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各民族发展丛书·石上红莲:广西彝王寨的巨变》:
彝族以前是游牧民族,最初住的是茅草房,杨玉清老人称之为“杈杈房”,用树干或是竹竿交叉搭棚,上面用树叶或茅草盖住,用树枝或茅草编织为墙,再涂上泥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特别贫困的村民就住这样的房子,现在已经没有了。茅草房容易燃烧,火灾难免,且不通风,环境较差,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家一般都会建泥瓦房,防火性能较强。
李绍光,77岁,家里解放前是地主。老房子与其他两户的不一样,分为两层,下面一层养牛,上面住人,和壮族的干栏房很像。我们去的时候正看见他老伴在楼下牛棚里挖牛粪,准备背去地里。李绍光家房子下面一层用泥和石头垒起来的,上面住人的一层是泥墙。大门和两个侧门是木质的,大门上面两扇木窗有雕花,很漂亮。屋内的地板也是木头,下面就是牛棚。一侧火塘的地方地板是水泥,可能是防火需要。房子的两侧也有木楼,旁边放有木梯以方便上下。
李绍康,1931年生。属于低保户,家境比较悲惨。他有三个子女,两男一女。长子前些年因偷盗被判刑八年,现仍在服刑。次子现居寨中,但因嗜酒成性,经常发“酒疯”,生活凌乱,其育有一子一女,长子就读于德峨中学,女儿就读于隆林民族中学。他家的房子建在寨子下段,为砖瓦房,属于国家“茅改瓦”工程照顾对象,建造时间比李绍康老人现居住的房子要早。
李绍康老人的房子建于2008年,也是属于国家“茅改瓦”工程才建的。由杨玉华承建,共花费1.5万元,当时未装修。2009年由政府出瓷砖、石砂进行外部装潢,房子内部未装修,结构较简单,屋内只有两间卧室和一间客厅。目前,该房子只有李绍康老人一人居住。据杨玉华介绍,国家对房子的面积、位置、装修等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政府出资1.5万元,不足部分则由农户自己承担。保上小学校长杨勇家在下寨,2008年建成,是在老房子的位置上建起来的。两层半楼房,很漂亮,外墙贴了浅绿色瓷砖。三开间,一楼有两个房间,中间是神龛。右边房间后方是上楼的楼梯。二楼装修,铺了地板砖。也分为三间,中间是客厅,两边是卧房,房间门也是时尚的木门,三扇玻璃窗安着现代化的窗帘,家具都很现代化。二楼左边的房间后面是衣帽间和卫生间,里面装有热水器。卫生间旁边新起了一个小平房当厨房,他家不烧柴,厨房都是电器。楼顶装有太阳能,完全现代化。
通过观察寨子里的老房子和新房子,有几个区别:
第一,建筑材料不同。现代的房子改用水泥和砖头,这里做房子用砖一律是水泥砖,没有火砖。火砖虽然比水泥砖防水、不易裂,但火砖更贵,运输成本更高,所以都用水泥砖。阿搞下寨前方十来米就有一个水泥砖工场,从那里购买、运输非常方便,质量也更容易监督。建筑材料的改变,除了受外界的影响外,还有就是原来的房子光线暗,空气不流通,易倒塌,防火系数较低,因此村民大多都建起了水泥房。
第二,厨房外迁。之前的泥瓦房,厨房在屋子之中,与正厅只隔一层木板,且房子通风不好,烧火时火烟会到处熏。厨房设在主屋,也是为了防虫防潮。但现在楼房不怕潮湿也不怕虫,而且寨子的主要燃料还是柴火,在楼房烧火,火烟不易排,也容易熏黑墙壁,影响美观,因此村民都会在自家楼房旁边单独建一个厨房,上面盖瓦以便排烟,与主房开一扇门方便通行。
第三,窗户改变。以前的窗户用木条做成,在里面再盖上木板或是挂一块布,且窗户很小,关上后室内光线较暗。现在的房子,都装上不同规格的玻璃窗,室内光线明亮,通风更好。
第四,现在房子室内的摆设都是现代化产品,电视、电冰箱、沙发等现代家具应有尽有。房间的数量也比原来的多,面积也比原来的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