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学探究精神的重生与衍化:以西南联大为个案的诠释: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63272
  • 作      者:
    王喜旺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本著作在从内部支持条件与外部保障条件两大方面对西南联大探究精神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赤诚、爱国、独立、自由、会通等方面展现了其探究精神的结构形态,分育人目标定位、课程结构折变、教学的千姿百态、课堂教学的探究品性、管理制度的学术取向、蓬勃的课外学术热情等方面透视了探究精神对教育领域的辐射作用,进而探讨了探究精神对联大学子的塑造作用。在横向切割研究之后,从纵向考察的视角分析了联大探究精神的衍化轨迹。最后,借鉴历史经验,论述了如何在中国当代大学重建其探究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大学探究精神的重生与衍化:以西南联大为个案的诠释》:
  这种跨学科的学术交流,直接产生了一批跨学科的、具有开创性的科研成果。如汤佩松和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合作完成的论文《细胞吸水的热力学处理》,提出解释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的热力学理论,首先引入了水势概念,实现了植物细胞内外水分运动描述体系的突破。国际上普遍地完成这种转变,是20多年之后,他们的论文“已远远超越其时代”。汤佩松、余瑞璜、赫崇本、沈淑敏合作的,用“射线衍射方法研究家蚕吐丝过程中晶体结构的动态行为”的实验论文,发出了晶体结构学与生理学结合的先声;汤佩松与任之恭合作进行的微波照射种子和其他生物材料的开创性研究,又开了辐射生物学的先河(汤佩松,1987b: 74)。 
  与理工学者的论学热情相比,人文学者的热情一点都不逊色。以人文学者为主的学术组织也有不少,如吴宓就曾经组织椒花诗社,对诗学问题展开讨论。对于这一点,在吴宓的日记中,就有若干记述。如吴宓在1939年9月17日的日记中记述:“适宓将外出,赴椒花诗社集,遂邀健同往。先至玉龙堆,拟邀敬入社,见芳,乃知敬赴呈贡二日矣。不胜慨叹。于是径至武成路富春街洞天饭店社集。是日,由郑侨为社主(做东)。除健外,杨周翰新加入本社,共六人。由侨钞整前作,众评定甲乙。并推定宓为下次社主(第四集)。出题如下:①《无题》七律。②《昆明竹枝词》七绝。至少二首。”(吴宓,吴学昭,1998b: 71—72)吴宓在1939年9月29日的日记中记载:“宓旋即步至绥靖路保定东方酒楼,赴椒花诗社第四集之宴。是日宓为社主,做东。便宴($ 11)。客(社员五人外)有德锡及颉。评阅社稿而外,并以东字飞觞,行酒令。9:00归舍。”(吴宓,吴学昭,1998b: 79—80)从上述记述可以看到,椒花诗社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诗作优劣以及相关诗学观念的讨论进行的,虽然人数不多,但少而精,且将文人雅趣融汇其中,实在令人神往!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探究精神重生的机制
第一节 繁复的内部支持条件
第二节 不可或缺的外部屏障

第二章 探究精神的结构形态
第一节 以赤诚之心投入学理探究
第二节 以救国为旨归的勉力探索
第三节 对学术独立的奋力张扬
第四节 自由探究的自然彰显
第五节 对会通之境的不懈追求

第三章 探究精神在教育领域的投射
第一节 以自由探究为指向的育人目标定位
第二节 自由探究的风姿在课程中的映现
第三节 研究逻辑的迁移与教学探究性的凸显
第四节 作为学术独立、自由屏障的管理制度
第五节 蓬勃滋长的课外探究热情

第四章 探究精神对学生的塑造
第一节 贯通自然与人文的知识根基的奠定
第二节 探究方向的确立与研究方法的获得
第三节 探究理念的潜移默化
第四节 别样学术道路的开启
第五节 智性品格的陶冶

第五章 探究精神的衍化轨迹
第一节 忘我的探究热情蓬勃生发(1937-1940)
第二节 师生共同探究学理的空前凸显(194l-1943)
第三节 学术研究与政治生活的紧密勾连(1944-1946)

第六章 经验与启示:探究精神在当代大学的重建
第一节 作为精神复合体的探究精神
第二节 确立以探究真理为指向的价值坐标
第三节 以探究性教学的推行为枢机
第四节 回归教学自由
第五节 搭建内部不同问学主体间学术交流的制度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