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文学(卷23)》:
一万张纸条一个心愿说起“爱心延长”,江城武汉还流传着陈慧丽许许多多的故事。
2014年4月17日,《人民日报》在“最美基层干部”专栏以“武汉有位‘纸条姐’”为标题,对陈慧丽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作为“首席代表”,十年来,陈慧丽为方便群众办事在“窗口”给百姓留下了一万张多张便民纸条。“纸条姐”陈慧丽的事迹在武汉三镇不胫而走。
“纸条姐”凝聚着陈慧丽对老百姓的一片爱心。
2004年6月,武汉的天气已经很热了。一天,一位60岁左右的老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走进政务中心,先在大厅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在喧闹的人群中不停地东张西望,待喘息稍微平静,才慢慢走向“国土窗口”。
老人是来办理“拆迁还建”房屋土地证的,由于老人对办证程序和材料要求不熟悉,把《产权调换协议书》、《房屋移交凭证》等资料忘在了家里。
陈慧丽发现老人急得团团转,便一五一十地把办证所需材料一股脑地告诉了他,并叮嘱他:“不要再跑冤枉路,明天来的时候一定把资料带齐。”看起来,老人掰着指头一一记得很牢,可是第二天来到“窗口”,还是把《房屋移交凭证》忘在了家里。
面对大汗淋漓的老人,陈慧丽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事,非常不好意思。她给老人倒了一杯水,自己则趴在桌子上快速地写着什么。很快,她起身把一张纸条递到老人手上,并告诉他:“我把办证所需的全部材料都写在这张纸条上了,明天您就按纸条上列的清单,一定把资料带齐。纸条上有我的手机号码,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想起来了就给我打电话。”接着,她又找来一个档案袋给老人,让他把所有资料整理好装在档案袋里,以免丢失。陈慧丽看着老人颤颤巍巍离去的背影,低声说了一句:“对不起……”没想到这句话被老人听到了,转身说:“你讲不清,我怪你;你都讲清楚了,是我人老记性差,哪能怪你?今天你给我写了纸条,明天一定错不了。”第三天,老人这些手续顺利地办妥了。
老人虽然高高兴兴离开了政务大厅,但这件事却成了压在陈慧丽心头的一块石头。尽管我们的办证程序和用户提交材料的目录都在墙上有公示,政务大厅也有随手可取的“办事指南”一类的小册子,但“窗口”的服务对象形形色色,年纪有差异,文化程度不同,还有办理事-项的区别,单凭那些“公示”、“小册子”是远远不够的。
前来办事的百姓听不懂是正常的,忘了也在所难免,而作为一个“窗口”工作人员,说不清,道不明,又让他们记不住,那就不正常了。
一人种情况,一人一张纸条。写一张纸条也就是3分钟,却能让百姓少跑多少冤枉路!想到这些陈慧丽笑了。
从那以后,她就成了“纸条姐”。首先听清楚了来“窗口”办事百姓的诉求,然后她根据这个诉求把需要的材料和证据一一写在纸条上,交给他们,让他们回去一次-I‘t备齐。
在准备材料的时候,遇到了不懂的问题怎么办?必然返回“窗口”来问清楚,又要多跑腿。
陈慧丽又在纸条上增加了一个内容——不仅写上办公电话,还留下自己的手机号。遇到问题,随时可以打电话向她咨询。
她就这样开始给来“窗口”办事的百姓留纸条。
人家来了,说明情况,她略一思索,随手就把纸条写了,递给人家,很简单。但是当拿着纸条的人向她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出各种各样要求的时候,她才意识到小纸条留给了人家,责任担当留给了自己。
2011年6月,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的退休老人谢国珍从黄孝和路匆匆来到区政务中心“国土窗口”申请办证。交谈后陈慧丽得知,谢婆婆70多岁,家住7楼,因老伴腿不好,常年无法下楼,想尽快办理“两证”,把房屋交易后再买一套楼层低的房屋居住,以便带老伴出门晒晒太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