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探究精神的重生与衍化:以西南联大为个案的诠释》:
这种跨学科的学术交流,直接产生了一批跨学科的、具有开创性的科研成果。如汤佩松和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合作完成的论文《细胞吸水的热力学处理》,提出解释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的热力学理论,首先引入了水势概念,实现了植物细胞内外水分运动描述体系的突破。国际上普遍地完成这种转变,是20多年之后,他们的论文“已远远超越其时代”。汤佩松、余瑞璜、赫崇本、沈淑敏合作的,用“射线衍射方法研究家蚕吐丝过程中晶体结构的动态行为”的实验论文,发出了晶体结构学与生理学结合的先声;汤佩松与任之恭合作进行的微波照射种子和其他生物材料的开创性研究,又开了辐射生物学的先河(汤佩松,1987b: 74)。
与理工学者的论学热情相比,人文学者的热情一点都不逊色。以人文学者为主的学术组织也有不少,如吴宓就曾经组织椒花诗社,对诗学问题展开讨论。对于这一点,在吴宓的日记中,就有若干记述。如吴宓在1939年9月17日的日记中记述:“适宓将外出,赴椒花诗社集,遂邀健同往。先至玉龙堆,拟邀敬入社,见芳,乃知敬赴呈贡二日矣。不胜慨叹。于是径至武成路富春街洞天饭店社集。是日,由郑侨为社主(做东)。除健外,杨周翰新加入本社,共六人。由侨钞整前作,众评定甲乙。并推定宓为下次社主(第四集)。出题如下:①《无题》七律。②《昆明竹枝词》七绝。至少二首。”(吴宓,吴学昭,1998b: 71—72)吴宓在1939年9月29日的日记中记载:“宓旋即步至绥靖路保定东方酒楼,赴椒花诗社第四集之宴。是日宓为社主,做东。便宴($ 11)。客(社员五人外)有德锡及颉。评阅社稿而外,并以东字飞觞,行酒令。9:00归舍。”(吴宓,吴学昭,1998b: 79—80)从上述记述可以看到,椒花诗社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诗作优劣以及相关诗学观念的讨论进行的,虽然人数不多,但少而精,且将文人雅趣融汇其中,实在令人神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