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赋集》:
并称马、扬,辨等优劣,用心仍在赋作的示范意义。而这又引申出一个新的赋学公案,即将“相如日”的“赋迹”“赋心”说与扬雄论相如赋的“神化”(或谓“赋神”说)结合起来,成为赋家追踪的至高境界。
清代康熙敕修《御定子史精华》,于《文学部》专列“赋心”“赋迹”条,“赋心”“赋迹”成为文论的重要名词。至晚清刘熙载《赋概》引述司马相如“赋心”说,则追溯其源,以为“言赋心,不起于相如,自《楚辞·招魂》‘同心赋些’,已发端矣”。此说“赋”意及与“心”联字,于“赋家之心”中取义颇疏离,不足为训。正因为这则赋语的归属存在疑虑,且其论赋迹之“一经一纬,一宫一商”、论赋心之“苞括宇宙,总览人物”又极适合汉大赋的创作旨趣,所以明人詹景凤论“赋家之圣,则有宋玉、司马相如”时,引述扬雄“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大谛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说,且加以批评:
扬雄习而不及,固是天限。即彼所习,原自不如一解相如之言,日:“合綦组以成文……”子云唯不知求之于内,是以其赋饶佳,终似外面构合而成,与长卿所撰,便有天人之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