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特点】
1.流行病学
(1)传染源:弓形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动物宿主十分广泛,凡与人关系密切的家畜,如猪、兔、猫等均可成为疫源。
(2)传播途径:弓形虫感染主要是通过摄人污染的食物或含有包囊的肉类所引起。亦可由母婴垂直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2.临床表现
(1)先天性弓形虫病:其主要病变为视网膜脉络膜炎、脑水肿、脑钙化斑及精神与运动障碍,即以中枢神经系统被侵害的症状为主。先天性弓形虫病的眼部表现多以视网膜脉络膜炎为主要病征。胚胎期损害引起的先天畸形,主要有小眼球、无眼球、先天性无虹膜、脉络膜缺损、玻璃体动脉残存、视神经萎缩、先天性白内障和斜视等,炎症损害引起视网膜脉络膜炎。眼底改变可分为陈旧病灶和再发病灶两类。
1)陈旧病灶:患儿眼底检查可见呈瘢痕性改变,其常为双侧性,多位于黄斑部,有时见于视盘的周围和赤道部,病灶2-3个视盘直径大小,病灶中央为灰白色增殖组织,无新生血管,周围为黑色素沉着,呈锯齿状排列,病灶与其周围正常视网膜境界清楚。
2)再发病灶:眼弓形虫病多半为先天性感染的再发。急性期表现为局灶性黄白色渗出病灶,该处视网膜水肿,轻度隆起,边界不清。单一病灶约为1个视盘直径大小。病灶区内视网膜血管受累,管径不规则,动脉呈节段状改变,静脉周围伴有白鞘,玻璃体混浊,亦可引起前葡萄膜炎及虹膜后粘连。一般病程经过2~3个月后炎症逐渐消退,血管炎消失,病灶境界清楚,边缘逐渐出现色素,1~2年后呈典型的陈旧病灶。
(2)后天性弓形虫病:可单眼或双眼发病,患眼视力下降,眼底病变多位于黄斑部或视盘周围,病灶处视网膜灰白色水肿,境界不清,2~3个月后视网膜水肿渗出逐渐消退,最后呈瘢痕性病灶。有时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3.实验室检查
(1)病原学检查
1)涂片染色法:在疾病的急性期,血液、脑脊液、尿和乳汁中均可有滋养体存在。将这些标本离心,沉淀物作涂片,可通过姬氏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慢性期可通过活体组织检查,于苏木精.伊红染色或银染色后进行观察。
2)动物接种分离或细胞培养:取患者的样本接种于敏感的动物腹腔内,一周后取腹腔液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或接种于离体培养的单层有核细胞后进行观察。
(2)血清学方法:血清抗弓形虫抗体检测以及眼内液弓形虫抗体的检测。常用的血清学检查方法有Sabin-Feldman染料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细胞凝集反应、免疫荧光素标记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试验和免疫吸附凝集试验。
(3)聚合酶链反应:羊水PCR检测对宫内弓形虫感染有帮助。对房水和玻璃体进行PCR检测,可用于眼弓形虫病的诊断,脑脊液检测可用于弓形虫颅内感染的诊断。
(4)其他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对先天性感染有一定的帮助,患者通常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或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获得性感染也可出现中等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并可出现转氨酶升高。颅内弓形虫感染者的脑脊液压力升高、颜色变黄、淋巴细胞增多和蛋白浓度升高。
【诊断】
眼底病变的临床过程和表现形态符合典型眼弓形虫病的特征;血清学检查抗弓形虫抗体阳性;除外引起眼底相似病变的其他可能病因。由于抗体水平高低与眼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凡血清抗弓形虫抗体阳性,无论效价高低,只要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眼底改变,即可诊断眼弓形虫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