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哈甘结合文化产品的全球化流通语境,对后殖民主义进行了反思。据哈甘揭示,后殖民思想家和作家实际上利用“边缘”文化所具有的“异域情调”,将本土文化包装为适宜于在欧美大都市“销售”的文化产品。本书以此为理论出发点,以男性气质研究为切入点,以文类分析为手段,以民族身份为基点,同时观照文本的生产和消费语境,聚焦凯里的四个小说文本,探讨凯里小说与英美文学传统形式之间在男性气质建构模式上的同构性及创新性,揭示作者在本土文化与全球读者市场之间的协商策略。在研究视野上,本书跳出将澳大利亚民族文学视为民族身份建构的附属品的樊篱,将凯里身份研究置于澳大利亚民族文学与以英美为主流的英语文学传统和以英美为主流的国际英语小说市场之间的对话关系中。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在凯里向已熟悉英美文学范式的国际读者介绍澳大利亚时,男性气质起到了普遍性话语和媒介的作用。依靠对英美男性文本的沿袭和创新,凯里整合了国内外的男性气质文学表现资源,既保持了本土文化叙述的连贯性,又挣脱了束缚。同时,对国际读者大众而言,他的小说平衡了异域情调与可接受性。在具体的讨论中,本书由《导论》《结语》和五个主体章节组成。
《导论》首先对凯里民族身份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简要梳理,并交代了本书的立题依据;然后对本书的研究背景做了简要介绍,概要地介绍了澳大利亚文学与国际英语小说传统及国际英语小说市场之间的对话性传统和民族身份的性别化研究发展情况;最后简要陈述本书结构和研究方法。
男性气质研究与女性主义和男人运动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联系,使得当今有关男性气质的讨论呈现出众声喧哗、模糊难辨的特点。这些思想或社会运动对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影响,加剧了它们之间的复杂性。厘清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本质特征有较大难度。作为理论出发点,第一章首先对男性气质研究在性别研究图谱中的位置进行界定,厘清男性气质研究与女性主义和男人解放运动之间的关系,然后对男性气质研究在文学批评领域的情况进行了简要梳理。
第二至第五章是针对凯里四个小说文本进行的具体分析。第二章聚焦于凯里从后殖民视角改写狄更斯《远大前程》的小说《杰克。迈格斯》。在凯里的创作中,《杰克·迈格斯》是最清晰的体现民族诉求的小说。过去针对该小说的研究,大多都以《杰克。迈格斯》与《远大前程》之间的互文关联为关注点,看到了凯里赋予边缘化人物以声音、打破帝国文本一言堂霸权、颠覆帝国中心和重塑民族形象的重写策略。第二章以凯里对维多利亚时期男性气质的建构方式进行的戏拟式模仿和改写为切入点,揭示凯里颠覆帝国中心霸权的性别表现策略。第j章聚焦于《奥斯卡与露辛达》,考察《奥斯卡与露辛达》同帝围罗曼司男性文学传统建构探险英雄男性气质模式之间的同构性和超越,并结合朱莉娅·克里斯蒂娃的“贱斥”理论,揭示凯里推离英国认同、建构具有本土文化意识的父系/民族认同的男性气质表现策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