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1世纪毒性测试:愿景与策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109726
  • 作      者:
    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咨询委员会编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译者序
   
   识别、鉴定、评估有害因素及其健康风险是保障人群健康的重要基础,也是支撑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特别是生物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突破,使科学界和管理决策部门日益认识到,基于动物实验的各类毒性测试方法和工具在时间、成本和效能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美国国家研究咨询委员会(NRC)组织了美国和加拿大的毒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科学家,全面、系统地评估、分析了既往毒性测试方法和技术,并根据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成果,博采众长,提出了未来毒性测试的方向和发展战略,并将研究报告编成了Toxicity Testing in the 21st Century: A Vision and a Strategy这本书。
   这份报告不仅提出了21世纪毒性测试的新框架,也开创性地提出基于“毒性通路”的测试策略,用以评价化学物的潜在有害效应。毒性测试的策略将由传统的以整体动物为基础的毒性测试体系转向基于人源细胞、细胞系或细胞组分的体外测试体系。未来毒性测试和风险评价策略应以“毒性通路”为基础,通过研究、分析细胞或细胞组分的变化,探究化学物对生物学基本过程的影响。这一科学设想和战略理念意在研究外源化学物暴露如何破坏分子路径,识别导致有害健康效应的始发关键事件及其级联反应。“分子路径”可以理解为基因、蛋白质和小分子物质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细胞功能的“通路”。通过一组反映毒性通路的高、中通量检测结果便可完成常规的毒性测试,其结果可直接用于风险评估,从而建立一种不依赖传统动物试验结果来推断人类安全风险评估的新模式。毒性测试的新设想、新技术和新策略无疑将助推化学物健康风险评估策略的变革,也将进一步完善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管理。
   Toxicity Testing in the 21st Century: A Vision and a Strategy一书一经问世,即在国际和中国毒理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成为毒理学及其相关学科会议关注的焦点。我国毒理学界也非常关注该主题的发展动态,尽快将其翻译成中文成为中国毒理学界和本书众多翻译者的共识。于是,本书的主要译者与Toxicity Testing in the 21st Century: A Vision and a Strategy的主要作者——哈姆纳健康科学研究所的麦尔文·安德森教授谈及想法后,很快得到了其肯定和鼎力支持。他迅速与国家学术出版社联系并获得授权,我们有幸受邀负责完成翻译工作。
   本书与其他工具书和教材的不同在于摒弃了面面俱到,而是汇集众多思想于一册,精练地描绘、演绎了毒性测试的发展愿景、战略与策略。因此,本书是一本具有一定理论体系,又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的重要科学总结报告,主要面向毒理学、细胞生物学、环境卫生学和化学品安全评价等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及学生。由于报告是对现有毒性测试方法的高度总结,我们强烈推荐读者能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以理解报告的背景和精髓。报告共分为6章,由绪论、愿景、愿景组成、方法与技术及实现愿景所需的科学资源和管理背景等内容组成。鉴于本书的思想性和专业性很强,我们充分考虑译者的专业背景和研究经历,以确保翻译的质量。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者间数十轮的翻译、校译,原来的译者和校者格局已经变化,本报告是由译者共同完成的。每一位译者和校者都为本报告的完成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他们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与中毒安全所郑玉新教授;中山大学陈雯教授;美国SinoGate Medbio Co. Ltd周彤博士;陶氏化学公司董晶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王爱国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皮静波教授(前哈姆纳健康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哈姆纳健康科学研究院张强研究员;中华预防医学会郑湃编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吴永宁教授、李敬光教授;复旦大学郑唯韡副教授、王姝博士、王霞副教授,以及刘晓琳、陈涵一、周敏、胥华峰、顾平、施烨闻和付梓淳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我们还要衷心感谢哈姆纳健康科学研究院的麦尔文·安德森教授对NRC报告中文版的出版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他见解独到、悉心关注,不仅架起了我们与国家学术出版社间沟通的桥梁,帮助我们建立了与NRC报告重要编写成员的联系,也时刻敦促中文版的出版。
   本书的翻译工作得到了SinoGate Medbio Co. Ltd首席科学家周彤博士的全力支持。他除对术语进行统一,讨论译稿外,还承担了全文的审校工作,为保证本书的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复旦大学的郑唯韡博士全程参加了本报告的翻译工作。在文稿翻译、校对以及协调、组织和管理方面为本报告的出版付出大量心血和精力,受到译者和审校专家的充分肯定。
   复旦大学的王姝博士作为本书的学术秘书,承担了译者间的沟通和来往译稿的整理工作,还承担了若干章节的翻译和校对工作。她的认真、细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还要特别感谢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江桂斌院士,感谢他一直关注中文版的引进和出版工作,对译者的工作予以热情鼓励,并欣然为报告的中文版泼墨作序。
   此外,我们对复旦大学出版社领导及魏岚编辑的支持、鼓励表示衷心的感谢,她们不断与译者沟通、交流、关注质量,并精心策划了本书的出版、发行,使本报告的中文版在有限时间内得以付梓出版、发行。同时,她们还鼓励译者考虑组织完成NRC的相关系列报告的翻译工作。
   “文章千古事”!在编译过程中,我们几经易稿,始终兼筹并顾原作的内容与风格,力求“信、达、雅”,着力使文意明了、词意畅达,以便读者理解报告的思想和细节。尽管所有译者为本书的完成不遗余力,但限于译者水平有限,经验不足,书中难免存在瑕疵,敬请读者不吝惠予指正。
   最后,我们借用本报告中所引述丹尼尔·赫德森·伯纳姆的名言作为结束语。“一幅崇高、合理的蓝图一经绘录,便永不消亡。即使当我们全都离去,时过境迁,它也会成为一个生命,始终传承,生生不息”。我们相信《21世纪毒性测试:愿景与策略》一书将成为一幅描绘未来毒性测试新策略的蓝图,从而推动21世纪毒性测试新框架在中国的建立和开展。
   
   屈卫东 郑玉新 陈雯
   2014年8月于复旦大学枫林校区
展开
目录
目录
   
   概要
   一、愿景
   二、愿景的组成
   三、愿景的实施
   
   第一章 绪论
   一、管理毒理学的历史展望
   二、风险评估
   三、委员会的首要任务和中期报告重点
   四、委员会的次要任务和方法
   五、报告的结构
   
   第二章 愿景
   一、当前测试策略的局限性
   二、制定新的毒性测试模型标准
   三、新毒性测试模型方案的选择
   四、委员会的毒性测试长期愿景概述
   
   第三章 愿景的组成
   一、组成部分A:化学物特征描述
   二、组成部分B:化学物和代谢产物的毒性测试
   三、组成部分C:剂量反应和外推模型
   四、组成部分D:人群暴露数据
   五、组成部分E:风险信息资料
   六、实践中的毒性测试策略
   七、毒性测试和风险评价
   
   第四章 方法与技术
   一、化学特征描述的方法与技术
   二、毒性通路描述
   三、剂量反应和外推模型的方法与技术
   
   第五章 为实施愿景:建立科学依据,开发测试方法
   一、科学知识范围、方法和试验研发
   二、知识和试验开发与验证的策略
   三、建立转化研究方案
   四、结束语
   
   第六章 在管理背景中实现委员会愿景的先决条件
   一、满足愿景的机构性改变
   二、新方法的管理使用
   
   附录 环境化学物毒性测试和评估委员会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