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中心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是引进英国老牌出版社Routledge 的心理学经典系列“心理咨询与治疗100个关键点译丛”中的一个分册,与APA那套心理咨询系列偏重理论性不同,本书以要点式呈现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关键点与技巧,特别推荐给受训中的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以及执业心理咨询师参考。
以人为中心疗法,植根于著名心理治疗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的经验和思想。如今,以人为中心疗法已在英国以及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实践。这一方法在健康、社会关爱、自愿服务领域,以及在与患有严重心理和情感困扰人群有关的工作中都有广泛应用。保罗·威尔金斯著的《以人为中心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原著第2版)/心理咨询与治疗100个关键点译丛》是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它提供了以人为中心疗法相关研究和实践的一个综述,第二版更新了参考文献,增加了以人为中心疗法新近发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相关的内容。
《心理咨询与治疗100个关键点译丛·以人为中心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原著第2版)》在讨论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经典理论之前,首先对支撑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原理和哲学思想进行了思考,进而讨论了如下领域的内容。
●人的模型,包括心理和情感困扰的根源;
●建设性改变的过程;
●对以人为中心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进行了评述;
●儿童发展、自我加工和自我完型风格;
●存在品质以及立足于关系深度的工作。
对这一方法的批评观点被强调也被反驳,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也被讨论。新增加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趋势和发展,包括:
●对抑郁的咨询;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社会维度;
●与经历严重和持续困扰并处于“困难边缘”的人有关的以人为中心实践;
●对相关研究进行评述。
贯穿《心理咨询与治疗100个关键点译丛·以人为中心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原著第2版)》的是与以人为中心疗法相关的大量研究文献,这些研究正是《心理咨询与治疗100个关键点译丛·以人为中心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原著第2版)》核心价值所在。
《心理咨询与治疗100个关键点译丛·以人为中心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原著第2版)》特别适合心理学专业学生、学者以及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从业者阅读参考。对于想充分了解以人为中心疗法(这一主要心理治疗模型之一)的读者也会大有帮助。
《心理咨询与治疗100个关键点译丛·以人为中心疗法: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原著第2版)》:
以人为中心疗法最初由罗杰斯与其同事创立于20世纪40年代。从一开始,罗杰斯的目的就是打算对占优势地位的以心理动力学和行为(主义)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精神治疗方法以及医学模型提供一套彻底的替代方案。这一方法起初被称为“非指导性疗法”,到1951年,他更喜欢采用“来访者中心疗法”这一术语。20世纪60年代,当他开始将源自于上述方法的原理应用于治疗人际关系的其他领域时,“以人为中心方法”这一术语变得更加流行。这种术语的使用使“以人为中心咨询/治疗”(person-centred counseling/therapy)的说法在英国通常更受欢迎,但是,这种说法也被包含在一个基于来访者中心理论(client-centred theory)的相关方法的“家族”中(第3个关键点)。
在罗杰斯(Rogers,1942&1951&1959)对这种治疗方法的各种命名中,表明了对那时流行方法的一种激进的(彻底的)替代方案。单就各种名称而言,罗杰斯想表达的是在治疗中关系的中心地位,其焦点是放在来访者身上而不是理论和技术,关注的是治疗师对来访者经历(经验)的追踪,而不是强加于来访者。进而言之,在他有关疗法改变(1957,1959)的充分必要条件的表述中(第13个关键点),罗杰斯描述了六个要素,关于这些要素他(Rogers,1957:101)宣称,如果这六个要素齐备,不管实践者(治疗者)的取向是什么,“不管我们正在考虑的是经典精神分析(classical psychotherapy),或者是任何经典精神分析的现代分支,或者是阿德勒(Adler)的心理治疗,或是任何其他取向”,积极的变化都将会发生。因此,罗杰斯所作出的是一个有关心理治疗的综合性表述,不仅仅局限于来访者中心疗法。所以,理解罗杰斯有关充分必要条件表述的一种方法,是将其作为对所有经过精致化论述的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一种挑战。“相信你所需要的,假如它与充分必要条件不存在冲突,就做你想做的,但除非六个条件齐备,否则改变将不会发生,如果六个条件具备,建设性改变无论如何都会发生。”不仅如此,罗杰斯(Rogers,1957:101)曾明确表述,心理治疗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关系——在许多其他类型的关系中这些条件也能够被满足。其潜在的含义就是,这些关系也能够被疗法的改变所激发。这里存在一个对心理治疗和精神病学的激进挑战。这一挑战涉及权力以及权力怎样被行使(第5个和第6个关键点)。
以人为中心疗法回避了诊断(但不是指必要的“评估”-Wilkins,2005a:128-145和第32个关键点)和困扰的医学化。但是也存在一些争论,例如,桑德斯(Sanders,2005:21)观点的大意是“咨询师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放弃了由来访者中心疗法(CCT)所占据的激进地位”。正像桑德斯(Sanders,2006a:33-35)所表述和解释的:“困扰不是一种疾病”,他(Sanders,2007e)探讨了困扰医学化的以人为中心的替代方案。
以人为中心疗法,像广泛使用的其他心理治疗方法一样,也许可以被看作是具有支配地位的精神病学或“精神病”(psychosis)概念以及“神经病”(neurosis)概念,而不能看作一种心理困扰的“疾病”模型。在当代以人为中心的传统中,有以下四种对待心理疾病一健康的态度。
……
Part 1 第一部分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认识论、哲学观及原理
1 以人为中心疗法植根于以人为中心方法
2 以人为中心疗法发端于对权威和传统观念的尖锐挑战
3 以人为中心方法是一个由多种疗法组成的家族
4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哲学基础
5 支撑以人为中心疗法的非指导性原则
6 "权力"以及权力的使用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核心
7 以人为中心框架中技术使用的适宜性问题
Part 2 第二部分 经典以人为中心理论
8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实践都是以罗杰斯及其同道的经验研究与观察为基础的
9 实现倾向是以人为中心疗法方法核心中的关键概念
10 罗杰斯的"19条建议"以及与以人为中心的变革观念(concepts of change)相一致的人格理论
11 "自我"概念在以人为中心理论中仍然很重要
12 价值条件的获得与否是心理与情感困扰的根源
13 有关治疗性改变的六个充分必要条件
14 对于六个充分必要条件,偏爱其中某个可能都是错误的
15 在以人为中心疗法中,对(心理)接触的需要常是被忽视的先决条件,建立接触就是建立关系
16 来访者本身的不一致及其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种不一致的意识(敏感或者焦虑)对治疗来说是一种必要条件
17 治疗过程7阶段的划分为治疗师提供了指导,为治疗性改变提供了模型
18 为了确保治疗的效果,治疗师必须在其与来访者的关系中是一致的。这里强调的是"是"一致的人而非"做"一致的事
19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以人为中心疗法能否实现的关键挑战
20 共情是对以人为中心疗法治疗师的基本要求
21 治疗师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的有效性取决于他们被来访者所感知的程度
22 在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中,"移情"没有作用或作用极小
Part 3 第三部分 回顾与反思:以人为中心理论的优势
23 以人为中心疗法是一种被积极研究和发展中的理论
24 以人为中心方法形成之初就根植于对儿童发展、儿童与青少年心理治疗的理解上
25 "存在"是指这样一个时刻,各种充分必要条件的整合引起了"转变性"效果
26 有人认为,在经典的以人为中心理论中,将"个体/自我"看作独立实体的观点是不完整、被过分强调并受限于文化的
27 个体将构成多维度"自我"模型,而并非单一自我模型
28 共情被认为是多层面、复杂的,要切记共情理解是有效治疗的关键
29 尽管并不被基础假设所提倡,但来访者针对治疗师一致性的沟通和感知最近引起了注意
30 无条件积极关注已被重新思考和评估
31 以人为中心疗法根植于一个哲学和临床传统:彼得·施密德的工作
32 在以人为中心疗法实践中,尽管"诊断"无一席之地,但评估却是必不可少的伦理责任
33 以人为中心理论涵盖了理解精神病理的方式,这使其区别于处于支配地位的"医学模型"
34 先期治疗与心理接触是以人为中心治疗方式的核心
35 来访者的不一致可以以各种方式理解,是心理与情感困扰的一个诱因
36 来访者的加工风格导致心理与情感困扰
37 心理与情感困扰源于环境、社会,与权力、无权力感有关
38 在一定程度上,以人为中心实践的延伸紧紧围绕"关系深度"这一概念
Part 4 第四部分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批判与反驳
39 建立在误解之上的以人为中心疗法曾饱受诟病
40 以人为中心疗法在治疗时并未暗示人的发展存在理想完美状态
41 以人为中心理论中的先进模型不能够解释精神病理学,并引发了一种非专业的忽视评估的倾向,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42 以人为中心理论不认为"人性本善",也不会在治疗中因过度乐观而不预见来访者的破坏性驱力并回避挑战
43 罗杰斯提出的充分必要条件曾饱受质疑
44 以人为中心疗法产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这一点限制了它的相关性和适用性
45 没有"移情"的以人为中心疗法是苍白空洞的
46 非指导性的态度是虚假的,且是对治疗权力的无理否定
47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治疗师在治疗关系中展现出了对权力的关心是错误的理解和误导
48 对于焦虑但健康的人来说,以人为中心疗法是一种缓和的治疗方法,但对于许多真正"患病"的人来说,它又缺乏深度和严谨性
49 以人为中心实践只是纯粹的"反射",这种技术收效甚微
50 因为执迷于"非指导性",以人为中心疗法实践的界限日益模糊
Part 5 第五部分 以人为中心实践
51 尽责的以人为中心实践需要强大的理论基础、特定态度和个人特质
52 在以人为中心的实践中,"咨询"和"心理治疗"两个词在很多情境中都会出现,两者可以互换
53 以人为中心实践的第一步是对以人为中心理论的全面认识
54 以人为中心的从业者是与来访者而非病人一同工作
55 以人为中心实践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有治愈性的关系
56 以人为中心疗法依赖于治疗师是什么而非治疗师懂什么
57 在以人为中心疗法中,与新来访者开启会面是一个卷入和被卷入的过程
58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协议和结构
59 以人为中心实践的评估
60 建立信任
61 实践中的非指导性
62 来访者是自己的专家,是自我成长和治愈的积极力量
63 以人为中心治疗师的工作是跟随来访者,撇开理论认识和其他"专家"知识
64 成功的治疗需要所有充分必要条件
65 实践中的接触
66 治疗师的接触有效性
67 来访者的接触有效性
68 接触"难以接触"的来访者
69 处理来访者的不一致性
70 作为治疗师在关系中保持一致和整合
71 发展和增强治疗师的一致性
72 做一致性回应
73 治疗师在多方面的一致性
74 治疗师在以人为中心疗法中的自我表达和自我披露
75 发展你的无条件积极自我关注
76 发展无条件积极关注
77 实践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关注来访者的全部
78 实践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避免正面强化和偏爱
79 实践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避免拯救"无助感"
80 接纳来访者的全部:无条件积极关注和自我完型
81 发展你的共情
82 交流你的共情理解
83 促进来访者对治疗师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的感知
84 治疗师提供的条件是一个整体:准备、促进"存在"和(或)"关系深度"
Part 6 第六部分 有关生活事件反应的以人为中心理论与实践
85 以人为中心疗法和"通用"的方法
86 以人为中心方法与来访者生活事件引起的问题
87 以人为中心疗法与对生活事件的情绪化反应
88 解决生活事件行为反应的以人为中心策略
Part 7 第七部分 新发展、优势和理解:为21世纪扩展以人为中心理论
89 在抑郁症咨询中,以人为中心疗法有被实证证实的作用
90 以人为中心方法是一种积极心理学
91 以人为中心疗法认为精神或者情感困扰来源于所处的社会和(或)环境
92 以人为中心疗法有社会维度
93 以人为中心疗法很适合遭受严重和持久心理困扰的人
94 以人为中心实践和严重持久的心理困扰
95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广泛应用
96 以人为中心疗法和其他治疗方法的结合
97 研究证实以人为中心疗法是有效的
98 以人为中心疗法至少与其他疗法同样有效
99 以人为中心疗法是一个有活力的、不断发展以满足21世纪人们需要的疗法:经验和超越
100 以人为中心疗法还有待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专业名词英中文对照表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