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京古近代农村经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621597
  • 作      者:
    张一帆,孙素芬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张一帆、孙素芬编著的《北京古近代农村经济》对古近代北京农村经济发生与发展的阶段性划分不是以社会发展中的朝代确定,而以马克思所指出的“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迄今为止,社会经济(生产)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革命,都以生产工具的变革为起点,而生产工具的变革又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自古以来一切生产工具都是“物化”了的科学。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劳动,而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新石器的出现使人类实现了**次农业革命,世界上出现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铁器的发明与应用使农村、农业生产力出现第二次飞跃,进入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机器和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与农业出现第三次腾飞,进入现代化的集约经营。由此,笔者认为以生产工具的变革为起点来标定“古近代北京农村经济”的框架,*贴切於“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制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展开
精彩书摘
  《北京古近代农村经济》:
  在距今4500—10000年,北京地区处于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以血缘为纽带结成原始公社。这时的人们已离开岩洞故居,开始在谷地间的黄土台上,开辟新的劳动和生活区域,建立起原始聚落。这些远古时代的先民们,依靠氏族公社集体力量,使用原始的木、石工具,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始纺织麻类的纤维以为衣服,制作陶器以作生活用具。 
  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生与发展。也促进了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进而形成强势氏族集团,他们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聚落作为自己的据点,建立起最早的都邑,并把这些都邑作为中心逐步扩大部落的地域,发展部落的力量,征服弱小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幽都即为黄帝、颛顼、帝尧时建立的都邑,由此,私有制、阶级开始萌芽。 
  (二)旧石器时代社会制度 
  旧石器时代是漫长的,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分为3个阶段。早期的原始人类为“猿人”,距今50万~170万年,在国内已发掘到的遗址中典型有:云南“元谋人”,距今大约170万年;陕西“蓝田人”,距今大约85万年的原始人类;“北京猿人”,距今约50万年的原始人类。据史学界认定,“北京猿人”又称“北京人”,是原始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环节。 
  北京人所处的时代,属于旧石器时代初期。在周口店“北京人”的洞穴里遗存有大量的打制的旧石器。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还发现有大量火烧过的灰烬、石块和兽骨,这说明他们已经掌握和使用天然火。打制石器、发明用火并开始熟食,这表明“北京人”在旧石器时代技术进步是比较快的。 
  旧石器时代最早的社会组织是原始人群。这时在森林丛生、野兽出没的环境里,单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自卫和谋生的。《吕氏春秋·恃君览》中写道:“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肌肤不足以捍寒暑,筋骨不足以从利避害,勇敢不足以却猛禁悍。”因此,这时的人们只能是几十个人结成一群,互相协作,共同劳动,平均分配。谋生方法只能是采集和渔猎,利用自然产品来养活自己。 
  旧石器时代的生产方式是集体采集和渔猎,其社会分工是女人负责采集,男子负责渔猎,产品由劳动者集群人员共享。 
  社会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母系氏族集群制。 
  到旧石器中后期,原始人群向氏族公社过渡和进入。在氏族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氏族公社星罗棋布,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发现的遗址已达3000处以上。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处于旧石器末期并向母系氏族公社过渡时期。氏族是他们同自然界斗争的主要依靠,也是当时社会的基本组织。而血缘关系是维系氏族的纽带,也是氏族社会的基础。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北京农村的地域、环境与资源
  第一节  北京的渊源及郊区的界定与演进
  第二节  郊区生态环境
  第三节  丰厚的自然资源
第二章  农村经济发展中几个全局性问题、
  第一节、古近代京畿社会形态与土地制度
  第二节  地主封建制社会的土地制度与经济波动
  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剥削是制约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桎梏
  第四节  京畿农村经济的命脉与源流
  第五节  北京农业的使命与特色
  第六节  古代农业灾荒及社会救助
  第七节  水利是北京农业发展的“龙脉”所在
  第八节  古近代北京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科技进步
  第九节  京郊小农经济及其商业化演进
  第十节  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福祉
第三章  石器时代的北京地区原始公社经济
  第一节  采集与渔猎经济——旧石器时期(距今200万~100万年)
  第二节  原始农业经济——新石器时期(距今约1万年)
  第三节  原始公社与原始公社制
第四章  青铜文化时代的北京农村经济
  第一节  夏商时期的北京农村经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027年)
  第二节  周代的北京农村经济(公元前1027年至前771年)
第五章  铁器时代的北京农村经济(战国时期——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农村经济(公元前770至前221年)
  第二节  秦汉时期燕地农村经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0年)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京农村经济(公元190—589年)
  第四节  隋唐时期的北京农村经济(公元581—954年)
  第五节  辽金元时期的北京农村经济(公元936—1367年)
  第六节  明及清前期的北京农村经济(公元1368—1840年)
第六章  机器与近代科技时代的北京农村经济
  第一节  清后期北京的农村经济(公元1840—1910年)
  第二节  近代民国时期京郊农村经济(公元1911—1949年)
附录
  附1  我国古代的农村经济思想
    一、伟人有关论语
    二、关于原始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意义
    三、关于古代的农本思想
    四、农民是农村经济的创造者和振兴者
    五、古代农业的经营之道
    六、封建王朝“开明”与地主剥削的秘密——在捞取农业生产中的剩余价值
  附2  北京农村经济史料钩沉
  附3  古人咏北京农业
  附4  古近代北京农村经济图例
  附5  北京古近代农村经济要素的演进
    一、农业生产要素的演进
    二、手工业的演变
    三、主要商业活动的演变
    四、古近代北京地区人口的变迁
  附6  古近代北京农村经济的参量资料
    一、古近代北京农村经济参量资料
    二、我国粟、麦历史亩产变化情况
    三、各代粮食亩产数字的估算
    四、各代每人平均粮食耕地面积和粮食占有量的估算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