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顾祝同传
0.00     定价 ¥ 6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3497926
  • 作      者:
    吕慧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吕慧,女,1981年生,江苏海安人,中共党员。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军事法学博士,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原讲师,研究方向为军事法理学、军事法制史。现为自由法律工作者。出版《中国军事审判机制优化研究》《军事法学基本理论研究》等学术著作;担任主编、副主编或参与撰写《军队涉法问题研究》《军校学员安全管理概论》等教材;在《军事学术》《国防大学学报》《中国军事教育》《法制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参与、主持国家、省部(军队)级和院级课题四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顾祝同将军是江苏涟水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后在黄埔军校任教,曾参与东征、北伐、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抗战期间,任国军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徐州绥靖主任、陆军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总长、“西南军政长官”等职务。1950年3月去台湾,曾兼台湾“国防部”代部长。1972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87年1月17日卒于台湾。他在国民党军中,素有“驭将之才”声誉,被军政高层称为“军中圣人”。他身居国军高位,经历了黄埔建军之后国军全部重大历史时刻,善于谋划全局,折冲转圜,“政才”甚至强于军事上的才干,堪称军中“宰相”。
  与同样受到蒋介石宠信的何应钦、陈诚二人不同的是,顾祝同在军中并无明显的派系,而是坚定地执行蒋介石的政策,这一方面巩固了其在军中的“敦厚长者”形象,同时也注定其最终的人生轨迹。
  《顾祝同传》通过记叙顾祝同将军一生历程,探寻其在国民党内长盛不衰、官运亨通的奥秘,揭示历史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残酷性和反人民性,直言其败退台湾的必然性,对于研究国民党建军治军思想或有帮助。
展开
精彩书摘
  《顾祝同传》:
  按照中华姓氏的源与流,顾氏本源于夏禹,是勾践的七世孙,因有功被封为顾余侯。三国时,顾氏祖先居东吴,人口繁衍成一脉大姓,顾雍还做了深得吴王倚重的吴国丞相。自西晋到南北朝、隋、唐、宋、元几代,顾氏出了像光禄大夫尚书顾和、唐著作郎顾逋、开封府尹顾谦、刑部尚书顾礼、户部侍郎顾而谋等杰出人物。顾祝同先祖顾天时从苏州闾门迁居到涟水,顾家在此地开枝散叶,日益兴盛。顾天时,劳作勤恳,得有积蓄,便携弟弟顾天运到县城开办木场、米市,诚信经商,生意红火,不料天运暴卒,留下五岁侄儿永宽。在昼夜不停的狂风暴雨中,顾天时含泪涉水将弟遗体安葬,悉数变卖县城产业,带着侄儿和自己的三个儿子回到了顾家庄。三个儿子中,顾永清不喜读书,只好农活;老二顾永茂和老三顾永贞偏爱书本。顾永茂因长期苦读,两耳患上了重听症,以至于家中不得不过早地为他操办了婚事,娶了十九岁的杨氏当妻子,生下顾祝同的父亲顾芝田等四男一女,于四十一岁那年去世。
  据顾祝同回忆,顾家原有良田一百八十余亩,分为供建房种菜的基地和供种麦、杂粮的农地两类。到了顾永茂时,家族扩大,田地愈分愈少。时由于顾芝田及其弟顾良田年幼,顾祝同祖母杨太夫人只得将田地分租,以腾出更多的精力督促顾芝田参加科举考试。顾家客厅两旁悬挂的对联日:光前善法忠和孝,裕后良图读与耕。但顾芝田秉性愚钝,虽经年悉心苦读,但屡试不第。在堂弟顾龙田的劝说下,顾芝田将祠堂改为私塾,收了四十余名年少学童,以为生计。据四新集百姓传说,顾芝田也兼从湖荡里搂草养活家小,因为老背着一张竹筢子,被大人小孩称为“顾大筢子”。
  这样的生活终究不能再继续下去。男大当婚,家中为顾芝田将妻子张凤英娶进门,顾家生活逐渐有了生气。这时候,顾祝同来到了人间。传说,顾芝田在顾祝同出生前夜偶得一梦:只见山林中,林木葱郁、如诗如画,令人怡然。却山风陡起,天色陡暗,丛林中乍然蹿出一只老虎,带着一团火焰,张着血盆大口,遮得日月无光。正在惊恐不知所措之时,一位老者从山坡上飘然而至,只听他断喝一声:“大胆孽畜,还不快快滚回山林!”话音刚落,那只凶悍无比的猛虎果然乖乖地甩着尾巴向林中走去。老者将顾芝田领进龙岩洞。洞中自有仙境,极目远眺,又见兵荒马乱中,士兵追到人群里见人就砍,腐尸遍地,鲜血淋漓。又看那群山幽谷中,一位军官英眉朗目,正在挥旗下令,一时伏兵四起,杀声震天,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忽然,这位英武神勇的军官又幻化出一只猛虎闯进顾家中来。这梦吓得顾芝田出了一身冷汗。梦醒时分,张凤英已腹痛一阵紧过一阵。待到天明时,下了一夜的雪终于停了,顾家门外人声鼎沸,百十号人,拎着木桶,夹着铜盆,拿着水舀,面面相觑。原来,是邻居发现顾家院子上空火光冲天,就领着众人赶来扑火,可到门前发现啥也没有,纷纷称奇,一时传为异谈。顾祝同就是在这样的传说中诞生的。在这美好传说的背后,是顾祝同不得不面对的贫苦家庭生活。这也正是当时万千中国家庭的缩影。
  家道中落的困苦境遇在顾祝同脑中埋下了从军报国的思想萌芽。顾家从祖辈的小康之家,到顾芝田这辈经济状况已彻底恶化。无论是开馆教学,还是打草出售,均不是富裕人家所为。从某种意义上看,顾祝同这只下山虎生不逢时,饱受砥砺。贫苦的家世既能困住一个人,也能激励一个人,并能成就一个人。无论是当兵吃粮,还是携笔从戎,顾祝同贫苦的家庭生活无不让他自一出生就担负起改变自身、家庭乃至国家命运的历史责任。有困境方能生恒心,有磨难方能生胆气。在顾祝同晚年的自述中,回忆其一生,叹其比同辈幸运,能“平步直前”,其实正是这种家境给了其顺时应势的人生智慧,这其中不能不说饱含着痛苦和辛酸。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三尺墨池起微涟
第二章 求学从军报国志
第三章 东征北伐学生官
第四章 逐鹿中原坐镇江苏
第五章 “剿共”救驾得蒋心
第六章 淞沪抗敌危局上任
第七章 抗日烽火满神州
第八章 劳心勉力持战事
第九章 国共对决败走台湾
第十章 “驭将之才”的陨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