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分体文学史 戏曲卷(第三版)
0.00     定价 ¥ 43.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2573806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分体文学史:戏曲卷(第三版)》内容包括戏曲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各种戏曲剧种、表演形式的传承演变,戏曲理论的评析,名家名剧的介绍等。特别是分析了戏剧史上元杂剧勃兴、明清传奇繁荣的特殊历史人文背景,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中国分体文学史:戏曲卷(第三版)》条理清晰,文字顺畅,使学生易记易懂,便于把握中国戏曲发展得脉络轨迹,十分适合其高校教材的定位。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巫优歌舞与脚色扮演的嬗变

  中国戏曲虽迟至两宋之交方始形成,其以初步成熟的戏剧形态涉人古代艺术之林,更在宋金元并存之际,但其渊源久远,其诸多戏剧因子的萌生与衍变,可以一直上溯到原始时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我国戏曲经历了萌芽、滋长、发展、成熟等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关于戏曲的起源,学术界历来有巫优说、原始歌舞说、百戏说、傀儡说及外来说等多种并峙的观点,且迄今尚无定论。一般说来,我国戏曲既然是一种不断积淀创新而成的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样式,其兴起因素就不当是单一和孤立的,而应该是诗歌、音乐、舞蹈、表演、说唱等多种艺术成分长期交融聚合的结果。倘要发掘我国戏剧来源之诸因素,则需从先秦歌舞、两汉百戏、六朝俗讲等一路寻索而来,同时也要兼顾诗词、歌赋、史传、说话等雅俗文艺样式潜移默化的启迪和影响作用。

  作为古代戏剧诸要素之一的歌舞,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很兴盛了。《尚书·尧典》所记之“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吕氏春秋.古乐》追叙之“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的“葛天氏之乐”等,都保留了先民们以歌舞庆贺狩猎、收获胜利的热闹场面,其中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从“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巫歌巫舞,到“优盂之为孙叔敖衣冠”,较多地保留有原始宗教遗风的楚国巫优表演,成功地实现了由祀神歌舞向人物(即脚色)摹仿(扮演)的跨越,催生了古代戏剧的萌芽。具体说来,流传于南方楚国的“九歌”,就是由巫觋表演于祭神仪式上的“雏型的歌舞剧”(闻一多《什么是“九歌”》);而“以讽谑为主”的“优孟衣冠”,则首开人物扮演之先河。

  除祭神祈福的宗教仪式之外,攘鬼驱灾的“傩”仪也与戏剧有密切的渊源联系。汉代民间流行的角抵戏《东海黄公》便是从傩仪中派生出来的。张衡《西京赋》载:“东海黄公,赤刀粤祝。冀厌百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蛊,于是不售。”稍后的《西京杂记》对这场游戏表演的故事内容有较详细的记录,大意是说:东海人黄公,少年时能“制蛇御虎”,“及衰老,气力赢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而此时又有白虎出现,伤害百姓,“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文中说到“三辅人俗用以为戏”,看来是一场竞技性的表演,其中一人扮黄公,一人扮白虎,互相角力以为戏乐。《西京杂记》在引述这则故事表演之后说,“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据史载,这种角抵之戏于南北朝时期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带有明显宗教意味的村歌社舞,表演时“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北史·柳或传》)。如此看来,六朝时期的角抵戏已开始使用面具,并有了简单化装,以突出其戏剧性效果。

  逮至两晋南北朝时期,祭神禳鬼活动之中的戏剧表演成分逐渐增加,其中的歌舞和伎艺表演大有挣脱宗教仪式的外壳而风行于世的趋势。以歌舞装扮人物,表演简单的故事,汉晋之间有《公莫舞》和《文康乐》,周隋之间则有“代面”、“钵头”、《踏摇娘》等。其中以《踏摇娘》最具代表性。它受《东海黄公》等人物扮演故事的影响,不仅有简单的故事情节,且附以化装和使用面具。据《旧唐书.音乐志》载:“代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是以此歌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钵头”即“拨头”,是以歌舞形式表演一个由西域传来的小故事:“拨头者,出西域,胡人为猛兽所噬,其子求兽杀之,为此舞以象之也”(《旧唐书·音乐志》)。《踏摇娘》则是带有具体故事情节的歌舞表演。据唐崔令钦《教坊记》载:北齐有一位苏姓男子,“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衔怨,诉于邻里”。其表演形式大致是:“丈夫(男演员)著妇人衣,徐行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摇和来,踏摇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摇’;以其称冤,故言‘苦’。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上编 杂剧

第一章 中国戏曲的萌生、形成与元杂剧的繁荣

第一节 巫优歌舞与脚色扮演的嬗变

第二节 宋金杂剧与诸宫调

第三节 元杂剧的兴盛和繁荣

一、元杂剧兴盛的标志

二、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第四节 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一、剧本结构

二、音乐体式

三、脚色与演出体制

第二章 元杂剧的分期与发展

第一节 元杂剧的分期与流派的区分

第二节 沉沦中的忧思与呐喊——元杂剧兴盛时期的创作

一、忧患与怀旧心态:元代前期的历史剧

二、愤世之情与救世之念:元代前期的社会剧

三、佛郁、冀盼心态的滋长:元前期的公案剧和绿林剧

四、在生存困境中躁动的自恋心态:元代前期的婚恋杂剧

第三节 困境中的求索与迷惘——元杂剧过渡时期的创作

一、士精神的高扬:元中期的文人剧

二、主题的升华和变幻:元代中期的爱情剧

三、仕进理想幻灭的困扰:元代中期的道化隐逸剧

第四节 期盼中的同化与异化——元杂剧衰蜕时期的创作

一、伦理文化体系的重构:元代后期的家庭道德剧

二、天命观对自主个性的销蚀:元后期的历史剧

三、宗教观念的变异:元代后期的神仙道化剧

第三章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和杂剧创作

第二节 《窦娥冤》、《蝴蝶梦》等社会剧

第三节 《救风尘》、《望江亭》等爱情风月剧

第四节 《单刀会》、《西蜀梦》等历史剧

第五节 卓越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 王实甫及其《西厢记》

第一节 王实甫的生平和杂剧创作

一、生平行事和杂剧作品

二、《西厢记》故事的来源与演变

第二节 情对礼的战胜与超越——《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第三节 《西厢记》的人物形象塑造

第四节 《西厢记》的结构特点和语言艺术

第五章 白仁甫和马致远的杂剧创作

第六章 明清杂剧

中编 南戏与传奇

第一章 宋元南戏

第二章 高明与《琵琶记》

第三章 明代传奇剧

第四章 汤显祖及其传奇剧

第五章 清代传奇剧

第六章 洪昇与《长生殿》

第七章 孔尚任与《桃花扇》

下编 清代“乱弹”

第一章 乱弹的种类

第二章 乱弹的场上艺术

第三章 乱弹的作品(上)

第四章 乱弹的作品(下)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