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些顺口溜根本没有作者,它就是民间的,民俗的,原生态的。几十年来,这些顺口溜也没人宣传,可它却有强大的生命力,从北疆到南海,从草原到高山。凡有地质队的地方,它伴随着上面提到的那些响当当的感人的歌一路走来,在地质队家喻户晓。因为在那个年代里,它太形象、太刻骨铭心了。就说“远看”和“近看”吧,上个世纪60年代我参加工作时,无论队长工程师还是工人,都是挑着被子进矿区。哪有什么民工?所有的事都自己干。一个小分队七八个人或十多个人,挑着被子行李在山上吃力地走,衣服穿得不一样,年纪也不一样,行李上还挂着水瓶、水壶,还有吃饭的瓷碗,你说像什么?我们进矿区时,一位戴眼镜的工程师书多,人又干瘦,在山上,走不了几步就要歇一会儿,我们到了普查地点,把树皮房搭好了他还没到,最后打着手电去接他。至于修路,至于开汽车,而且开自己的汽车,这在当年想都不敢想,而且也想不出来。
我们搭建的所谓树皮房就是放床的,一人一张,一间房里睡上十个人。天热时,下了班全赤膊,洗澡时,光天化日之下全裸啊!因为那大山里是清一色的和尚!后来矿区见矿了,人多了,家属也有陆续来探亲的。哪里有住房呢?小队长姓冯,长春地校毕业,篮球打得相当好。他说,搭个房吧。于是,就用树皮在山坡边搞了一间小房子,让探亲的一对对住在里边。有时两三对,多的五六对,每对就一张床,床上挂起蚊帐,蚊帐里就是小夫妻的天地。两个蚊帐之间挨着,别说讲话,连喘口气都能听到。那位工程师和他来探亲的妻子就在这样的树皮房住过,不过只住了一天,第二天他就让妻子回去了。分队长问他:“为什么嫂子住一天就回了?”工程师说:“你搭的哪是住房,简直是炮房,动静太大,时时地动山摇啊!”冯队长一脸坏笑:“准你放炮,就不准别人放炮?”
从此,那个“炮房”就有名了。
这个地质队后来在赣南找到了世界闻名的大钨矿。可惜,他们没有分享到找矿的丰硕成果,没有走到地质队的黄金季节,数年前,冯队长和那位工程师先后过世。如果那个时候,和他谈山东六队、三队职工们今天的生活,说说钻工们的住房和私家车,他们一定会说:哎呀,小郭子,你别在这儿说天书啊!
……
展开