个年代的记忆,犹如昨日一般。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每天都在我们的脑海中萦绕。那样的日子永远不再来,永远。
  ——梅普·吉斯
  第一次来到这个避难所,目之所及令我大吃一惊。整个房间一片混乱,到处都是大包小包的袋子、盒子和家具,一堆一堆的东西。我难以想象房间里的这些东西是如何搬进来的。或许他们是晚上搬的,又或者是星期天,公司关门的时候,总之我对此一点印象都没有。
  在这里,有两间很小的房间。其中一间比较方正一些,带个小窗;另外一间房间虽然也有窗,但是比较狭长。房间是用木板隔开的,木头被漆成了深绿色,墙上的墙纸都有些泛黄剥落,而窗子上则凑合着挂着白色的厚窗帘。大房间里带厕所,边上还有个梳妆的地方。
  再爬上几级陡峭的木楼梯,是一间相对大一些的房间,有水池、火炉和一些橱柜。这里的两扇窗子也都用窗帘遮了起来。离开这间房,再往上爬是个阁楼,有个小楼梯相通。那是个典型的阁楼,里面也堆满了各种包裹物件。
  弗兰克太太和玛戈就像迷途的人那样,手足无措,无精打采。她们看上去好像动都不能动了。安妮和她爸爸则在尽力让这杂乱无章的房间显得井然有序,不断地搬移、归置、打扫着。我问弗兰克太太:“我可以做些什么?”
  她只是摇了摇头,我建议道:“那我去拿些吃的上来?”
  她默许了:“一点点就够了,梅普,拿些面包、牛油,或者牛奶也行。”
  这种情形令人很伤感。我想还是让这一家人独自待着吧,不去打扰他们。我无法想象他们一家人现在的感受,抛下所有的一切:整个家、毕生的财产、安妮的小猫——莫特杰——还有他们所有的纪念品,以及朋友们。
  他们就好像断然关上了自己的生活之门一样,一夜之间从阿姆斯特丹消失了。弗兰克太太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莫特杰怎么样了?你见到我的猫咪莫特杰了吗?那个房客好好照顾它了吗,还是已经把它送人了?”当我们第二天一早去他们的避难所取今天早上的购物清单时,安妮问了一连串的问题,“还有我的那些衣服,那些小玩意,你从家里带了一些过来给我吗?梅普,你带了吗?”
  弗兰克先生耐心地向她解释道:“梅普没有从我们家带什么东西出来,安妮……你难道不知道吗?”当弗兰克先生向安妮解释的时候,我听得出来,他暂时松了一口气。此前他一直都很紧张,而现在他表现得很镇定,可以看出他有了一种安全感。我知道,他这是在为其他人做沉着应对的示范呢。
  安妮并没有问完她所有的问题:“我那些朋友们呢?他们都还好吗?都有谁还在那儿?还有其他人像我们这样躲藏起来了吗?有人在搜捕中被抓到了吗?”对于犹太人的搜捕,现在仍时有发生。
  安妮有些激动,所有消息她都有兴趣。当她们一家人聚拢来的时候,我就和他们讲了昨晚和亨克一起去梅尔温德街的经过。他们对任何细节都不放过。
  “住在你们家对街的约皮现在怎么样?她还好吗?”安妮在我讲完后问道。
  约皮是安妮的朋友,和她年纪相仿,也住在亨泽街,和我们家对街相邻。安妮知道我有时会和约皮的母亲聊天。她是法国人,开了家女装店,她的先生是个犹太人。她先生是做古董生意的,他们家就住在那家牛奶店的楼上。有时候在我去买牛奶的路上会碰到牛奶店的老板娘,她总是一个人在看店。
  “是的,安妮,我见到了约皮的妈妈。她还是老样子,他们家还是住在老地方。”
  安妮的脸色沉了下来,因为她想知道更多关于她朋友的消息,她太想念朋友们了。
  我向安妮表明,关于她的朋友们,我一点儿风声都不能透露。因为,这样做太危险了。
  “外面的情况怎样?”弗兰克先生问,他坐不住了,急切地想知道外面的情况。
  见到他们如此心焦,我将我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了他们。我对他们说,针对犹太人的搜捕正在市内多个地方蔓延。我也告诉他们最新的反犹行动,是将所有犹太人的电话线路切断。他们留下的那张写着假地址的字条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
  ……
展开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部  难民
第二部  隐蔽
第三部  最黑暗的日子
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