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校城融合下城市型大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73738
  • 作      者:
    王清远[等]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校城融合下城市型大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是成都学院多年来积极探索校城融合背景下城市型大学发展的初步成果,从大学与城市的二元主体互动发展进程人手,立足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城市型大学的发展概况,提出了“校城融合”的理念,构建了校城融合下城市型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路径等,条分缕析,层层推进,深入研究了校城融合下大学的服务力、影响力、城市综合竞争力等若干问题,并得出了系统性的发展建议。
  《校城融合下城市型大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共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发展历程:校城融合体制的内涵与特征:城市型大学的发展概况:校城融合下城市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校城融合下大学的服务力、影响力、城市综合竞争力。
  《校城融合下城市型大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适合高校管理人员、高等教育研究者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校城融合下城市型大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一)中世纪大学的内涵与价值:追求学术自由
  12世纪到19世纪是中世纪大学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并为近代大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世纪大学,学术自由是学者心中普遍的价值取向。学术自由主要是指大学成员教学和研究的自由,即他们有权按照他们认为正确的传统和法则自由地进行知识探索和学术研究。因此也有人称这一时期的大学为“象牙塔”,即一座不关注社会发展需要与外界保持相对距离的自我封闭之“塔”。而学术自由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所设立的学园,柏拉图把其学园教育精神表述为“诉诸理性”、“存理去情”,实际就是理性精神,它折射出古希腊的理性自由与民主意识。正是秉承了古希腊的自由学风,学术自由思想才得以在中世纪大学传承与发扬。可以说,大学的起源、发展与学术自由相伴而生,也正是这种自由精神的存在才使得大学成为追求真理的地方,成为新思想、新理论、新学说、新技术的摇篮。
  (二)西方近代大学的内涵与价值:兼顾教学与科研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大学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实用型人才。19世纪初德国皇帝威廉三世指出:“大学是科学工作者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科学无禁区、科学无权威、科学要自由。”在这种背景下德国走在了前列,在洪堡等教授学者的影响下,德国柏林大学于1810年正式建立。这一划时代的伟大成果,使德国的大学教育成为世界大学教育的中心,并深深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大学。这一时期,以德国柏林大学为首的高等教育机构一方面重视大学的宁静和自由,把学术自由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由大学自行决定学术研究领域的事务,鼓励师生自由地探索真理;另一方面强调大学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创新双重功能,大学不仅是教育教学的机构而且还是科学研究的机构,是产生知识、发现知识的机构,大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新知识的创造者。
  (三)西方现代大学的内涵与价值:在坚持学术自由的前提下为经济发展服务
  西方现代大学的出现以“威斯康星思想”形成时期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建立为标志,该思想是由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尔斯·范海斯于1904年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威斯康星大学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通过输送人才和输送知识两条渠道,打破大学传统的封闭状态,努力发挥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积极促进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着威斯康星大学承诺为其所在的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威斯康星思想”也逐渐深入人心。它把大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其一方面保留了学术自由,另一方面成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组织机构之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美国相继对各个大学实施改革,使大学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世界各地的大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克拉克·克尔计算过,1520年前建立的85个组织中至今还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名字存在并做着同样的事情的,有70个组织是大学。因此,大学作为从中世纪到现在留存最久的社会组织类型,并广泛传播分布于世界各地,原因在于其保持了独特的价值功能,即以学术自由研究与探讨为宗旨,向社会不断奉献新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智慧,以培养社会有用之入为目标,推动着社会发展。进步和繁荣。因此大学的内涵和价值可以概括为:坚持大学本身应有的独立品格和基本的学术价值,努力发挥其在引导社会前进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运用大学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推动社会的文明昌盛。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大学与城市
第一节 大学与城市
一、大学的内涵与价值
二、城市的概念与要素
三、大学与城市的影响与共进
四、大学与城市的冲突与适应
第二节 城市发展与大学办学
一、城市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二、大学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三、城市发展与大学办学的融合

第二章 校城融合概述
第一节 校城融合体制的内涵与特征
一、校城融合体制的内涵与特征
二、校城融合体制形成的路径与潜在问题
三、校城融合体制的意义与作用
第二节 高等教育精英化下的校城融合
一、高等教育精英化下的大学人才培养
一、高等教育精英化下的大学与城市关系
第三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校城融合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大学人才培养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大学与城市关系
第四节 高等教育普及化下的校城融合
一、高等教育普及化下的大学人才培养
一、高等教育普及化下的大学与城市关系

第三章 城市型大学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 城市型大学发展概况
一、国内外城市型大学发展背景
二、国内城市型大学的发展内涵
三、国内城市型大学与城市发展
四、国内城市型大学的发展类型
第二节 普通城市型城市大学
一、普通城市型城市大学的基本特征
二、普通城市型城市大学与城市发展
第三节 中心城市型城市大学
一、中心城市型城市大学的基本特征
二、中心城市型城市大学与城市发展
第四节 国际大都市型城市大学
一、国际大都市型城市大学的基本特征
二、国际大都市型城市大学与城市发展

第四章 校城融合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第一节 校城融合下的校地合作模式及实践
一、校地合作的内涵与机制
二、校城互动下的校地合作模式
三、成都学院在校城融合下的校地合作模式实践
第二节 校城融合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及实践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与机制
二、校城融合下的校企合作模式
三、成都学院在校城融合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实践
第三节 校城融合下的军校合作模式及实践
一、军校合作模式的内涵与机制
二、成都学院在校城融合下的军校合作模式实践
第四节 校城融合下的国际合作教育模式及实践
一、国际合作的内涵与机制
二、校城融合下的国际化合作教育特点
三、成都学院在校城融合下的国际合作教育模式实践

第五章 校城融合下的大学服务力
第一节 校产融合的服务模式及实践
一、校产融合的服务模式概述
二、基于校产融合地方服务模式的大学服务力
第二节 承接政府职能的服务模式及实践
一、政府和大学的关系
二、国内外政府职能承接的服务模式
三、基于政府职能承接的服务模式的大学服务力
第三节 科技协同创新服务模式及实践
一、科技协同创新的内涵和特点
二、大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基本模式
三、大学服务社会模式的制度设计
四、基于科技协同创新服务模式的大学服务力

第六章 校城融合下大学的影响力
第七章 校城融合下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