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学生就业力研究:人才筛选标准演化视域: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olvement of talent selection criterion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9082211
  • 作      者:
    李光红,李文喜,孙丽丽著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大学生就业力研究:人才筛选标准演化视域》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综合运用管理学、系统科学、教育学、劳动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遵循“人才筛选标准演化与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的提出→人才筛选标准与大学生就业力作用机理分析→人才筛选标准演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探究→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大学生就业力实证研究(选取东、中、西部20所高校作为样本)→锁定关键影响因素→大学生就业力提升路径设计”的思路展开研究。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光红,1967年生、山东莱阳人。管理学博士。现任济南大学社科处处长,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人力资本与劳动就业、创新工程与创业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课题9项;近30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CSSCI等转载、收录;出版专著、教材4部;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其他省市级科研奖励16项。
  
  李文喜,1964年生,山东鄄城人,研究员。现任滨州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任山东省社会法学研究会会长,济南市首批理论人才工程成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青少年社会工作等领域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9项,获省市级科研奖励7项。
  
  孙丽丽,1982年生,山东东营人,讲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决策与系统评价等领域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4篇,6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CSSCI等转载、收录;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9项,获省市级科研奖励3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伴随经济转型与高等教育改革,就业市场人才筛选标准曰趋理性,如何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力,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焦点。《大学生就业力研究:人才筛选标准演化视域》综合运用管理学、系统科学、劳动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基于人才筛选标准演化视域,以大学生就业力为研究对象,阐析了就业力和人才筛选标准耦合机理;采用聚类分析、ANP等方法,构建了大学生就业力评价体系。进而引入物元分析法,选取有代表性的50家用人单位和不同省份20所高校的2000余名毕业生进行实证研究,锁定11个关键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大学生就业力提升路径,以期为政府政策制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大学生有效就业自我识别、用人单位人才筛选标准优化提供决策依据及路径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3.政府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策略研究
  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政策工具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调控、监督、服务、法律和保障作用。赵冰(2014)指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对高校的层次、类别、专业设置和教学质量进行调控,使其和社会需求接轨,避免就业的局部性、结构性失衡。政府应运用财政、货币等金融和政策手段调控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强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扩大就业区域、就业机会和就业总量。孙长缨(2007)指出,政府应充分发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开发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搭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平台,确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战略,健全社会公共职业训练平台,建立与劳动力就业市场需求衔接的职业标准体系,规范与完善相关的职业培训体系,提高职业培训质量;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采用财政政策激励社会各界以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参与大学生就业力开发体系的建立,以扩大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力开发方面的可利用资源。②任江林(2005)认为政府要转变职能,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培育统一、开放、有序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发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调控功能,为大学生提供职前培训、职业发展服务。③
  4.用人单位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策略研究
  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个体企业等用人单位是吸纳就业的最基本客体。它们不仅直接参与到大学生的求职过程中,还与校企合作、就业培训、就业稳定以及失业保障等息息相关。据此,用人单位应积极参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首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及时、真实地发布用人信息,让大学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的规模、环境、待遇以及拟招聘岗位等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应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待遇,摒弃经验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就业歧视行为,避免“暗箱操作”“钱权交易”和“就业欺诈”等不良情况出现。其次,用人单位要勇于承担就业道德义务。在经济平稳时期,大型企业、跨国企业要做好表率,积极挖潜增岗吸纳高校毕业生,民营、个体单位也要积极响应,共同为社会分担大学生就业压力。在经济衰退时期,各类企业一方面应尽量做到不减薪、不裁员,另一方面要进行“逆势储才”,以低成本为企业储备高端人才。再次,用人单位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在双向选择和自愿的情况下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杜绝采取欺诈和强迫方式。就业后应为其依法交纳各种社会保险,禁止无故辞退。最后,用人单位还应及时将用人经验、招聘感受真实地反馈给高校和有关的政府部门,为其提供决策参考。
  5.就业中介机构促进大学生就业
  就业中介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因其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信息多渠道性,已成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除市场和政府之外不可或缺的第三种途径。首先,就业中介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拓展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机会和空间。根据估算,我国“十二五”期间就业中介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吸纳就业人口的潜力平均为127万,对弥补城镇就业缺口的贡献平均在7.9%左右。①其次,就业中介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向大学生就业供需双方提供可靠、及时和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服务,为双方搭建沟通桥梁和平台,通过就业服务活动间接地促进就业。就业中介机构和非政府组织还可发挥自身优势向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法律援助和公益性岗位,从而促进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竞争力。最后,就业中介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可利用与行业协会等既有的关系和合作,联合举办“求职技巧讲座”“企业论坛”“职业道德报告会”等活动,积极发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催化剂”和“加油站”作用,协助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搞好就业服务。
  此外,就业中介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对于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社会系统均衡就业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我国政府应重视并为它们促进就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最终在优化就业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三方合作的伙伴关系。
  ……
展开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人才筛选标准相关研究
二、大学生就业力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范畴的界定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图
第五节 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人才筛选的相关理论
一、筛选理论
二、刘易斯拐点理论
三、劳动经济学理论
第二节 就业力的相关理论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二、社会资本理论
三、市场分割理论
第三节 评价理论及方法
一、评价理论
二、评价方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才筛选标准与大学生就业力作用机理阐析
第一节 就业力概念厘定
一、就业力的内涵
二、就业力的维度
三、就业力的概念模型
第二节 就业力相关概念辨析
一、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概念
二、就业力与就业率的关系
三、就业力与就业质量的关系
第三节 就业力与两大发展的协同关系
一、就业力与经济发展方式及产业结构的关系
二、就业力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质量的关系
第四节 人才筛选标准与大学生就业力作用机理
一、人才筛选标准对大学生就业力的作用
二、大学生就业力对人才筛选标准的反作用
三、人才筛选标准与大学生就业力耦合模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才筛选标准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人才筛选标准演化趋势阐析
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关研究
二、人才筛选标准理论阶段的划分
三、人才筛选标准演化趋势的探究
第二节 人才筛选标准影响因素筛选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调查样本的选取
三、调查问卷的实施及结果分析
四、信度分析及基本影响因素确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人才筛选标准演化的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一节 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二、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
二、聚类分析建立指标体系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权重的赋予
一、ANP方法的引入
二、基于ANP的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指标权重的赋予
三、评价指标解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人才筛选标准演化的大学生就业力关键影响因素分析——20所高校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力有效性评价模型
一、评价方法的确定
二、物元分析模型
第二节 高校大学生就业力评价实证分析
一、实证样本选取
二、指标数据获得
三、大学生就业力评价流程
四、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力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力实测结果分析
二、大学生就业力实测整体状况比较
三、大学生就业力指标有效性对比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二、实证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大学生就业力提升路径设计
第一节 “供需、市场”:联动式就业力提升政策制定
一、供给联动政策设计
二、需求联动政策设计
三、市场调节联动政策设计
第二节 “前移、后延”:呼应式就业培训体系构建
一、就业培训“前移”策略
二、就业培训“后延”策略
第三节 “培养、孵化”:全程式创业扶植模式设计
一、高校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策略
二、政府加强大学生创业政策和保障机制设计
三、企业促进大学生创业措施设计
四、学生提升创业意识和能力的路径设计
第四节 “人员、职位”:无缝式就业信息平台搭建
一、政府加强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建设
二、高校利用就业大数据提升服务水平
三、用人单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人才招聘
四、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就业机会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全书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就业市场人才筛选标准调查问卷
附录B 人才筛选标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附录C 人才筛选标准影响因素重要性调查
附录D 大学生就业力自我测评调查问卷
附录E 20所高校大学生就业力有效性评价结果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