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正念的心理治疗师:临床工作者手册:a clinician's guide to mindsight and neural integration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989782
  • 作      者:
    (美)Daniel J. Siegel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Daniel J.Siegel,医学博士,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他是正知研究所的执行理事:也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精神病学的临床教授,是该校正念意识研究中心的联执主任。他的另一部著作《正念的脑》(MindfulBrain: Reflection and Attunement in the Cultivation of Well-Being)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赞誉。
展开
内容介绍
  研究证实,治疗师的存在以及治疗师如何在治疗中营造与来访者的关系,是影响疗愈过程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投入而富有同情心的治疗师,一个能够对自身以及自身与来访者的关系正念的治疗师,是治疗效累的决定性因素。
  《正念的心理治疗师:临床工作者手册》深入探讨了何谓正念以及如何在治疗关系中培育正忿。作者从一种独特的关系视角出发,与读者展开了直接对话,探讨心灵、脑与人际关系。
  因为积极的治疗结果取决于治疗师作为一个个体的存在,因此Siegel博士在《正念的心理治疗师:临床工作者手册》中探索了这一观点背后的科学依据,并为治疗从业者们提供了在自身生活中培育正念存在的策略。书中提供的练习方法可以促进治疗师“正知”的发展,而正知则是我们感受并塑造个怖自身与彼此之间能量信息流的能力。正知可以促进整合,塑造正念性的存在,并培养移情关系——而这些都是使治疗发挥作用的关键。
  无论你在疗愈艺术中的造诣是深是浅,《正念的心理治疗师:临床工作者手册》都能帮助你深入理解心灵与大脑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理解混乱与僵化的状态何以变得整合且和谐。
展开
精彩书评
  如果我们足够幸运,便会在一生中的某些时间里撞上一些好书。这些书可以带给我们启迪,引发我们的好奇;通常,这些书也道出了我们在个人或者职业生活中隐约或者明确体验到的,但尚未能系统道明的一些思考,因此,它们能一下子抓住我们的视线、我们的心。
  Siegel的《正念的心理治疗师》就是当今心理治疗领域的一本好书。在这本书里,Siegel以实证科学与静观智慧交汇的正念及其培育作为切入点,将我们引入人际神经学这一崭新的领域,与读者开始了一场有关生命体验以及心理治疗对大脑的作用和影响的对话。
  通过培养和分享正念,作为治疗师的我们借助我们的正念之业,可以自安安人、自利利人——这真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童慧琦 美中心理治疗研究院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拉阿图市
  
  《正念的心理治疗师》给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以及精神科医生提供了如何以一种清晰的存在状态而存在的建设性意见和方法,以帮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尝试。
  真诚,这是著名的心理学大师罗杰斯倡导的治疗精髓,它也是心理治疗师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存在状态。但这说来容易做来难。在这个层面上,本书乃是心理治疗师训练自身以一种真诚的存在主义姿态工作的经典之作。本书的可贵性还在于,它的实践并非无所依据,本书不但尝试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阐述,也同时提供了十分可信的脑认知神经科学证据。因此,本书对新手心理治疗师和已有丰富经验的心理治疗师来说,都是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
  ——徐钧 南嘉心理咨询师部落机构创办人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会在下一章探讨由联结带来的共鸣连接过程,因此,现在就让我们专注于内在感知元素:接受他人。在联结下,我们关注他人发出的信号,把来自他们内心状态的能量和信息之流深刻地嵌入我们自身的神经系统中。关键在于我们的感知并不局限于针对物质世界的五种感觉,以及相应执行于后皮质区的看、听、尝和触碰功能。相反地,接收别人内心世界的信息是一个把信息往下推动的过程,它发生在我们的皮质下,在初始意识下,而且其结果也是内嵌在皮质下的。我们吸收了对他人内心世界的感受,从而改变自己的内心状态。无论这个海绵通路是如何工作的,也不管是不是通过镜像神经元,很明显地,我们都会快速地从皮层感知转向皮质下反应。
  当我们的身体模拟其他人的内在状态时,皮质下的神经兴奋模式就会发生改变。身体对应部位——肌肉和脏器,比如心、肺、内脏——与脑干、边缘系统相互作用,于是产生了我们当下的存在状态。从身体、脑干、边缘系统这些皮质下区域发出的信号是我们“认识”他人内心世界的通道。假如海绵(镜像)神经元是接收器,那么,皮质下区域就是放大器。这些皮质下转变正是我们与其他人的联结时所产生的内在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联结不一定都带有目的性。有些时候,我们接收到其他人的信号之后,会自发地吸收其内在状态并改变自身状态。当然,我们也会通过刻意关注别人的非言语信号来“认清它们来自何方”。如果我们无法对自身内在的皮质下沟通保持开放,哪怕倾尽全力、全神贯注地与他人联结,我们也将错失对其结果的觉察。假如我们专注地接收了外在世界的非言语信息,却不能对自身内在状态保持开放,那么我们也无法对对方感同身受。
  联结的第一阶段是关注其他人发出的信号。其基本假设如下:镜像神经元发出一组神经元兴奋模式,经由脑岛向下传递,引起皮质下边缘系统、脑干及身体部位的变化。这是第一阶段,称为模拟(simulation)。接下来,这些皮质下状态的转变会向上传递,最终以相反方向再次经过脑岛到达前额皮质中间部位。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存在
第二章 联结
第三章 共鸣
第四章 信任
第五章 真相
第六章 三足鼎立
第七章 三觉知
第八章 跟踪
第九章 特质
第十章 创伤
第十一章 转变
第十二章 训练
第十三章 蜕变
第十四章 寂静
第十五章 消融
附录 人际神经生物学取向有关正知整合与心理治疗的十二个观点
参考文献
推荐阅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