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服务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
(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斗城市群—城镇化。随着某些优势生产性服务产业在一定区位点产生与发展,规模经济效应的作用将日趋明显,进而吸引关联产业向这一地区集中,由此便形成了区位点上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外部性作用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进一步发展将突破区位点上的地域限制,进行更大区域层面上的布局。并且,为了节省交易费用,生产性服务业将进行有意识、导向性的产业整合,而产业链的形成又推动了区位面上以产业集群为发展形态的区域产业群落的形成。总之,资本的趋利性在促进区域产业群落的发展规模达到一定阈值时,将突破区域空间限制、在更大的跨区域空间上实现区际产业整合和集群,进而引致区际产业群落在区位带上形成,从而不断促进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主体依托是若干城市,而城市发展的主体物质支撑是产业群的发展。制造业集聚以及依托制造业集聚而形成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了城市最初的形成与发展。当人口和产业规模逐渐增加并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溢出效应和“冰山成本”的作用,某些产业会向城市外迁移,导致新城市的形成。在产业外移的过程中,区域产业群落将在不同城市的产业层级结构下形成,而区域内城市的层级结构也会在区域产业群落发展的支撑下产生,形成以某一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以众多中小城市为外围的“单中心—外围”城市群落。当“单中心—外围”城市群落产业和人口规模扩展到一定阈值时,其生产要素的配置就会突破本“中心—外围”城市群落的地域空间,进而与其他区域的产业群落产生关联,进行要素交换和资源配置,跨区域的产业群落整合便促成了区际产业群落的形成与发展,在区际产业群落的支撑下,各“中心—外围”城市群落间也会发生相应的整合与联动发展,进而形成“多中心—外围”城市群落。
(2)城镇化—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并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它可以为服务业集聚创造基础条件。在城镇发展和扩张的过程中,某一地区城镇之间的联系将日益密切,逐渐呈现出区内城镇界限日益模糊、区间城镇界限日益清晰的局面,从而推动城市群的形成。城市群规模越大、效率越高,就越要求有与之配套的诸如信息服务业、物流服务业以及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吸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