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欣欣斋随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1808910
  • 作      者:
    周红艺著
  • 出 版 社 :
    三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欣欣斋随笔》是一部艺术随笔集。作者周红艺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绘画艺术生活和教学实践,以随笔的方式,将自己的山水游记、生活感悟随笔和绘画实践感悟记录下来,分随笔、游记、画谈三部分。作品通俗易懂,又不乏艺术理论创新,同时配有七十余幅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水墨小品画,是一部很好的雅俗共赏的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欣欣斋随笔》作者周红艺,以一个绘画者的身份,通过多年来的绘画时间和教学实践,以随笔的方式,分随笔、游记、画谈三部分,将自己的山水游记,生活随笔,和绘画感悟,用一种通俗易懂又不乏个性的文字表述出来,并配有七十余幅笔者近年来创作的水墨小品画,以期与同行及读者分享一种艺术的心路历程。
  欣欣斋是作者画画的地方,《欣欣斋随笔》中收录了一篇名为《心中的宅院》的文字,大概说明了起这个斋号的缘由。无外乎是对愉快、高兴、欣然自得情绪的一种向往,倒与房子无关,只不过是在心里构建一个精神上的道场。直到作者的老师书法家杜中信先生以及书法家邱宗康先生和中国文学大家贾平凹先生分别为作者题写了斋号之后,这个名字才显得正式起来,说到底都是背后的先生在打气、撑腰、鼓劲儿!故而也就敢堂而皇之地用作书名了。
展开
精彩书摘
  《欣欣斋随笔》:
  
  早上出家晚上还俗在白庙,我静静地画了十年的画。
  白庙不是一座庙,可能古代是,现在只是一个没有双气的住宅小区,被白庙村紧紧包围着。一楼有一套房子,是我的画室。
  完全住在这里的时间只有两年,其他时间都是在家和画室之间奔走。于是我不是在画室,就是在从家去画室的路上。路上的草和我都很熟,哪个拐弯处是厕所的臭味,哪个拐弯时臭豆腐的臭味,这我都很熟悉。现在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塞满人的破巷子,到处冒着铁板鱿鱼的青烟,蒸馒头的白气,榨油糕、摊煎饼,各种叫卖之声此起彼伏。十年来着实辛苦了我那几双皮鞋和一穿就下雨的白裤子。
  进到画室就不一样了,虽然也乱,但却很静。窗户早被爬山虎爬满了,本来就在一楼,现在愈发显得幽暗,简直就像古代隐士住过的岩洞。朋友说:“难怪你这么静的,是因为你这儿很冷,冷静冷静,冷所以才静”。呵呵,我成冰箱里的鱼了。乱是因为东西多,没看完的书打开着,写废了的纸堆得象山一样,画案上杯盘狼藉,架子上琳琅满目,书多,茶具多,陶瓷玩意多,茶罐多(茶叶少),看上去很没有秩序,但是老婆来一整理,坏了,要用的东西都找不见了。
  小南说,我这里像七十年代康师尧他们的画室,陈旧,清寂,看上去是个能出作品的地方。林奎说,画室就是画家的道场、禅室。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的严肃,我至今还能记得他严肃的模样。金金说,你这里要是不用了租给我吧,这里一进来就让人很安静,很放松,最主要是不愿意出去。安安说,这里是都市喧闹中的一个静处。他们说我之所以能安静的画画,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气场。我什么也没说。
  有一阶段,我整礼拜,整礼拜的不出门,画我的竹林小溪、雪景寒泉。窗外都与时俱进了,我还在那与古为徒。那时我用的最多的词就是“闭门即是深山”,而做的事就是“闭门造车”,“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做着桃源大梦。网上还没出现“宅男”这个词的时候,我已经宅了七、八年。不宅又能干什么呢?人常在老吕跟前嚷嚷,你老公是个画家呀什么的,老吕总是微笑而不屑的说,画家呀,画家就是待在家画画儿的。
  老吕其实不老,是我老婆。等她真老了,我就叫她小丫头,或者小妖精什么的。
  一天,在朋友家搓麻,偶尔一为。结果输了十几万,不知道怎么从三五块一下子就到了十几万,大家可以问钟均和惠君,他俩在场。老吕也在。我是怎么耍赖装葱卖乖,以至脱身,不是重点。重点是,睡到半夜我竟然“咣当”一声从床上掉了下来。这就奇了,长这么大生平第一次,比奇迹还奇的是迷迷糊糊中,我听见了老吕的笑声(渗吧)。她竟然在偷笑!这就是老吕,在梦中也忘不了揶揄我。
  每到吃饭前,老吕就打电话问“在庙里?还是在家啊?”这一问,倒使画室真成了我一个人的庙宇。
  我本能的就要摸一下头,看我的头发还在不在。那十年总像是梦,我得时不时确认一下真假。在“庙”里可以静修,还可以称王称霸、唯我独尊,“躲进小楼成一统”,虽清苦而颇为自在。于是,我早上出家,晚上还俗。
  后来,好不容易买了一把琴,不是为了弹,而是为了门里能有一块木,这不就“闲”了嘛!“细雨闲开卷,微风独弄琴”恰是一个人的闲。经常一个人呆着。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其实最忙,想法多,脑子忙,成堆成堆的废画,其实就是这样“呆”出来的。
  常来的都是同学和朋友,来之前电话里问,还画着没?(这一问暗含着对我的担忧和激励)还画着,就来,打着看画的旗号,其实是来关照我,顺便供给点茶叶什么的。来了就喝茶聊天,通报有无,说一些家常话,以便后来的一月中不会太挂念。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互相吐苦水、发牢骚,以求共鸣。无非都是艺术上的短长,生活中的得失,说完了也就没了。(现在我在博客中主动汇报思想)。亦有慕名而来悻悻而归的,欣欣斋一时成了悻悻斋。脾气是天定的,那也由不得我,随他去吧!年初白庙村作为城中村已全部拆除,鲍鱼肆与陋巷居亦随之而去,白庙小区还在,我的画室还在,只是我不在那里画画了。
  ……
展开
目录
随笔
一缕晨光
聊慰俗身
孤独的癖好
兰花、小楷、铁观音
四分之三
山林清梦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焚画
相逢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小院种菊
心中的风景
喝绿茶读书的日子
雪夜访友
一壶闲茶消永日
心中的宅院
一场秋天的雨
牛肉干的滋味
一挥毫
早上出家晚上还俗
读书可以让人生根
南腔北调
苹果汁
烟火气

游记
暮色香炉
采兰记
凤凰写生杂记
黄花河游记
山外看山记
草堂烟雨两碗茶
吴山写生记
雀巢
田峪赏花记

画谈
误人二字是功名
突出艺术隐退艺术家
学画笔记
性情与法度
繁简
安闲的思考
欣欣斋绘事记
浮华
画谈
由感及情到悟
一壶茶一席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