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印度大众传媒研究:全球化的消解与本土化的建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709760
  • 作      者:
    赵瑞琦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赵瑞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教育部全国高校网络培训中心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理事、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媒体外交、国际新闻业务、网络民族主义、印度大众传媒等。
  发表专著《网络爱国主义:源流、利弊与策论》,合著《十一个美国人与当代中国》。在《现代国际关系》《现代传播》《当代传播》《中国出版》《探索与争鸣》等杂志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在《南风窗》《周末画报》《环球时报》等报刊发表国际新闻评论近三百篇,100多万字。有长期的新闻从业经验,多次荣获国家及省级新闻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亚洲国家与地区传媒研究丛书:印度大众传媒研究》以全球本地化为经,辅以历史现实的考察,复参酌周边国家的实践,在庞大的资料交织下穿针引线,所涉内容,不仅包括全球化时代印度传媒演进的经验性细节,还涉及印度传媒应对全球化进行身份改变、建构及培养的理论思考,两者相得益彰,既不违逆资料,又营造氛围,维持叙述的张力。
展开
精彩书摘
  《亚洲国家与地区传媒研究丛书:印度大众传媒研究》:
  三、缺乏基础成功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证实,除了开放市场外,还有很多其他事要做:如推广教育、合理的医疗保健、广泛的土地改革、政府坚决带头促进经济增长等——简单地把东亚的成功事迹看成自由化和开放市场的结果是相当幼稚可笑的。
  然而,在基础领域,印度做得不够。于是,20多年过去了,印度改革的节奏总是时进时停。若无根本改革措施,印度可能会变得像巴西那样存在大量社会不平等、经济分裂式增长,而不是像经济增长更公平的国家,比如韩国一样。
  以班加罗尔为例,该市虽然成了许多高等科技公司的基地,但基础设施建设尚未跟上,交通拥挤,经常停电,许多公司要求市政尽快改进设施建设,修建地铁等以缓解交通拥挤现状。
  当然,即使印度占领全球计算机软件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也跟那些贫穷的、未受教育的大众没有多大关系。无疑,设计计算机程序比制造简单的刀具和闹钟更有魅力,附加值也高,然而后者为中国的穷人提供收入来源,前者却无法直接为印度人民提供工资支持。
  同时,尽管某些特定的高技术产业发达繁荣,但印度的整体经济和工业部门的增长率仍相当低。
  四、管理落后
  更易引起争议的是印度政府的管理能力。印度近期的经济增速放缓表明,它可能已经达到了在黑暗中增长的极限。曾经,印度是全世界羡慕的对象。它成功渡过了金融危机,增长迅速,就业岗位增加,数百万人脱贫。在印度,创新公司展开激烈的竞争,并开始登上全球舞台。这一切发生的背景是1991年开始的自由市场改革。从那以后,政府持续缓步推行改革,使印度成为全球增长第二快的经济体。
  印度经济欲调整发展,高盛公司曾经概述了10件它必须要做的事:1.改善政府治理;2.提高教育成果;3.提高大学的质量和数量;4.控制通货膨胀;5.发展可靠的财政政策;6.金融市场自由化;7.增加与邻近国家的贸易;8.提高农业生产力;9.改善基础设施;10.改善环境质量。
  不过,也有论者指出,高盛为私人金融机构,该公司为印度抹金,是为配合金砖四国的投资炒作提供材料。这10件事,即使做了,效果也很难判断。例如,金融自由化并不是繁荣的必备要素,反而造成金融海啸,而大学和教育提高并不能解释诸多欧美大学年轻人低就和失业的现象,同样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却因不同科系、家世而有相差甚大的就业结果。同时,印度语言、宗教、政治过于多元,使得政策无法强力推动,外资对此诟病甚多。
  第四节前景不明
  1991年5月4日出版的《经济学家》的封面故事,是一份对印度经济的调查报告,它把印度经济比喻为关在笼子里的老虎。针对印度经济的举步维艰,《经济学家》断定:印度的未来,将陷入比许多年来状况都要危险的境地;新政府会立即面临财政危机,它可能——只是可能会重新评估政府早应该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新政府上台后进行的经济改革,与该预期相去不远。
  同样是《经济学家》,在2008年年底发表《突然变得脆弱>-文,指出,经济低迷甚至绝望的阴云迅速扩散到世界各个地方。但这一变化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发生得最为突然。直到最近以前,这两个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大型经济体还认为自己绝缘于这场将富裕世界折磨得痛苦不堪的传染病。乐观主义者甚至希望,这些大的新兴市场能够成为将世界从衰退中拯救出来的发动机。然而,全球经济低迷会把中国和印度一同拉下水,给这两个仍然贫穷的国家带来大规模失业。
  这种悲观主义论调可能有些过头。无疑,两国都面临着艰难的经济和政治困境,但它们仍然是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印度刚刚建立起的积极的自我形象遭遇双重打击:经济震动以及上月袭击孟买的恐怖主义行动。孟买袭击事件使得外界担心印度会产生地区冲突。另外,经济挫折感也十分明显。
  ……
展开
目录
前言 重视来自印度的经验
第一章 印度崛起:国力基础与现实困境
第一节 国内发展的成与败
第二节 外部环境:全球与地区的纬度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从觉醒到拥抱世界
第一节 逼出来的觉醒
第二节 拥抱全球化
第三节 先天不足
第四节 前景不明

第三章 印度全球化:历史基础与现实影响
第一节 英国遗产与印度改革
第二节 思想观念与制度变迁
第三节 经济改革与社会变迁

第四章 复杂全球化:本土的实践与抗争
第一节 全球化:毁誉参半的现实
第二节 信息流动的不平衡
第三节 全球本土化:权力的消解与抗争

第五章 传媒管理:框架整合与政策变迁
第一节 政治体制与传媒自由
第二节 全球化影响与政策适应
第三节 为互联网立法
第四节 印度电视管理政策
第五节 印度的新闻自由

第六章 想象的敌对:印度传媒与中印关系
第一节 从历史到未来
第二节 推波助澜的印度媒体
第三节 《印度时报》的涉华报道
第四节 中印是彼此的机遇

第七章 印度媒体的消解与抗争
第一节 印度新闻业的历史
第二节 正在改变的传媒景观
第三节 全球化重塑印度新闻业
第四节 全球化对本土媒体的赋能

第八章 电视产业:从垄断到混战
第一节 经济开放前的政府控制
第二节 多频道竞争的电视市场
第三节 电视改变国内社会景观
第四节 印度电视与国家发展

第九章 报业市场:逆势而上
第一节 蓬勃发展的印度报业
第二节 《印度时报》的国际报道
第三节 偏见与臆想并存的对华报道

第十章 后来居上的新媒体产业
第一节 冷热不均的新媒体
第二节 优先发展的印度IT产业
第三节 互联网产业前景看好
第四节 移动互联网之国
第五节 新媒体与受众
第六节 印度版“棱镜”计划
第七节 对外传播中的双刃剑

第十一章 印度传媒与软实力建构
第一节 传媒与国家建构
第二节 印度的国家形象
第三节 印度传媒的形象塑造

第十二章 印度的未来:开放还是保护
第一节 美国的霸主地位
第二节 亚洲的世纪?
第三节 中印友好
后记前言重视来自印度的经验

第一章 印度崛起:国力基础与现实困境
第一节 国内发展的成与败
第二节 外部环境:全球与地区的纬度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从觉醒到拥抱世界
第一节 逼出来的觉醒
第二节 拥抱全球化
第三节 先天不足
第四节 前景不明

第三章 印度全球化:历史基础与现实影响
第一节 英国遗产与印度改革
第二节 思想观念与制度变迁
第三节 经济改革与社会变迁

第四章 复杂全球化:本土的实践与抗争
第一节 全球化:毁誉参半的现实
第二节 信息流动的不平衡
第三节 全球本土化:权力的消解与抗争

第五章 传媒管理:框架整合与政策变迁
第一节 政治体制与传媒自由
第二节 全球化影响与政策适应
第三节 为互联网立法
第四节 印度电视管理政策
第五节 印度的新闻自由

第六章 想象的敌对:印度传媒与中印关系
第一节 从历史到未来
第二节 推波助澜的印度媒体
第三节 《印度时报》的涉华报道
第四节 中印是彼此的机遇

第七章 印度媒体的消解与抗争
第一节 印度新闻业的历史
第二节 正在改变的传媒景观
第三节 全球化重塑印度新闻业
第四节 全球化对本土媒体的赋能

第八章 电视产业:从垄断到混战
第一节 经济开放前的政府控制
第二节 多频道竞争的电视市场
第三节 电视改变国内社会景观
第四节 印度电视与国家发展

第九章 报业市场:逆势而上
第一节 蓬勃发展的印度报业
第二节 《印度时报》的国际报道
第三节 偏见与臆想并存的对华报道

第十章 后来居上的新媒体产业
第一节 冷热不均的新媒体
第二节 优先发展的印度IT产业
第三节 互联网产业前景看好
第四节 移动互联网之国
第五节 新媒体与受众
第六节 印度版“棱镜”计划
第七节 对外传播中的双刃剑

第十一章 印度传媒与软实力建构
第一节 传媒与国家建构
第二节 印度的国家形象
第三节 印度传媒的形象塑造

第十二章 印度的未来:开放还是保护
第一节 美国的霸主地位
第二节 亚洲的世纪?
第三节 中印友好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