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215641
  • 作      者:
    沈茹著
  • 出 版 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沈茹,1965年生,江苏镇江人,硕士,江苏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在《甘肃社会科学》《齐鲁学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参与省部级、市厅级课题18项,其中主持10项。获江苏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镇江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文献法、参与式观察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以及其他相关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资本状况、家庭教育现状以及家庭教育的城市适应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找出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次的原因。探讨适合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指导模式,提出改善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
展开
精彩书摘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6.可共享性
  原生态的文化资本转化成次级的客观形态的文化资本与制度形态的文化资本,即可超越其个体性;另外,文化资本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同时,文化产品通过共享则可以实现文化资本的价值转移、保值甚至增值。
  (三)文化资本与文化再生产理论
  1.文化资本的再生产
  布迪厄把“文化资本”与“再生产”结合起来,提出“文化再生产”的理论,再生产是文化资本的重要特征。布迪厄认为,人类的实践,包括教育,无非就是文化再生产活动,一切人类实践活动,都是创造和更新文化的活动。文化资本的再生产不是资本到资本的直接传递,而是在其中加入了媒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其中学校教育使不同等级的后代获得了进入不同等级的机会和凭证,布迪厄称之为间接再生产。
  文化资本的再生产实际上是社会化的结果,通过社会化,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继承了父母的文化资本,使社会成员之间差异出现代际传递的现象。文化资本的再生产有两个主要阶段:第一是早期的社会化,主要依靠学前的家庭教育,家庭作为社会结构最基本的单位,是社会再生产最隐秘的地方。家庭是对文化资本再生产的第一站。个体从小在家庭中不知不觉地无意中继承了父母的文化资本,逐渐成长。在家庭中既有父母双方对子女的有意识的传导,也有孩子跟随父母无意识的效仿,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果孩子从上辈人哪里得到“惯习”(habitus),我们可以说,在这个阶段孩子基本上实现了文化资本再生产的目的。子女在家庭中,在父母的直接影响下实现了早期社会化过程,对以后学校教育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阶层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社会成员自幼就接受自己本阶层的先赋的文化资本,这种惯习会影响其一生。那些具有强大文化资本的家庭的后代在获得文化资本上具有先天的优势,从而能够积累更多的文化资本。其二是学校教育,他在《国家精英:名牌高校的集体荣誉感》一书中指出,学校是今日“支配和支配合法化的基础之一”,因此,必须把教育社会学理解为知识社会学和权力社会学的一部分,而且不是次要的部分。他认为,如果说在封建社会中,教会将世俗的封建特权给予神圣化、正当化,那么,在晚近资本主义社会,充当类似教会功能的社会是学校。他断言:“可以肯定的是,有史以来,对权力和特权的传递问题所推出的所有解决方案中,确实没有任何一种方式比教育系统所提供的解决办法掩藏得更好,因而也更适合那些要一再使用最封建的权力和特权的世袭传递方式的社会。教育系统的解决方式就是在阶级关系结构的再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表面上中立的态度之下,掩盖他履行这一职能的事实。”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和研究背景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家庭教育的特点和意义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 农民工家庭化流动与家庭教育
第一节 农民工家庭化流动规模和类型
第二节 农民工家庭化流动的特征和动因
第三节 农民工家庭化流动给家庭教育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第四章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资本状况
第一节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经济资本状况
第二节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文化资本状况
第三节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社会资本状况

第五章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现状
第一节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环境
第二节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观念
第三节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方式
第四节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沟通

第六章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第七章 改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措施
第一节 政府介入:完善家庭教育运行机制
第二节 家庭重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第三节 学校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整体水平
第四节 社区帮扶:丰富家庭教育资源
附录
附录一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情况问卷调查(农民工随迁子女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情况问卷调查(农民工家长问卷)
二、农民工家长访谈提纲节选
附录三 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情况问卷调查(教师调查问卷)
教师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