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吉庄纪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531469
  • 作      者:
    郭万新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通过小窗口,透视大世界;显微现实的切片,触摸历史的余温;倾听乡民的素朴心音,共鸣时代的黄钟大吕……便是《吉庄纪事》的写作本意与深沉价值。《吉庄纪事》是一部记述农民中国的非虚构力作!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小村庄的源头是恢宏绵长的中国乡村脉络,是波澜壮阔的民族发展传奇;小人物的背后涌动着整个农民群体,张扬着历史热力,跳动着时代脉搏。吉庄,伫于晋西北的广袤之上,昂立于历史沧桑之间,积淀了挥之不去的厚重的乡愁。
  通过小窗口,透视大世界;显微现实的切片,触摸历史的余温;倾听乡民的素朴心音,共鸣时代的黄钟大吕……便是《吉庄纪事》的写作本意与深沉价值。
  吉庄,中国,世界;昨日,今朝,明天;追忆,珍惜,愿景……所有的元素奔涌胸间,蟀炼笔下,凝华为这部力作。
展开
精彩书摘
  《吉庄纪事》:
  仅从这样的介绍来看,吉庄给人的印象不外乎农村、农业、农民三大要素,类似的自然村在中国北方比比皆是,即使在朔城区,也可以说不在少数。那么,想象中的吉庄是不是太平凡太普通了? 然而,当我们走进吉庄,才能感受到吉庄在貌似寻常中的与众不同。
  吉庄的地理位置应该比较特别。西邻是东神头村,间距不足千米,而东南四公里处就是马邑村。三个村庄连成一线,恰是桑干河踏上漫长旅途前起步之际的一段弯曲的北岸,而吉庄居于中间,就像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农民,其声不响,其貌不扬。默然积累着如马邑曾有的厚重,蕴蓄着如神头曾有的隽秀,实在是大音希声。作为一个村庄,与形形色色的人物一样,往往各具性格,有些轻浮于表面,难免感觉华而不实;有些敦厚于内在,势必叫人肃然起敬。
  吉庄人的祖先就很聪明。由村民普遍认可并在口头相传中,吉庄村名的来历和尉迟恭擒海马有关。显而易见,吉庄的名字根本没有包含马字的丝毫内涵与外延,但当地土话,“猛然一跳的意思发音同吉”,都说尉迟恭在司马泊金龙池骑上海马后,海马一下子跃到吉庄,略作停顿,接着才跳到马跳庄。研究汉语言文字可以发现,实际“跳跃只能跟另一个比较生僻的同音汉字“躇”挂起钩来,那么原来的吉庄推理该是“躇庄”。古语说:“毋践履,毋躇席。”躇者,踩踏的意思,来表达马匹的动作基本说得过去,但被一匹牲口踩踏,听起来不大光彩,所以“躇庄”被巧妙地悄然替换为“吉庄”;在明代史书中,还登记过“吉家庄”,更显得与尉迟恭看不出关联来了。反正吉庄这一村名,读起来听起来没什么挑剔之处,显得吉祥、吉利、吉庆、大吉大利,难道是吉庄人的祖先探讨过学问? 是一家之言,莫须有吧。
  至少在尉迟恭没有出世时,吉庄本来叫作李家小村,因为吉庄本是李氏的聚居之地,李姓占总人口的将近百分之八十,其余几门杂姓,包括贾、连、刘、阎、孙、赵、林等,加起来不足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多数属于陆续外迁而来。由于李姓是百家姓中的超级大户,数千年来杰出的帝王将相、文人佳士层出不穷,特别是出来过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李世民,因此其起源比较容易追溯。
  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写过:“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可见李氏家族的庞大。关于李氏的来历,《新唐书·宗室世系表》的记载为所有李氏所接受:李氏,出自赢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
  至纣之时,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现河南安阳地区),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
  理官,上古时候掌握司法的长官,皋陶曾经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劓、剩、宫、大辟,各自的意思是:脸上刺字、割鼻子、剁脚、破坏生殖能力、砍脑袋。所以说,理官位高权重,“以官为姓”的理氏当然在权贵之列。至于后来利贞母子依靠吞吃树上的果实而改姓为李,才把“以官为姓”延伸到了“指树为姓”。然后,唐朝对李氏宗族的考证和详细记载,使得李氏的族源能够进入正史正本清源,比较可靠和完整。
  随着大唐李家的兴起,李氏的繁衍迁徙变得有迹可寻,经过漫长的岁月延续,李氏长期聚居而形成家族祖地的郡望,分布在全国十三处,包括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柳城李氏、略阳李氏、鸡田李氏、武威李氏、代北李氏、高丽李氏、范阳李氏、渤海李氏、西域李氏、河南李氏、京兆李氏。这么繁杂的系统,在李唐王朝指定专人一步一步地梳理考证寻根后,李氏后人才形成共识:天下李氏出陇西。于是,陇西成为百家姓中李氏的家族标识,被认定为李氏的发源地。
  具体到北方边陲的李氏,来头却比较复杂。早在魏晋南北朝开始,来自草原大漠马背民族前赴后继地试图挺进中原,农耕文明受到游牧文明的不断撞击与渗透,其中的不少部落似乎加速了获取汉姓的脚步,包括匈奴、鲜卑、沙陀、契丹、吐蕃、高丽等,直至党项、女真、蒙满。有的长期与汉人混居,或者当权者赐姓,或者崇仰汉人而自己取姓,尤以李姓最多,有名的比如沙陀人李克用之类,高丽李氏王朝之类。这类的李氏,好像与陇西之李有一定的区别,时髦一点,不算是正宗吧,只不过年代太久,早已难以甄别。
  不过,山西的一支李姓还算脉络清晰,这就又回到陇西李氏的主干上去。晋朝济北太守李雍之孙李盖,迁入河东的安邑,成为安邑李家的始祖。后魏把安邑划分为北安邑、南安邑两县,随后改北安邑为夏县,南安邑为安邑。这样来说,河东李家多数分布在夏县和安邑县。
  而李盖这支陇西李氏的山西支裔,最有可能是远在雁门关外吉庄李家的来向。吉庄槐树院往东原来有一处云庙院,属于李家的祠堂,存放老辈子的名册,因为族谱上已经去世者的名册土话叫“云”,所以就叫成“云庙”。可惜该祠堂早已塌毁了不知多少年,相关的族谱也遗失殆尽,现在只能推理一二,当然需要一个支点,那就是已经小有名气的吉庄大槐树。这棵大槐树是见证吉庄历史唯一的无与伦比的最长寿纪录保持者,只是不会开口说话而已。
  ……
展开
目录
序郭万新成了吉庄人
引子

第一章 看似平凡的吉庄却原来与众不同
一、传说吉庄大槐树是洪洞大槐树的一根枝条
二、土堡内外布局着各具性格的乡村四合院
三、历经五百五十年保存下来的三大王庙

第二章 苟且在风雨飘摇中的小农经济
一、娃们,像个蒸馍馍的火色
二、墙上金把吊,地上山药窖,怎么没写?
三、咱村家家户户去一个,你要不去,那就我去

第三章 挣扎在日寇铁蹄下
一、卦上说,哪里下雪哪里不好
二、李成新唱秧歌——赖死个赖
三、“赶高脚”成为传说中的一个名词

第四章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一、小泊霍天龙遇害了
二、大二三金靠,开会开下个这哦
三、三福贵,还我的大花牛

第六章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一、不能让毛主席看见我家的尿盔子
二、吉庄拿一千多斤白灰,把街道都刷了,让全县人来开大会
三、叫我解说,比串门子张口还难哩

第七章 勒紧裤带,共渡艰难
一、我们村也能近水楼台,出几个高梁面大学生
二、一肿一塌,就要给个说法
三、看看,那家伙脸色变了,汗水也流下来了

第八章 风风雨雨的多事之秋
一、洗个清水澡,轻装上阵
二、三成才跳枯井,心上明白
三、喝稀饭屙山药蛋,拉下圪蛋了

第九章 自猫黑猫
一、不要管我,主席要紧
二、那是一棵公黑豆
三、小瞧吉庄基干民兵没枪?

第十章 春天的故事
一、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考什么大学?
二、分开了牛还叫唤哩
三、头一家万元户:娶一个媳妇一吨

尾声
跋我的吉庄,我的大槐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