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智慧故事》:
韩信论项羽虽强易弱 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韩信在拜将仪式完了以后,坐在台上。汉王说:“萧丞相多次夸奖推荐将军,将军有什么样的计策教我呢?”韩信辞让不敢,接着就问汉王道:“现在您想向东发展争夺天下,对手不就是项王吗?”汉王说:“是的。”韩信说:“大王自己估量在勇敢强悍仁慈等方面比项王如何?”汉王沉默了很久,说:“不如他。”韩信拜了两拜,赞佩地说:“就是我韩信也认为大王不如他,但我曾为他办过事,让我来说说他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吼,会让千把人吓得瘫痪不能举步,但他不能信任委用有才能的将领,这不过是普通血气刚强的人一时的冲动而已。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说话谦和,人有疾病,他流着眼泪把食物分给他们,但当别人有功劳应当封给爵位时,他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中摩弄得棱角都没了,还拿着不肯授予别人,这是所谓妇道人家的慈悲心肠。项王目前虽为天下霸主,诸侯都臣服他,但他放弃关中这样的形胜之地,而在家乡楚地的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建都;违背了义帝‘先人关者王之’的约定,而把他所亲近喜爱的人封为王,诸侯都忿忿不平。
诸侯见项王把义帝从彭城迁到江南(今湖南郴州市),也都回去把自己的国君逐走,在好的地域自立为王。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城邑,都被弄得残破人亡,天下人多怨恨,百姓不愿亲附他,只是在武力胁迫下勉强顺从而已。名虽为霸主,实际已失去天下人的心,所以说这种貌似强大容易变得弱小。现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一改项王的做法:任用天下那些英武勇敢的人,有什么敌人不能诛灭!把天下城镇封给那些有功之臣,还会有什么人不服从!以正义的军队跟从那些思东归故土的士兵,有什么敌人不能被打散。况且秦地的三个王(指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过去都是秦国将领,带着秦国子弟打仗好几年了,被杀和逃亡的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投降项羽,结果秦军走到新安(在今河南省渑池县东),项王用欺骗手段把秦军二十余万人活埋,唯独章邯、司马欣、董翳几个人走脱了,秦国父兄恨这三个人,深入骨髓。现在项羽以威力强迫秦国人,将这三人封在秦地为王,秦国的百姓不拥护他们。当初大王西入武关,对百姓没有丝毫伤害,废除秦朝的苛刻刑法,和秦国百姓约定,法令只有三条(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国百姓没有不希望大王在秦国为王的。众诸侯约定,大王应当在关中为王,关中百姓全都知道这件事,可大王失掉应有的爵位,被安置到汉中做汉王,秦国百姓没有不怨恨项王的,现在只要大王起兵向东,发布一道文告,三秦王的属地就可以收复了。”于是汉王大为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迟,决定听从韩信的计策,安排诸将进击预定的目标。
简评 韩信拜将后和刘邦的这篇对话,有点像后来诸葛亮初见刘备时的《隆中对》,不过韩信着重谈了项羽、刘邦个人品质、才略的不同,因而得出刘胜项败的结论,这更像后来郭嘉对曹操、袁绍二人的优劣对比,因而得出曹操必胜的结论。历史已经证明了他们品评论断的正确。刘邦、曹操比之项羽、袁绍,长处很多,其中关键之处是刘邦、曹操不惜重赏以收罗人才,因而真正的人才愿意投奔他们,为他们尽力,而项羽、袁绍则任人唯亲,对人才只做表面功夫,吝惜重赏,人才得不到重用,纷纷离他们而去。同时刘邦、曹操都注意争取民心,主要是依靠正确的政策,而项羽、袁绍则只是故作姿态,表现一副慈悲心肠。其实韩信最高明之处是看到了项羽不能成事的致命弱点,故转而辅佐刘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