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15年麻醉药理学进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212090
  • 作      者:
    戴体俊,张莉蓉,胡兴国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戴体俊,二级教授。现为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专家、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从事麻醉药理学教学与研究30年,主编《麻醉药理学》等著作9部,获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论文400余篇。
  
  张莉蓉,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药理和表观遗传药理。近年来运用目前世界上研究的热点领域“药物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的原理,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研究揭示个体对药物不同反应的机制,为科学合理用药开拓新的思路和途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肯定。近年来在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J Clin Pharmacol,Eur J Pharmacol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SCI收录40篇),出版著作5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3部,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主持和参与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及杰出青年基金等科研课题20余项。Clinica Chemica Acta,PLos One,Pharmacogenomics,Tumor Biology等杂志审稿人。
  
  胡兴国,男,硕士,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医学学科骨干人才培养对象,常德市“十百千”人才工程培养人选,湖南省桃源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徐州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围术期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编委,中华麻醉学杂志通讯编委。
展开
内容介绍
  《2015年麻醉药理学进展》由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的大会报告和文献综述集中在一起,经各作者修改,再另约专家就麻醉药理学的热点问题撰写评述或综述,汇集成册。
  《2015年麻醉药理学进展》代表了我国麻醉药理学界的高水平。
  《2015年麻醉药理学进展》主编仍由戴体俊、喻田、徐礼鲜担任,喻田、徐礼鲜为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展开
精彩书摘
  《2015年麻醉药理学进展》:
  2研究全麻原理的意义
  全麻原理是麻醉学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阐明全麻原理对提高临床麻醉质量、建立更好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研制新型全麻药、扩大全麻药的用途乃至揭示脑的奥秘都有很大意义。
  众所周知,1846年乙醚的应用揭开了近代麻醉史的序幕,至今已160年了。尽管全麻药早已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被誉为外科发展史的三大里程碑之一,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全麻原理仍未阐明;临床麻醉质量仍有待提高;迄今尚无理想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尤其在镇痛程度监测方面);其他临床各科用药成百上千,而常用的全身麻醉药仅寥寥数种;全身麻醉药作用广泛、复杂,对全身各系统均有明显作用,但目前几乎仅局限在手术室内。美国国会把20世纪最后十年为“脑的十年”。进入21世纪后不久,人们又提出“认识脑”、“保护脑”、“开发脑”、“创造脑”等口号,向脑科学发起全面进攻。在这场涉及全人类福祉的科技竞争中,麻醉学家能袖手旁观吗?因此,全麻原理是麻醉学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阐明全麻原理对提高临床麻醉质量、建立更好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研制新型全麻药、扩大全麻药的用途乃至揭示脑的奥秘都有很大意义。
  正因为全麻原理如此重要,一百多年来,人们一直都在积极探索,提出了“脂质学说”、“临界容积学说”、“相转化学说”、“热力学活性学说”、“突触学说”、“蛋白质学说”等百余种学说。近年来,全麻原理一直是研究热点。不少国内外学者应用行为学方法、信息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膜片钳技术、遗传学等理论和方法对全麻原理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多方面的实质性进展。2005年,《Science》杂志将全麻原理作为尚待研究的100个重要科学问题之一。
  2006年2月,国内多位著名麻醉学家云集成都,共议申报“973”项目大计。大家最后达成共识,即全麻原理是麻醉学科最重要的科学问题,并以此申报了“973”项目。
  3 已取得的成果
  经过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全麻原理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择其要者,有:
  3.1 公认“麻醉”是多效应的,包括诸多方面人们对“麻醉”的定义一直存有争议,迄今尚未统一。但多数学者同意“麻醉”非单一表现,而是包括镇痛、催眠、意识消失、认知障碍、肌松、抑制异常应激反应等诸多效应。各效应的机制可不相同,混在一起研究比较困难,分别进行研究可能较好。当然,将各种效应分别进行研究后,还要进行整合研究,即把“还原论”和“整合论”有机地结合在起来。
  3.2 全麻药物导致意识消失的原因是全麻机制研究中基础性工作意识消失是全身麻醉的基本特征,无论是静脉还是吸入全麻药物都能使手术患者在用药后很短的时间内失去意识。明确全麻药物导致意识消失的原因是全麻机制研究中关键的工作。
  3.2.1 全麻药物致意识消失和脑区振荡的关系有学者利用微电极测量了即将接受癫痫症神经外科手术的3位患者丙泊酚诱导的麻醉期间的大脑单细胞和神经网络活性。随着这些患者进入无意识状态,出现了慢振荡的信号的突然增加,这种信号与神经元在激活和非激活状态之间的交替有联系。慢振荡在不同时间开始于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并且单个的神经细胞全部明显变得失去了活性,而在它们活性失效的同一时间则伴随着该区域的缓慢振荡。这些慢振荡在大脑皮层异步出现,这表明了不同的大脑区域在不同的时间激活。上述研究提示:慢振荡动态可能是丙泊酚诱导产生的无意识的一个关键机制。Nick Franks认为,现在依然不清楚缓慢振荡实际上是否导致了意识的丧失,或者仅仅是后者的一个结果。因此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缓慢振荡的开始是否足以诱发意识不清。
  3.2.2 全身麻醉可能通过影响睡眠通路而致意识消失脑电图研究显示:丙泊酚诱导意识消失时可见大脑清醒状态与睡眠状态的快速转换,而麻醉维持期的大脑出现睡眠状态下的γ波、8波和梭形波(spindle wave),同时也会呈现自然睡眠时的快波睡眠(REM)和慢波睡眠(NREM)两个时相的更替。此外,脑功能成像技术还发现,参与全麻意识消失过程的大脑核团基本也参与了自然睡眠过程,特别是调控清醒和睡眠状态的“生物钟”核团。喻田等对不同静脉麻醉药物导致意识消失的过程与主要部位的电活动等做了初步探讨,发现丙泊酚对在体鼠的电活动与自然睡眠时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全身麻醉是否通过介导睡眠通路而致意识消失?从睡眠的机制能否解释不同的全身麻醉药致意识消失的原因?还有待于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3.3 发现脊髓是全麻药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关于全麻药在CNS的作用部位,由于意识和知觉(包括痛觉)均在大脑皮层形成,以往认为只有大脑是全麻药的作用部位,而脊髓并不重要。近年来则发现不仅皮层是全麻药作用的重要部位,皮层下核团、丘脑、网状上行激动系统、丘脑皮质环路、脊髓也是全身麻醉药的重要作用部位,而且脊髓是全麻药镇痛作用的主要部位。
  3.4 认识到全麻药的中枢作用是多部位、多机制的能够引起全身麻醉的药物种类很多,包括惰性气体(如氙)、简单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如N20和氯仿)以及复杂的有机物(如卤代烃、醇、醚、甾类等)。这些种类不同的麻醉药的化学结构上差别很大,没有共同的化学基团,缺乏明确的构效关系,却有相似的药理效应,这就提示麻醉药很可能不是与某一特异性受体起作用,而可能是一种物理作用,即存在非特异性作用机制。“临界容积学说”、“热力学活性学说”、“相转化学说”等也支持麻醉存在非特异性作用机制。
  我们的研究也表明,吸人麻醉药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静脉麻醉药丙泊酚、依托咪酯、氯胺酮、硫喷妥钠、戊巴比妥及苯二氮草类地西泮、咪达唑仑都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大定量药物脑电图的8频段,且对大脑皮层左右额、顶、颞、枕叶影响相似,未见优势脑。上述结果同样支持麻醉存在非特异性作用机制。
  尽管众多的麻醉药没有共同的特异性受体,但并不意味着麻醉药的作用与递质、受体无关,恰恰相反,麻醉药的作用与中枢递质、受体、离子通道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即还存在特异性作用机制。而且,全麻药的作用包括镇痛、催眠、意识消失、认知障碍、肌松、抑制异常应激反应等诸多方面,各方面的机制亦不相同。这就使得全麻药的作用机制极其复杂。
  ……
展开
目录
1.对MAC的再认识
2.全麻原理的“四多学说”及研究思考
3.麻醉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4.麻醉药对心脏复极影响的研究进展
5.左西孟旦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6.持续性术后痛分子学机制的研究现状
7.麻醉药药理学作用与离子通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8.局部麻醉药载体与剂型的研究进展
9.GABAA受体药物与VTA区神经可塑性
10.低温麻醉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11.氯胺酮的多重临床神经药理学作用
12.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敏化的神经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13.氯胺酮的新生期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14.Notch信号通路调控神经发生的研究进展
1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炎症机制
16.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7.白藜芦醇镇痛作用的研究进展
18.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老年患者的研究进展
19.定量药物脑电图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及发展
20.舒芬太尼的研究进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