裟和一只吃饭的钵都提不起来。很显然,惠明虽然奉命来追六祖,原非本意,而且他一直以来就为六祖的法理所折服,因此,当六祖把衣钵扔在石头之上,断喝一声,惠明理亏,心生惭愧,自然只有作势去提掇衣钵的表面动作,而绝无取走衣钵的实际行动,所以才会“提掇不动”。
而另一次提到石头,讲的就是这避难石的事了。
这一次,发生在六祖驻锡宝林寺开坛讲法之后,当时惠能已经受到韶州官员和民众的拥戴,仍不断有恶徒前来寻衅,可见当时弘法之艰难。自古磨难出英雄,六祖确实是在不断的化解和躲避灾难之中,成长为一代宗师的。
我站在避难石跟前寻思,石头其实并不大,如果藏在此处,真有人跟踪而来,应该是很容易可以找到惠能的藏身之地的;就算草木茂密,那恶徒一时找不着,一不做二不休,放火烧山,那么,石头的凹处,就那么一点容积,怎么可能避得过火燎烟熏?
当然,佛力不可思议。
但我作为普通人,我更愿意用普通人的逻辑去推测。
所以,我断定,六祖惠能在避难石旁,也是没有躲藏的,而是像上一次在大庾山一样,从容地站了出来,面对恶徒一声断喝晓以大义。
而寻衅的恶徒之中,怕也不乏像惠明一样,早已有追随六祖之心,只是迫于无奈而已,现在六祖主动现身,一身胆识和正气凛然已让他们自惭形秽,六祖再施以点拨,说不定这群恶徒当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我浮想联翩,仿佛我就身处其中,亲眼看到了六祖收服恶徒,想到此处,我不禁脱口叫了一声“好!”。
喝彩声在避难声前回荡,我才蓦然醒觉,此时日已西沉,暮色汹涌,而我却是独行至此。
便合十礼拜,急急下山而去。
下到一处浓密阴暗处,心想如果此时有恶人挡道,我将如何?
既已避无可避,我是不是学六祖惠能一声断喝,可是我现在胆气已怯,又无六祖惠能的底蕴,凭什么收服恶人?
转眼间到了山脚,已容不得我自寻烦恼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