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与创新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8102988
  • 作      者:
    郑建辉,王雄伟编著
  • 出 版 社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就目前而言,我国城市人口的消费水平是农村的三倍。要推进城市化的水平,增加城市人口,就需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截至2012年,我国拥有2.5亿转移劳动力。然而我们的劳动力转移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经对农村、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制约了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样在转移过程中,农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比如社会保障、家庭稳定、教育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适当的政策,保证劳动力转移能够在合理的框架中进行。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创新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与创新研究》立足于甘肃省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希望能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与创新研究》澄清甘肃省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现状,剖析影响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的关键因素,设计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体系总体框架及其运行机制;提出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不断完善的对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管理与创新研究》:
  根据不同的理论视角,可以把劳动力转移方式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劳动力的工作地点分类,可以分为本地劳动力转移、中小城市转移和大城市劳动力转移。本地劳动力转移是指虽然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但是依然在本地从事非农生产,是一种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转移模式;中小城市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中小城市从事非农生产;大城市劳动力转移是指劳动力转移到大城市从事非农生产。
  根据劳动力离开农业生产的方式,可以把劳动转移方式分为政府组织劳务输出、亲友带着外出、自己单独外出、用工单位到家乡招聘、带着亲友外出等方式。
  根据劳动力转移的最终结果,可以分为彻底转移和不彻底转移。彻底转移是指农村富余劳动力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到城市定居;不彻底转移是指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非农生产只是暂时性的,或者边从事非农生产,边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在外地从事一段时间的非农生产,再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
展开
目录
导言
一、理论基础
(一)经济人——社会人
(二)理性选择理论
二、概念之争:富余劳动力与农民工
(一)富余劳动力
(二)农民工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实地调查
(三)研究框架
四、甘肃省概况

第一章 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管理
一、我国劳动力转移现状
(一)农民工人数
(二)农民工转移特征
(三)农民工社会学基本特征
(四)农民工收入情况
(五)农民工居住条件
(六)农民工权益保障
一、富余劳动力转移贡献
(一)廉价劳动力造就了中国制造
(二)劳动力转移与中国的城市化
(三)劳动力转移提供了中西部、城乡融合的可能
(四)富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五)劳动力转移重塑了农民的精神、理念、思想和职业素养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一)从盲目转移到定向转移
(二)生存转移转到发展转移
(三)不完全转移到完全转移
四、富余劳动力管理
(一)劳动力转移初级阶段的政策管理(1978~1991)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阶段的政策管理(1992~2001)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深入推进(2002-2011)

第二章 劳动力转移方式
一、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意愿
二、劳动力转移方式——工作地点分类的视角
(一)劳动力本地转移
(二)外地劳动力转移
三、劳动力转移方式——离开农业生产方式的视角
(一)首次劳动力转移
(二)最近一次劳动力转移
(三)最认可的劳动力转移方式
(四)最有利的劳动力转移方式

第三章 转移劳动力权益保护
一、权益保护状况
(一)劳动就业状况
(二)社会保险状况
(三)政治权利和自由
二、转移劳动力权益受损的原因
(一)企业:规避法律责任
(二)政府:选择性执行
(三)农民工:拿什么维权
三、维护转移劳动力权益的途径
(一)城乡统筹发展
(二)社会各方维护农民工权益的责任
(三)加强农民工正面宣传,促进社会融合
(四)提高转移劳动力组织程度

第四章 转移劳动力教育
一、转移劳动力教育问题
(一)调查现状
(二)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需求
(三)农民工培训的供给主体
(四)存在的问题
(五)转移劳动力教育途径
二、转移富余劳动力子女教育
(一)农民工子女面临的教育问题
(二)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难题的对策

第五章 转移劳动力婚姻家庭
一、择偶
(一)择偶标准
(二)择偶方式
(三)婚姻圈
(四)婚姻资本
二、转移劳动力家庭
(一)转移劳动力家庭分类
(二)劳动力转移家庭的现状
三、转移劳动力家庭消费
(一)转移劳动力消费现状
(二)消费现状成因探讨

第六章 转移劳动力生命质量
一、农民工的生存质量状况与分析
(一)结果分析
(二)对策建议
二、女性农民工的生存质量状况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二)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三)对策建议

第七章 转移劳动力社会融合与社会交往
一、转移劳动力身份认同
(一)客观身份认同
(二)主观身份认同
二、社会交往
(一)社会交往表面化
(二)社会交往片面化
(三)社会交往影响因素

第八章 劳动力转移后的农村、农业
一、劳动力转移后的农业
(一)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发展的机遇
二、劳动力转移后的农村
(一)传统乡土文化
(二)村庄社会关系——以农村建房互助为例

第九章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
一、制度制约:城乡二元分割
(一)户籍制度
(二)城乡社会认同
(三)社会保障体系
二、市场门槛: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一)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
(二)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三)劳动力市场用工行为不规范
三、自身条件:观念偏差和劳动技能不足
(一)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状况
(二)劳动力素质对城镇化转移的影响
四、资源分配:土地流转受限
(一)土地流转制度的产生及其作用
(二)土地流转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十章 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
一、观念创新:从管理到服务
(一)服务政府理念
(二)法治政府理念
(三)责任政府理念
(四)有限政府理念
(五)透明政府理念
(六)高效政府理念
二、主体创新:政府管理到社会、自我管理
(一)实施多元化管理方式提高农民工管理实效性
(二)采用现代电子政务方式实现农民工管理信息化
三、政策创新:从流动中管理到全过程管理
(一)劳动力转移前管理:推动现代乡村建设
(二)劳动力转移中管理:推动农民工政策
四、劳动力转移后管理: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
(一)资金、财政支持
(二)土地支持
(三)社会氛围支持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